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賦能發展新模式 趁勢而上促振興 ——崆峒區寨河鄉走出牛産業蓬勃發展新路子

作者:看看航空公司
賦能發展新模式 趁勢而上促振興 ——崆峒區寨河鄉走出牛産業蓬勃發展新路子

寨河鄉位于崆峒區北部塬區,地處兩省三縣七鄉交彙的三角核心區,區位優勢獨特,養牛曆史悠久,家家有養殖經驗,人人有養殖技術,養殖産業一直是群衆比較擁護和青睐的特色産業。

馬新德是寨河鄉闫灣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鄉裡數一數二的養牛大戶、玉米種植大戶,早些年因為缺乏資金不敢多養,這幾年在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規模從過去粗放的散養模式逐漸向規模化、标準化轉型。

“剛開始我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隻養了幾十頭牛。2019年在政策扶持下成立了合作社,現在我們養了300多頭牛。還以合作社的名義種植了500多畝玉米,種好玉米養好牛,以自己種的玉米把自己的牛養好。”馬新德說。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随着養牛群體的壯大,寨河鄉“報團取暖”向更大規模突進,分别投資500萬元和170萬元,建設了鄢鋪村集體經濟養殖小區和大路村黨建“四位一體”引領肉牛産業發展基地,兩個養殖小區共計牛存欄620頭。同時,在購買、喂養、防疫、銷售各環節,“帶着農戶幹、幫着群衆賺”,實作村集體和農戶的“雙赢”。

賦能發展新模式 趁勢而上促振興 ——崆峒區寨河鄉走出牛産業蓬勃發展新路子

“通過‘能人先行先試’戰略、‘養殖小區代養’行動、‘養殖大戶引領’的模式,成立黨組織帶頭人、黨員帶頭人、緻富帶頭人‘三個’帶頭人隊伍109人,在全鄉形成了家家養牛、戶戶增收的良好格局,使牛産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實作了全鄉在家戶平均每人養殖2頭牛。”寨河鄉人大主席陳勤生說。

近年來,立足養牛群衆“多”的優勢,寨河鄉唱好“規模戲”,借助牛産業發展的政策東風,大力進行“藏牛于戶、繁育并舉”戰略,先後落實了暖棚牛舍、見犢補母、貧困戶養殖基礎母牛保護、未養牛貧困戶新購基礎母牛補貼、青貯機械投放等項目,使牛産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目前,全鄉肉牛飼養量達2.4萬頭,存欄1.08萬頭,年出欄1.3萬頭,有10頭以上養牛大戶455戶。同時,着眼4.1萬畝旱作農業種植大鄉和2.4萬頭肉牛養殖大鄉優勢,寨河鄉在飼草種植、飼草加工、肉牛養殖、肉品銷售等産業鍊條上下足功夫,建成活畜交易市場兩處,飼草青貯配送中心一處,形成集飼草種植、青貯加工、飼草配送于一體的産業鍊,走出了一條以闫灣村青貯飼草配送中心、高寨活畜交易市場及商貿物流基地為基礎的“全鍊發展”新路子。

賦能發展新模式 趁勢而上促振興 ——崆峒區寨河鄉走出牛産業蓬勃發展新路子

“肉牛養殖和玉米種植現在已經成為我鄉的支柱産業。通過旱作農業技術的大力推廣,将玉米稭稈作為肉牛養殖最主要的飼料,為規模化養殖肉牛提供了最基礎的飼草儲備,也帶動了玉米種植産業蓬勃發展。同時,為了進一步暢通肉牛銷售管道,讓群衆獲得更高利潤,鄉上幫助群衆對接企業,采取固定簽訂合約的方式,讓部分村的群衆與鎮遠、彭陽和平涼市區8家食品集團建立了長期業務關系,全鄉養殖戶現已全面實作肉牛出售上門收購。”寨河鄉黨委書記王鴻說。

甘肅廣電總台全媒體記者 哈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