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作者:晉州釋出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滹沱觀漲

(清)張雲錦

兩岸洪濤喧半夜, 鐵騎奔騰從空下。

朝來失色看滹沱, 洶湧不見魚鱗壩。

魚鱗壩築水安流, 壩殘何能禦濤頭。

模糊壩外田萬頃, 化為濁浪拍城樓。

城樓泛泛随枯梗, 浪花高壓女牆影。

軍聲城下亂鹳鵝, 舟子樹杪栖舴艋。

舴艋一葉還為家, 随波流去漂天涯。

号呼求救茫無岸, 呼吸性命飼魚蝦。

傷心慘目肝膽裂, 河伯餘怒誰為洩。

斬蛟息浪平生志, 恨無孝侯三尺鐵。

對此茫茫百感生, 秋雨害稼方呼庚。

那堪呼庚又呼癸, 芎䓖麥曲哀鴻鳴。

安得雨旸無偏倚, 四海安瀾波不起。

此事無難在燮理, 嗚呼私願何時已。

注:魚鱗壩:用長石嵌砌的像魚鱗一樣的堤壩。舴艋:形似蚱蜢的小船。芎䓖:即川芎,一種植物。麥曲:用麥子做的酒母。旸: 晴天。

水 漲 行

(清)趙文濂

走相告者不停趾, 滹沱水漲十餘裡。

瀾回岸角堤柳侵, 石觸橋頭浪花起。

連宵霖雨助滂沱, 鲸跋濤頭尺有咫。

洪流浩浩灌城濠, 巨浸茫茫沒城址。

南門扼險最當沖, 深溝何以固高壘。

重關疊隘挽狂瀾, 運土填門勢難止。

産蛙沉竈釜遊魚, 三闆之危今若此。

我聞此語陡然驚, 冒險登城極目視。

支流斜注溢溝渠, 正溜橫沖浸關市。

通津驿路馬難行, 近水人家牆欲圮。

村墟錯落逐浪浮, 禾黍高低從風靡。

澹災無術挽沉淪, 緻禍有由詢原委。

皆雲防河有長堤, 鐵壁銅牆河之涘。

安瀾有慶已多年, 殘缺遂無人經理。

舊址雖存與地平,懷山襄陵禍未弭。

若非修築舊堤防,濁浪滔天難向迩。

我聞滹沱水最狂,為患闾閻自古始。

方今上憲意勤民,決淪疏排以佚使。

河流順軌地中行,溝浍之盈可立俟。

沿河水患苦頻仍,亡羊補牢何能已。

趙文濂(1805~1889年),清代方志編輯家、詩人。字鯉門,涞水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舉人。初官肥鄉教谕,升正定府學教授。曾編正定、井陉、贊皇三縣縣志,并重修《正定府志》,曆十年時間,成書80卷,還有《讀史偶錄》《黎雲山館詩集》及《肥鄉縣志》。

注:鲸跋:大浪翻滾。圮:倒塌。闾閻:泛指百姓人家。溝浍:指田間水道。

久雨滹沱河溢

(清)趙文濂

匝月陰無一日晴, 小樓不斷雨聲聲。

千峰雷自山頭送, 萬斛泉從屋上鳴。

水積空庭檐溜急, 波添涸渚夜潮平。

傳聞又報滹沱溢, 漭漭洪流直到城。

注:匝月:滿月,整個月。涸渚:幹枯的水地。

滹沱又溢于是水漲三次矣感懷有作

(清)趙文濂

修築堤防工未興,伏秋盛漲百川騰。

連朝積雨晴難放,三渡沉災淡未能。

疊隘重關疏舊塹,黃粱黑黍沒荒塍。

闾閻疾苦言空切, 蒿目時艱感不勝。

注:此首和上一首,描述的是同治十年(1871年)六至八月,大雨連旬,滹沱河水溢三次,淹沒莊稼,浸灌城垣,沿河村莊受災甚重。塍:田間的土埂子。蒿目時艱:蒿目:極目遠望。時難:艱難的局勢。指對時事憂慮不安。

修堤紀事

(清)趙文濂

為禦滹沱漲,連修大小堤。

驚濤挾風雨,遠道控虹霓。

閘束重門溢,潮平兩岸低。

常山蛇勢好,直亘郡城西。

三載霪霖積,殘堤久未修。

濤翻連地陷,浪湧逼城流。

倒灌驚奇險,懷襄切隐憂。

河防工未就,借箸正前籌。

草壩瀾回猛,花潭水帶渾。

征途無意過,故址有形存。

斷岸循河側,殘碑訪寺門。

府中趨谒處,工段好同論。

逐段工程勘,基将與地平。

兩河分急溜, 一角抱孤城。

鳌極從中斷,鲸波任橫行。

狂瀾誰砥柱,拯溺有同情。

立說惟期是,鸠工不厭詳。

沉城憂水患,興役慮年荒。

庫款籌經費,民工計土方。

事需全局顧,建議務從長。

補救情無拂,先勞勢可乘。

分催言懇懇,合作築登登。

橋訝雙虹亘,牆疑百堵興。

子來群力效,鼛鼓弗能勝。

迪績逾三月,疏防近百年。

功成非掘地,災澹可回天。

沙壅支流塞,瀾安正溜遷。

河身南徙處,滄海已桑田。

蟻潰須防穴,羊亡務補牢。

但期資鞏固,何敢憚勤勞。

考績成功退,持籌大局操。

城頭遙望處,鳌背入雲高。

注:鼛鼓:大鼓,古代用以奏樂。壅:堆塞。

秋晚過滹沱河

(清)祁嶲藻

策馬走滹沱,橫橋水不波。

山川并塞近,煙樹趙陵多。

野店依沙草,遙村出笠蓑。

蕪蒌亭畔路,麥飯幾經過。

祁嶲藻(1793~1866年),字叔穎,号春圃、息翁,山西壽陽人。清朝大臣,三代帝師。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谥号文端。

秋晚過滹沱河

(清)趙文濂

冰未合滹沱,方舟利涉過。

荒煙沉大野,明月湧滄波。

破浪乘風穩,堤封扼險多。

巨川誰共濟,擊楫意如何。

春初過滹沱河

(清)趙文濂

一水亘迢迢,滹沱吼怒潮。

冰開回急溜,浪湧撼危橋。

莽莽平沙闊,漫漫去路遙。

春城如畫裡,雉堞大旗飄。

注:雉堞: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側矮牆稱為女牆,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

滹 沱 河

(清)孫述祖

陣雲慘淡覆滹沱, 白水真人此渡河。

野岸萦纡人迹少, 黃沙蹀躞馬聲多。

蕪蒌村古空餘壘, 麥飯亭殘止放歌。

莫說從前戰争事,太平盛世少風波。

孫述祖(約1825年前後在世),字紹庭,正定人。道光乙酉以拔萃獲隽學,絕意仕進,優遊山水,以詩文書法見長。

注:蹀躞:往來徘徊。

晚渡滹沱

(清) 梁瑞霖

(一)

滹沱秋水勢平堤,小艇浮來岸路迷。

殘照晚風憐瘦馬,一鞭行過畫橋西。

(二)

一鞭曉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

卻憶去年沽口路,鳆魚正美釣船多。

梁瑞霖(1795年前後在世),字鷗亭,正定人。積學能文,詩筆磊落。乾隆乙卯(1795年)副榜第一,官密雲教谕,江西浮梁知縣。著有《四惜軒詩草》。

滹沱把釣

(清)容丕華

往來冠蓋共争津,寂寞漁翁釣水濱。

直到中流風浪起,方知岸上是仙人。

滹沱晚渡

(明) 張九經

縣城北面俯滹沱,利涉行人向晚多。

野鳥斜飛河底影,夕陽長卧海東波。

航萦沙渚登回岸,漁帶雲帆發浩歌。

卻憶當年冰合處,至今紅浪浸青莎。

張九經 明藁城人,正德授例貢。

滹沱晚渡

(清)彭三益

其一

獲叢葦路莽難分,崩岸驚濤客駭聞。

浪裡千帆惟看影,灘邊一雁自呼群。

黃塵古渡迷沙渚,白月橫空入暮雲。

借問蕪蒌亭何處,不堪荒戍閉斜曛。

其二

煙樹蒼茫拂壯遊,水邊沙碛盡浮鷗。

幾回野渡連雲暗,輾轉層波帶雨流。

隔岸呼冰懷舊迹,随風吹麥供幹糇。

夕陽怅望緣何事,見說當年白帝秋。

彭三益 字紫芝,号曠庵,藁城人。崇祯庚辰進士,官禮部主事。入清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著有《隴上吟》《續花月連珠》等。

注:幹糇:幹糧。

滹沱晚渡

(清)周尚中

每憶蕭王此渡河,流澌欲斷敵騎多。

隻今戰鼓沉銷目,好聽漁人欸乃歌。

浪暖魚遊行楫穩,鷗閑渚靜暮帆過。

滄桑不管興亡事,漫對溪山遣興哦。

周尚中 清代人,曾任藁城知縣,康熙年間著有《德星堂文鈔》。

投 河 歎

(清)魏裔介

甲午春,流民南走如蟻。有夫婦至滹沱河,欲渡,舟子索值,無以應,遂并其子女赴河死。餘聞而哀之,作投河歎。

望望棄故裡, 蹩孽渡層河。

積雪愁未盡, 寒雨漫長坡。

豈不念鄉闾, 命也嬰禍羅。

行期計匝月, 遙望見滹沱。

滹沱河澎湃, 春風增白波。

對此心怵惕, 四顧空延俄。

饑夫前緻詞, 亦欲渡此河。

離鄉日已遠,無食一身多。

況今褴褛婦,黃口一肩駝。

但獲渡濟去,冥報豈有他。

舟子瞠目視, 笑為船上歌。

饑夫語饑婦, 我當葬蛟鼍。

爾挾懷中雛, 丐食行逶迤。

饑婦更無語, 長号赴奔渦。

饑夫投其雛, 捐命同飛蛾。

是時天地暗, 慘色起嵯峨。

饑民岸林立, 咽泣共跌蹉。

哀哉今之民,而不如骛鵝。

魏裔介 (1616~1686年),清大臣,學者。字石生,号貞庵,一号昆林,河北柏鄉人。順治進士,官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充《世祖實錄》總裁官。後退職家居十六年卒。有《兼濟堂文集》20卷、《昆林獨幕喜劇》3卷、《嶼舫詩集》等。

鵲橋仙·滹沱湧月

(清)傅維栒

雨霁遙天,霞明近岸,滿目沙黃草碧。中流鼓棹泛蒼茫,正樹杪半含斜日。

高柳敷黃,洪濤卷白,更是水天一色!把杯待月莫言歸,看浪湧素光如織。

傅維栒 (1639~1688年),靈壽人。以孝廉選授浙江衢州府常山知縣。生性爽朗慈惠,不設城府,為政以和惠稱。

滿江紅·秋泛滹沱

(清)傅維栒

秋泛滹沱,維書舫西風饒力,才雨過,遙峰如沐,盡涵蒼碧,浩浩水光天上下,遙遙柳岸雲南北。隔煙林牛背牧人歸,橫吹苗!

過眼事,先朝迹。林眺處,休悲憶!但杯行到手酒幹無滴,啼鳥不須催去馬,片帆且為留殘日。待座中醉客盡成詩,酬胸臆。

秋泛滹沱

(清) 傅燮雍

遠渚起沙鷗, 扣舷歌未休!

秋濤浮皓月, 岸影拓清流。

霜樹明漁徑, 蘆花覆釣舟。

曠懷何忽負, 吾欲擅煙州。

傅燮雍 字鹭來,号笠亭,靈壽人。諸生,著有《笠亭詩集》。

滹 沱 河

(清)王 植

太行西下古虖沱,詭渡當年事若何?

吾聞巴蜀初開蠶叢道,金牛前驅五丁造,

又聞鞭石駕海有祖龍,鼋鼍駕梁蛟柱通。

自古帝王自有真,芒砀三尺曾誅秦,

水可成冰冰可渡,誰言神道渺難尋。

君不見雲台後先擁漢皇,雲龍風虎齊匡襄,

誰欤亭毒誰會合,坐令汗簡生輝光,

此事最深測不得,冰才漚性原平常。

王 植(1681~1766年),字懷三,直隸深澤(今河北深澤縣)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進士,雍正四年(1726年)授廣東和平知縣,後調陽江縣,旋升羅定知州。任職廉直持正,有強項令之稱。仕宦20餘年,政績碩碩,聲名極著。

夜渡滹沱河

(安南)武輝瑨

蘆荻津頭萘炁浮,踏殘池迹即沙流。

千層碧浪連銀渚,兩岸紅燈引畫舟。

水逝如斯常晝夜,水堅底處幾春秋。

名川領略曾雙渡,未敢便希司馬遊。

武輝瑨 越南使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入華為使。

過滹沱河懷古

(安南)潘清簡

千年陳迹廖濱頭,興廢幾分傾刻秋。

王霸觀時水未合,漢光濟後水長流。

追兵雪散塵猶動,名将星沉爨尚留。

世事順殊風景換,淺河一帶水悠悠。

潘清筒 越南使臣,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使中國。

滹沱懷古

(安南)李文馥

中興真命難應全, 莫道蒼蒼盡或然。

後陣憑他開眼夢, 寒冰隻許暫時堅。

機能靜鎮惟更事, 人到餘生始見天。

漢火幾回雲水冷, 一河聲迹重千軍。

李文馥 字鄰芝,号客齋,生于越南後黎朝晚期的東京(即河内)永順。于嘉隆年間中舉、人仕為官,在翰林院、禮、戶及工等部以及廣義、廣南任職,曾經奉命出使東南亞、清朝等達11次之多,見聞交遊甚廣。1841年至1842年,他以禮部右參知充使部正使奉命出使中國。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感謝您看到最後

晉州釋出(jinzhoufabu)

營運|晉州市融媒體中心來源|晉州政協

編輯|張曉娜稽核|劉 玲法律顧問|蘇文娟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新聞熱線:0311-8431573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晉州融媒

微信公衆号

晉州釋出

微信公衆号

晉州融媒

官方抖音号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冀雲知晉州

APP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滹沱文化】古人詠滹沱河(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