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作者:寶粉永相随

導語

宇宙是一個神秘的空間,從宇宙大爆炸理論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宇宙的無限擴張和空曠之大。

在宇宙大爆炸後,宇宙中的物質開始不斷向四周散開,使得星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展示出宇宙的浩瀚無垠和未知奧秘。

那麼宇宙究竟有多空曠?

宇宙又有着何種奧秘?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一、宇宙空曠的原因。

直到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通過觀察發現,星系的速度和距離之間的關系,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進而揭示出宇宙正在不斷膨脹的事實。

通過宇宙大爆炸理論揭示了宇宙是在不斷膨脹運動中,這是從數以百億年的時間尺度上觀察到了宇宙的無限擴張,可以讓人們更進一步了解宇宙的演化過程。

宇宙大爆炸理論揭示出宇宙的膨脹運動的原因,是因為宇宙的初始非常熾熱,物質能量非常集中,由于物質間的引力作用力很大,是以互相之間的空間非常局促,形成一個非常緊湊的空間。

所有物質和能量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呈現出極高的密度,瞬間爆炸後,物質和能量就從這個點上向四周彌散,極成一個巨大的空間,形成了星體之間距離越來越遠的現象,即宇宙開始無限膨脹。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提出,讓人們對宇宙的起源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為探索宇宙的奧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并且在宇宙大爆炸的最早階段,空間中非常熾熱,溫度很高,極端密度的狀況下,光子和物質碰撞後呈現出極高的能量狀态,進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輻射現象,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但是随着宇宙的無限膨脹,溫度和能量被稀釋,光子逐漸被電子吸收,最終形成透明的物質,進而結束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一重要階段的發展程序。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後,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的遺留輻射,宇宙大爆炸已經結束了138.2億年,但宇宙微波輻射卻沒有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消失,而是一直存在着,這為宇宙大爆炸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同時還有觀測到的宇宙中的氫氦元素豐富度,都與宇宙大爆炸有着非常重要的關系,這些都成為了宇宙大爆炸學說的關鍵點,為科學家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二、宇宙空曠的展現。

在宇宙大爆炸後,物質能量散播四方,進而形成了宇宙的架構,而這些物質和能量則在不斷的聚集進而形成了各種星體,如恒星、星團等。

在宇宙中,體之間的距離是非常遙遠的,其中有許多恒星之間都有比較近的距離,也有一些恒星之間的距離則非常遙遠,而在銀河系中的恒星也有分布不均勻的情況。

有的地方恒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而有的地方則恒星之間的距離則非常的遠,可以看到銀河系中恒星的分布是非常的不均勻。

在銀河系中,恒星的分布是呈現出高度的集中性,越靠近銀心的地方,恒星的密度就越大,而随着向外邊緣的地方,恒星之間的距離也會變得越來越遠。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在銀心中心區域,平均每立方光年的空間中就存在12顆恒星,而平均每167立方光年的空間中則存在一顆恒星。

而到了銀河系的外圍,平均每500立方光年左右才會出現一顆恒星,而在銀河系之外的空間,恒星之間的距離則會變得更加遙遠。

并且在銀河系中,恒星之間還會呈現出團狀的分布,也就是存在一顆恒星附近還有它的鄰近的幾顆恒星,這些團狀的分布則對恒星的穩定性和形成有着影響。

而在銀河系中還存在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星團,星雲等,這些都是在恒星形成的過程中留下的,也是恒星形成伴星、行星的重要來源。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同時在銀河系中還存在着宇宙空洞,這些平均密度比較小的區域,恒星之間的距離則更加遙遠,沒有恒星形成的區域則會形成宇宙空洞,宇宙空洞則是宇宙中非常稀疏的區域。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三、從星體間的距離看宇宙的空曠。

通過銀心區的恒星密度也可以看出,銀心區的恒星密度是非常的大,而且恒星之間的距離也相對來說是比較近的,平均每立方光年的空間中存在12顆恒星。

它所呈現出來的特點,恒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呈現出非常密集的狀态,同時恒星之間的引力作用力也非常大,是以它們之間的軌道是非常雜亂的。

通常在這種恒星之間的軌道非常雜亂的情況下,恒星之間會互相碰撞,甚至還會呈現出多體碰撞的狀态,進而使原來的恒星合成新的恒星,或者會形成恒星團,星團等。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是以在這些區域内,恒星之間的距離也會發生改變,同時還會形成各種星團、星雲等。

而銀心區域則是銀河系中恒星密度最大的地方,恒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呈現出密集的狀态,這也意味着很容易發生恒星之間的碰撞。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而在銀心區附近的地方則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星團,星團之間的距離都非常近,是以在這些地方也會有恒星之間的碰撞,是以大大小小的星團之間的形成時間也沒有多少差别。

而這些星團、星團之間,甚至還有星團之間的碰撞,進而形成了更大的星團,這些大大小小的星團則會在更長的時間周期内形成更大的恒星團。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同時在銀河系中還有許多恒星在行星的運動周期内,會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分布,這也決定了行星的形成,生命在宇宙中誕生的可能性。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結語

宇宙實際上是在不斷擴張的狀态,星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也是由于宇宙大爆炸後,物質能量不斷向四周擴散和形成的。

人類對宇宙的研究和探索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宇宙的空曠也讓人類看到宇宙的無限之美,而這無限之美的背後,也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奧秘,如黑暗物質、暗能量等。

這些仍是科學家們探索的焦點,而人類對宇宙認知和了解受限于科技水準和觀測手段,随着科技不斷的進步,或許會有更多關于宇宙的新發現。

宇宙到底有多空曠,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還是“一片荒蕪”

宇宙的無限擴張和空曠之大,也引發人類對生命、宇宙起源和存在意義的深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