天天看點

發耳鎮的“不眠哨兵”

作者:天眼新聞

“現在正值雨季,再加上我們這邊地形、地勢的特殊性,有它守着,确實放心多了。”水城區信訪局派駐發耳鎮的從業人員李超坦言。

六盤水市水城區發耳鎮,地處貴州高原向雲南高原過渡地帶,屬喀斯特岩溶地區,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貌以山地為主。該鎮年平均降水量11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最多。

“山高坡陡,加上連續的降雨,就容易引發滑坡。”

發耳鎮的“不眠哨兵”

發耳鎮新聯村的地質災害監測點(郭立 攝)

2023年6月,在看到轄區内煤礦安裝的地質災害點監測裝置後,鎮裡的上司找到了李超。

“因為我大學時候學習的專業就是網絡工程,是以上司希望我和另外一位鎮從業人員一起,研發出一款可操作性、可推廣性更強,安裝更簡便,成本效益更高的機器。”

就這樣,李超開始埋頭研究起來。

他先是查閱了各種資料,然後從網上買來材料進行組裝。接着,開始編寫程式,便有了記者看到的手機端、電腦端操作平台。

今年5月初,這款滑坡監測器開始試點運用。

發耳鎮的“不眠哨兵”

鎮政府值班室中擺放着等待組裝的監測器(郭立 攝)

“我們選擇了民主村二道岩組,在地質災害監測點安裝了3個,還在村民家中安裝了4個。原理其實很簡單,監測器被長繩連接配接到附近的大石塊或者是樹上,一旦因為外力的作用傾倒,短則1秒鐘、長則5秒鐘,就能将信号傳遞到相應的報警器,報警器就會随之響起,通知附近的村民撤離。信号也會同時傳輸到我們的手機端、電腦端,我們馬上就可以看到是哪個位置,那裡的聯系人是誰;與此同時,防汛值班室的報警器也會響起,提醒從業人員。通過多管道同時告知的方式,確定了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險情。”

李超說,如果巡查人員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安全隐患,但是監測器暫時沒有提示,就可以通過手機端操作,觸發報警器,提醒百姓按照規定路線撤離。

發耳鎮的“不眠哨兵”

電腦端可以随時檢視裝置相關情況(郭立 攝)

“之前如果遇上險情,都是巡查人員或者網格員挨家挨戶打電話,或者是上門通知。現在有了這個機器,就能更及時、有效地提醒大家。而且考慮到我們需要安裝多個裝置,如果購買上萬元的機器,成本就比較高了。現在自行研發出這一套裝備,相當于在監測點裝上了一雙24小時不眠不休的眼睛,讓群衆安全感滿滿。”

小小的機器裝置,一頭連接配接着監測點,一頭連接配接着百姓的安全,發耳鎮用簡易卻高效的操作,将警鐘裝在了監測點,也裝在了心頭。

新聞連結:

汛期安全提示

01.汛期要注意安全,不要前往有危險的地區,特别是容易發生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地區。

02.遊泳時要注意防止溺水,切勿酒後遊泳,也不要到水庫塘壩等未知環境或有警告提示的水域遊泳。監護人要教育少年兒童不要在野外遊泳,以免發生意外。

03.要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了解災情預報預測,做好防洪自護;要認真學習有關汛期防災抗災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04.在戶外遇到雷雨天氣時,要盡量躲避在安全的建築物中,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屬物品及接打手機,以防雷擊,遠離河流湖泊、稻田以及空曠地區,遠離廣告牌以及簡易建築物。

05.雨中行進避開燈杆、電線杆、變壓器、電力線以及其附近的樹木等有可能連電的物體。經過積水地區時,發現有電線落入水中,必須遠離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06.長時間下雨過程中或雨後,不要靠牆行走或者行車、停車,不要靠近陡峭的山坡,牆體經過雨水長時間浸泡,極有可能發生倒塌。

07.針對汛期高溫、多雨、多大風雷電天氣的特點,社會機關要加強對重點用火用電用氣裝置設施、人員密集場所組織經常性的消防安全巡查,制定應急預案,防止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08.暴雨雷電天氣時要加強瓦斯和電源管理,要斷開家中用電裝置的開關,防止管道氣體洩漏和電線浸水造成漏電失火、傷人事故。

09.通過受淹道路和下穿式通道時,要注意觀察水情,防止誤入深水區或掉進排水口。洪水沒有完全退卻前,不要到易被淹沒的地帶活動,也不要去淹沒地帶圍觀。

10.不要在危岩陡坎前後建蓋房屋和其他設施,不要在危岩陡坎附近停留、休息,不要在危岩陡坎下路邊躲雨坑中避雨,開車、行走路過陡坎時要留心觀察,小心通過,發生崩塌時向兩邊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瑤 郭立

編輯 魯媛

二審 劉定珲

三審 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