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炒作“嬰兒出生就有投票權”,日本一些政客真的急了 | 京釀館

作者:新京報評論
炒作“嬰兒出生就有投票權”,日本一些政客真的急了 | 京釀館

日本政客鼓吹“嬰兒一出生就享有投票權”,看上去荒誕不經,但其實暗藏了另外的政治目的。

炒作“嬰兒出生就有投票權”,日本一些政客真的急了 | 京釀館

▲日本大阪街頭。圖/IC photo

文 | 徐立凡

據觀察者網引述日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13日,日本維新會共同代表、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日本人“0歲開始就應該享有投票權”。

吉村稱,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是以我們應該考慮(給予0歲兒童投票權)。他還表示,計劃在日本國會衆議院選舉中作出競選承諾:1歲以下兒童應享有投票權。他主張,由父母代理孩子行使投票權,直至他們成年。

目前,日本的選舉權年齡下限是18歲。這是2016年日本政府為提高年輕一代參與政治的意識下調的。

吉村的言論一出來,就在社交平台“引發了日本兩代人之間的分歧”。為一個噱頭十足、沒有實施可能的政策主張吵來吵去,是認真的嗎?更大的問題是,就算嬰兒有了父母代持的投票權,就能提高出生率嗎?

隻是拿解決少子化問題作大旗

能不能解決少子化問題,确實一直是日本輿論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日本總務省5月4日剛剛釋出了基于人口推算資料算出的兒童人口數量。截至4月1日,包括常駐外國人在内,15歲以下兒童為1401萬人,較前一年減少33萬人。資料顯示,年齡越小,兒童人數越少。其中,0歲至2歲的人口隻有235萬。這也是日本兒童人數自1982年以來第43年減少。

目前,在日本的兒童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1.3%。與之相比,1950年時,日本兒童人口還占總人口三分之一。彼時兒童占總人口比例高,與日本戰後出現“嬰兒潮”有關,這代人後來被稱作“團塊一代”,也是推動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主力。

與日本兒童人口占總人口大幅下降相比,目前,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在總人口中占比已達到29.2%,而在1950年,這一比例僅為4.9%。

少子化加老齡化嚴重制約了日本的經濟和社會活力。但有點常識就知道,這不是“0歲開始就應該享有投票權”就能解決的問題。人們甚至找不出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除非是吉村真的為少子化着急得沒招了,開始胡言亂語,否則他就是另有意圖。

想讓大阪成為東京之外另一“都”

吉村還有另一個政治身份,是“日本維新會共同代表”。日本維新會目前是日本第三大黨,僅次于自民黨和民主黨,也是唯一總部設在大阪不在東京的主要政黨。

日本維新會有一個主要政策主張,就是削弱東京的“一極”地位,推動大阪府更新為和東京并列的“都”,并擁有更多自主權。

日本在明治天皇時期興起倒幕運動,成功廢除德川幕府統治,之後又為加強皇權廢藩置縣——琉球就于此時被日本吞并。此後逐漸形成了47個一級行政區,即 “一都一道二府43縣”,一都是東京,一道是北海道,二府是大阪府和京都府。

東京所在的關東地區在江戶時代以後開始發展,是日本經濟最發達地區,個人所得也高于以大阪、京都為代表的關西地區。而大阪、京都在曆史上是日本政治經濟中心。這種現狀讓在大阪起家的日本維新會極為不滿。

日本維新會在其政治綱領中明确提出,日本“必須從首都圈一極集中改為多極分散型(道州制)”“建立地方自治體參與國家決策的新機制”等方針。并在2015年和2020年搞了兩次讓大阪府成為“特别區”的公投,雖未過關,但支援者衆多。2015年那次公投,支援大阪府更新的票數隻比反對者少1萬票。

如果吉村所說的“0歲開始就應該享有投票權”實作,那麼支援日本維新會的一方就有望獲得更多票數。假以時日,新一代嬰兒長大後也會有父母一樣的大阪情結。這大概才是吉村真正的意圖所在。

為擴大修憲範圍造聲勢

炒作“嬰兒一出生就享有投票權”,還有助于為日本修憲造勢。因為,真要下調投票權年齡到這麼匪夷所思的程度需要修憲。

日本維新會創立之初,就曾與日本極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的太陽黨合并,也吸收了石原慎太郎的政治主張,拒絕反思戰争,積極要求修改日本憲法。隻是維新會裡的大阪地方派視大阪府更新為都、實作地方完全自治為首要目标,是以與東京始終保持一定距離,對安倍、岸田政府推動的各項政策不太支援,其極右翼色彩才有所淡化。

但在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即“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争力量,放棄宣戰權,隻有自衛權”這一條上,日本維新會與安倍、岸田政府的立場并沒有實際差異。隻是要求增設“第9條之2”,讓日本自衛隊合法化。

日本維新會黨代表馬場伸幸還說過“台海和平就是日本和平”,這與“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謬論并無二緻。

現在,“嬰兒一出生就享有投票權”并沒有能實作的路徑。但借助這一日本社會關注的話題,增強修憲的所謂“合理性”,卻是有可能的。這是應該警惕的政治操作手段。

就此去看,日本政客鼓吹“嬰兒一出生就享有投票權”,看上去荒誕不經,但其實暗藏的政治目的可能并不荒誕。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将擇優發表,有稿酬。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标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号碼、電話号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資訊,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