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发耳镇的“不眠哨兵”

作者:天眼新闻

“现在正值雨季,再加上我们这边地形、地势的特殊性,有它守着,确实放心多了。”水城区信访局派驻发耳镇的工作人员李超坦言。

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地处贵州高原向云南高原过渡地带,属喀斯特岩溶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山地为主。该镇年平均降水量11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最多。

“山高坡陡,加上连续的降雨,就容易引发滑坡。”

发耳镇的“不眠哨兵”

发耳镇新联村的地质灾害监测点(郭立 摄)

2023年6月,在看到辖区内煤矿安装的地质灾害点监测设备后,镇里的领导找到了李超。

“因为我大学时候学习的专业就是网络工程,所以领导希望我和另外一位镇工作人员一起,研发出一款可操作性、可推广性更强,安装更简便,性价比更高的机器。”

就这样,李超开始埋头研究起来。

他先是查阅了各种资料,然后从网上买来材料进行组装。接着,开始编写程序,便有了记者看到的手机端、电脑端操作平台。

今年5月初,这款滑坡监测器开始试点运用。

发耳镇的“不眠哨兵”

镇政府值班室中摆放着等待组装的监测器(郭立 摄)

“我们选择了民主村二道岩组,在地质灾害监测点安装了3个,还在村民家中安装了4个。原理其实很简单,监测器被长绳连接到附近的大石块或者是树上,一旦因为外力的作用倾倒,短则1秒钟、长则5秒钟,就能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报警器,报警器就会随之响起,通知附近的村民撤离。信号也会同时传输到我们的手机端、电脑端,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是哪个位置,那里的联系人是谁;与此同时,防汛值班室的报警器也会响起,提醒工作人员。通过多渠道同时告知的方式,确保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

李超说,如果巡查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安全隐患,但是监测器暂时没有提示,就可以通过手机端操作,触发报警器,提醒百姓按照规定路线撤离。

发耳镇的“不眠哨兵”

电脑端可以随时查看设备相关情况(郭立 摄)

“之前如果遇上险情,都是巡查人员或者网格员挨家挨户打电话,或者是上门通知。现在有了这个机器,就能更及时、有效地提醒大家。而且考虑到我们需要安装多个设备,如果购买上万元的机器,成本就比较高了。现在自行研发出这一套装备,相当于在监测点装上了一双24小时不眠不休的眼睛,让群众安全感满满。”

小小的机器设备,一头连接着监测点,一头连接着百姓的安全,发耳镇用简易却高效的操作,将警钟装在了监测点,也装在了心头。

新闻链接:

汛期安全提示

01.汛期要注意安全,不要前往有危险的地区,特别是容易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

02.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溺水,切勿酒后游泳,也不要到水库塘坝等未知环境或有警告提示的水域游泳。监护人要教育少年儿童不要在野外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03.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了解灾情预报预测,做好防洪自护;要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04.在户外遇到雷雨天气时,要尽量躲避在安全的建筑物中,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远离河流湖泊、稻田以及空旷地区,远离广告牌以及简易建筑物。

05.雨中行进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以及其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经过积水地区时,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远离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06.长时间下雨过程中或雨后,不要靠墙行走或者行车、停车,不要靠近陡峭的山坡,墙体经过雨水长时间浸泡,极有可能发生倒塌。

07.针对汛期高温、多雨、多大风雷电天气的特点,社会单位要加强对重点用火用电用气设备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组织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巡查,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08.暴雨雷电天气时要加强煤气和电源管理,要断开家中用电设备的开关,防止管道气体泄漏和电线浸水造成漏电失火、伤人事故。

09.通过受淹道路和下穿式通道时,要注意观察水情,防止误入深水区或掉进排水口。洪水没有完全退却前,不要到易被淹没的地带活动,也不要去淹没地带围观。

10.不要在危岩陡坎前后建盖房屋和其他设施,不要在危岩陡坎附近停留、休息,不要在危岩陡坎下路边躲雨坑中避雨,开车、行走路过陡坎时要留心观察,小心通过,发生崩塌时向两边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郭立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