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品力作築就我省文化新高峰

作者:山西新聞網

緻力于美術幫助轉型和發展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始。為促進全省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省文旅廳将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态新時代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着力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努力創作一批突出山西精神的精品作品, 轉型發展,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團結。

一是引領創造具有正确方向的精品。做好"十四五"藝術創作規劃,明确我省轉型發展目标任務,凝聚新道路。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導向,圍繞"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題,聚焦國家和省級重點項目。做好第三屆山西藝術節、首屆晉劇節和第十七屆"杏花獎"評展,引進一批新作,展現我省藝術創作盛開、共同繁榮的生動場面,為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做準備。

二是完善機制,確定精品的創造。貫徹《關于深化國有藝術學院改革的意見》精神,推動全省深化國有藝術科學院改革,激發國有藝術科學院的創作活力。完善省級重點創作項目支援機制,加大我省藝術創作基金投入力度,争取更多國家藝術基金資金投入。

三是改組改革,促進精品創造。提高政治地位,落實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改革之路、創新突破問題,全力推進山西美術職業學院改制改革工作。以此為契機,建立人才兼具的良好機制和作品,打造一批文藝産品,走出特色的新道路。

四是整合文化大隊,促進精品創作。引導院校、景區和社會力量加強合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旅遊演出産品。促進網絡音樂、網絡劇、網絡演出等新型藝術形式的繁榮有序發展,促進優秀藝術作品多管道傳播、多平台展示、多終端推送。

王立波,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委書記

牢牢走在影視創作主旋律的道路上

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取向,堅持中國故事、山西故事,堅持創作主旋律,收獲豐碩成果。一是主題主題的創作更加自信。這部獲獎作品是發揚時代精神,歌唱人民美麗創作山西主題的作品。電視劇《罷工》和《走向勝利》分别被中宣部列為2020年和2021年文化産業發展支援項目。《沈吉蘭》《繡河山》《貧困之路》《走出趙家華》《這一年》等電影已進入制作和收獲期。可以說,堅定不移地走在影視創作主旋律的道路上,已經成為山西影視集團影視創作品牌的優勢。二是社會效益顯著。集團自成立以來,先後制作了三部中宣部"五一一工程"獎影視作品,先後獲得飛天獎、金雞獎、華啟獎等重要獎項。2020年,《右玉與縣委書記》繼中宣部"五一工程"獎後,榮獲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紀錄片《這一年》以8.0分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電影提名。這些作品得到了普通觀衆的充分認可。三是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影視企業投資規模大,市場融資困難重重,但隻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意引導,始終堅持為人民提供優質的精神産品,以高品質、正能量的作品一定會赢得市場。從《餘承龍》開始逐漸提升社會資本占比,電視劇《邁向勝利》社會股權投資份額已經達到85%以上,影片《沈吉蘭》證明了與萬達影業的合作。同時,我們優秀的作品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扶持,更加堅定了我們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道路。未來,我們将給總書記習近平黃金大道堅定不移,講述中國故事,山西故事做出更多貢獻,做出巨大貢獻,做出新的貢獻!

山西影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曉江

堅持指導,突出特色,努力譜寫新時代文藝創作的新篇章

近年來,我市文藝前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創作并推出了一批集思想、藝術、觀賞融為一體的文藝産品。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為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形成了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創作氛圍。獲獎舞劇《魯良英雄傳記》、歌曲《黃花香》、電影《七姑娘》、音樂劇《能陪媽媽多久》、廣播劇《陸亮看護工作者》,都是為了深入基層生活,把握社會脈搏,感受時代潮流,真心把人民的喜怒哀放進心中, 倒入自己筆端的優秀文藝作品。

一切都是預先确定的,而不是預先确定的。多年來,我們在文藝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一是要注意把握重要的時間節點和時代主題,精心挑選題目,加強引導,堅持一批規劃,生産一批,儲備一批,保證文藝新作品, 源源不斷的努力。其次,紮根于這片厚厚的陸梁土壤,環黃河文化、廉潔政府文化、紅色文化、盧良山護理人員等得天獨厚的資源,我們推出了晉劇《劉胡蘭》《廉潔成龍》,道教劇《魯良衛士》《大河古鎮》,真人秀《如夢口》等。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我們正在組織創作大型舞劇《劉呼蘭》,該劇将于今年4月上演。

為有效促進文藝作品創作和制作,每年設立600萬元的"魯良市文藝創作專項基金",緻力于支援和獎勵優秀文藝作品。制定頒布了《魯梁市文學創作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了資金使用管理及重點文藝作品的扶持和獎勵程式。未來,我們将繼續深化生活,紮根于人民,努力創造更多精品作品,努力譜寫新時代魯良文藝的新篇章。

田安平,中共魯梁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山海攜手幫助貧瘠之路無休止

2019年8月,由山西省委宣傳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委宣傳部、福建省委宣傳部聯合制作的三集廣播劇《銀甯鎮》榮獲中宣部第十五屆公德心建設"五項工程"優秀作品獎。

堅持時代主題,講中國故事。早在1996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部門甯夏上司班子組長的習近平同志就親自設計、親自指導、親自推動了兩國合作。20多年來,燕甯鎮已成為我國貧困地區脫貧合作實作全面小康的成功典範。在這跨時空的觀察和幫助下,一批福建援幹部、科技專家、商人等團體,用智慧和辛勤勞動,幫助甯夏貧困人口發展生産,脫貧緻富。這些生動的事迹,是"延甯鎮"創作的源泉。三省區廣電關聯,創新合作模式,抽調優秀廣播劇創作者組成團隊,多次深入采訪西海鷗地區和燕甯鎮,五次輕松起草,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劇本創作。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會反複修改和完善劇本,使廣播劇變得意識形态化、藝術性強、欣賞性好,并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的優秀作品。

堅持在生活中紮根,根植于人,與觀衆産生共鳴。原班人團隊曾進行過多次深入的現場采訪,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以真實的原型為原型,觀衆可以對角色的命運産生強烈的共鳴。人物的語言設計融入到本土元素中,音樂上四位"甯夏花"點綴,傳達出濃郁的地域風情。

堅持正确創新,在新一代溝通中融合。在分銷過程中,從設計、選材到印刷,每一個細節都是精益求精的。除了傳統的宣傳方式外,《燕甯鎮》還在"學習力"平台、海博電視台、各大app客戶、中國廣播劇研究會等新媒體平台同步推出,強化了媒體傳播手段。

姜梅,山西廣播電視台影視節目中心負責人

我們将認真履行出版使命,努力建設文化強省

梳理和總結山西革命烈士書的成功有三個主要因素,該書獲得了特别貢獻獎。首先,《家書》的策劃出版,是對總書記習近平《學習黨史》、《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紅色家風》等重要訓示的創新貫徹。第二,"大真相可以通過小故事講述","大主題可以通過小切口反映出來"。《家書》選取了我省各個曆史時期革命烈士的故事,通過一個小故事,不僅很好地展示了革命烈士對黨的無限忠誠、獻身理想信念,而且描繪了黨在山西壯麗生動的曆史圖景。最後,《家書》通過烈士手稿陳列,真實的故事講述,普通讀者在閱讀後将收藏感這樣疊加在一起,立體呈現,大大增強了可讀性、親和力、吸引力和說服力,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這三次經曆激勵着我們繼續做好出版工作。一是要更加自覺地着眼宣傳說服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重點,履行基本職責。今年,圍繞黨的百年這一主線,以及"黨的選美、人民節"的基調定位,我們策劃了一大批優秀刊物,如《中國文化自信之路》《中國體制自信之路》《紅色文化看山西》系列叢書、《黨的頌歌》等。所有的出版商都在積極為唱出共産黨的高亢旋律做出貢獻。二是要更加自覺地為省委大局服務,完成任務。作為省級出版社,要緊緊圍繞省委"四為四高二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做好"轉型發展新路"的重大任務。在這方面,我們要推出《山西旅遊讀史叢書》、大型圖畫書《桌中山河》等圖書。第三,要更加自覺地按照全面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貫徹"晉版振興規劃"。加強内容建設,組織策劃制作更多周到、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圖書,在國家級獲獎獲得更多榮譽。

李飛,山西教育出版社總書記、社長

在人民中紮根,為時代而歌唱

面對成龍這個曆史主題,我們将如何發展曆史精神?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明确了這樣一個創造性的方向,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深入挖掘和深刻反映這個曆史題材所蘊含的深刻的曆史和現實意義,用手中的筆"告訴人們曆史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曆史上,成龍銘文中引用了六個"正直"字,"正直、正直、正直、正直、正直、正直、正直、正直"。這六個"廉潔"的字幾乎涵蓋了成龍的一生,電視劇的主題、人物定位、故事結構也随之産生。我們不僅要講一個人的故事,還要講一個國家的故事,講時代的故事。我們描繪的餘成龍是一個多元化的人物,他的豐富性至少展現在正直、精力充沛、賢者、忠誠上。于成龍一向以"廉潔"為官德之首,始終以"能"為政治本質,始終以"善"為品格,始終以"忠誠"為做人之道。

回顧我幾十年的創作,基本都是現實的主題,都需要對生活有深刻的了解,真實的感受和深刻的了解。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右玉,幾乎所有的鄉鎮都有右玉,很多山梁和溝渠,很多村子一次又一次地去。有一片草,一座山,一座水,我很熟悉。尤其是四年前接到電視劇《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的創作任務,我去了右玉,帶着任務深入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右玉精神"的認可中指出,右玉的價值在于始終發揚自力更生、拼搏拼搏的精神,始終堅持造福人民的政治成就觀。這就是該劇的主題。

作為一名老文藝工作者,我将繼續努力,創造更多更好的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樂于大衆聆聽的優秀作品。

編劇 馬龍

用心努力講述山西故事

由我編劇、導演執導的電影《七女》榮獲全省第十二屆公德心建設"五一工程"獎,這是對這部作品的認可,也是對我自己的鼓勵和鼓勵。我将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藝創作。

一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文藝工作委員會的安排部署,堅持正确的創作方向。我将堅定不移地支援黨的上司,與黨一道,做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信徒、傳播者和實踐者。

其次,要始終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以人民為文藝表達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取向。這部獲獎作品《七個女孩》,直接取材于我爺爺奶奶的真實故事,所有的演員都是普通人,整個創作過程展現了一個堅強的民族。在下一次創作中,我将繼續從人們的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第三,深入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道德藝術兩課,提升道德境界,加強人文修養作為自己人生必修課,努力實作美德的雙重。我一直專注于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近年來由我的編劇執導的電影《雨傘頭和他的女人》《第十一次》等宣傳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編劇獎。我将與廣大文藝同仁一起,繼續堅持真、善、美的作品引領社會時尚。

第四,要把提高品質作為創作的生命線,努力用更多優秀的電影來響應時代的呼喚,不承擔黨的重信。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我将積極落實全省宣傳文化說服的安排和部署,緊緊圍繞這一主題,統籌規劃自己的電影創作,努力為黨的百年誕辰拿出優秀作品。

編劇兼導演牛建榮

在太行山紮根,為黨和人民歌唱

我從小就唱着《在太行山上》,聽着抗戰的故事,讓太行的精神代代相傳,把太行山的紅色故事唱下來,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2017年,在省市宣傳文化部門的支援下,我們創作了現代劇《太行的母親》。該劇連續第二年被選中在北京演出,受到上司和專家的廣泛贊譽,讓黨的騾子在全國各地歌唱。靠着東風,我們繼續努力,又創作了兩部大戲,一部是以《共和勳章》獲得者沈吉蘭為原型的現代劇《沈吉蘭》,另一部是聚焦現代劇《玉陵花》的"貧困、鄉村振興"。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勇于創新,大膽突破,走出太行山,與國内一流的創作團隊合作,邀請一流的專家學者進行讨論和指導,不斷推出三部與氣象新時代的優秀劇作。高标準、高品質是我們堅定不移的追求。我們必須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每一場戲,在幾十個選秀之前和之後。因為我們堅信,隻有在戲劇"基本技能"中努力學習,才有可能獲得。2019年,《太行媽媽》憑借該劇獲得"文華獎"提名,本人曾獲得文華表演獎。去年,《玉玲花》入選國家舞台美術重點創作劇目,《沈吉蘭》入選國家舞台美術重點主題創作計劃。目前,《沈吉蘭》正在繼續打磨推廣,預計今年4月底正式上演,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

為人民歌唱一直是我的第一顆心和動力。我12歲時學習戲劇,到目前為止已經為數百萬人演唱了戲劇。多年來,我始終堅持站在舞台的前線為老百姓演戲,堅持把戲送到山寨店,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讓老百姓享受一頓美好的文化盛宴。

陳素勤,中共晉城木子研究所所長

眼睛裡有方向,舞台上有鱗片,心中有觀衆

眼中有一個方向,就是找到跟随的支撐,把握舞台的政治方向。2019年,省委宣傳部交給我們"追夢的壯麗之旅——山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任。找到主線的主題,以抓住晚會節目的靈魂,靈魂是敬虔的聚集,輪廓是大開眼界的。我們緊緊圍繞新中國曆史的巨變,回顧山西建設的偉大成就,呈現黨向新征程的使命,選擇"壯麗征程,夢想奮進"為主題路線。随後,進一步明确"秀史詩風格、突出山西特色、強調時代表達"的整體思路,確定中央和省委的總體要求保持高度一緻性。

舞台上有一個尺度,就是把握藝術标準,把"沉默"的藝術理念貫穿于創作過程。"一生一個誓言答答——中國共産黨成立周年紀念特别節目",以展示優秀共産黨員代表的先進事迹,诠釋"一個誓言,一個終生的答案"的千分重。接到任務後,我們反複研究如何将視訊環境與叙事内容相結合,讓鏡頭排程、音樂等導演的語言融入其中,讓叙述者沉浸其中,向觀衆傳達藝術訴求。錄制現場,劇作家馬連倫在叙事"右玉靈"時深情連貫,心狠手辣,省人民醫院王俊平講述了支援湖北的經曆好幾次哽咽,感動到深淵;行為藝術家張靜告訴沈吉蘭平凡的美好生活,現場從業人員再也抑制不住動了......

在觀衆的心中,即以人為服務對象,堅持以人的價值奉獻,追求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最高藝術水準是讓人感動,讓人們的靈魂受洗。我們相信,找到情感契合度并在情感上産生共鳴是創作的核心。在國慶晚會上,精選了"在田野裡希望""人說山西好風景"等時代特色作品,打造了觀衆記憶的亮點,創作了配樂朗誦《忠心骨幹》等,營造出詩情境,以藝術訴求點燃觀衆的激情,形成精神共鳴。

作為一名電視藝術家,我總是提醒自己,作品是自己的基礎。我們将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讨論為指導,堅持用精品奉獻人民群衆,建設文化強省。

趙學紅,山西廣播電視台台長

努力做好山西時代之聲的表達

第一次看到歌詞《方華歲月》深受感動,"淚水濕漉漉的回頭看眼睛""最好的時光做到最好自己",不僅是高度的情感凝結,更是對抽象精神的具體生動描述,既溫暖了情感的人,又充滿了激情。考慮到遭遇疫情、戰勝疫情的特殊情況,我注重音樂創作中"斷音"的情感效果,歌曲A段借助斷音營造出"窒息"的效果,當副歌展開時,利用不斷的尺度攀登,将神聖的使命感和時代的訴求轉化為"與祖國一起成長"的精神力量,完成最高的贊美白衣士兵。

作為一名本地音樂工作者,我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山西本土音樂的元素上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創新的發展和時代的表達。多年來,我一直緻力于山西民歌的學習、傳承,并逐漸形成了從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到國家大劇院,再到法國、德國、東南亞等國際音樂生态展台,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民歌表演人才, 發展"中國民歌懂得多少""風也有根""天代巴洛克"等演藝項目,提高了山西民歌的藝術品質和國際影響力。如"天代巴洛克"項目利用法國資金,組建了山西怡子樂器與歐巴洛克樂器混合樂隊,為山西民歌伴奏,獲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受到法國和德國觀衆的熱烈歡迎。2019年,将舉辦左翼民歌。作為開幕式的音樂總監,我在音樂制作和歌唱表演的時代,對山西民歌的表達進行了新的嘗試。

在努力學習商業的同時,作為黨員,我也非常注重政治學習,努力與時俱進。2020年,新的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将重新運作。作為其中之一,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索山西民歌創作轉型和創新發展的前進方向,以更飽滿的熱情創作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人民、歌唱英雄的音樂作品。

王敬榮,山西華夏根藝術團團長

在傳承和創新上要多下功夫

山西是一個戲劇大省,我們要在傳承和創新上做得更多。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系列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初任,堅持正确方向,聚焦文藝創作,推動優質文化發展。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導向,堅持"兩為"方向和"二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精益求精、艱苦奮鬥,才能不斷創造和生産出優秀作品。我們要唱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鼓勵藝術創新,提高藝術品質,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山西新道路轉型發展的偉大程序中取得新成績,向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緻敬!

王愛愛,著名行為藝術家

做一個有地氣的好演員

我隻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退休演員,82歲。我認為,我們的戲劇應該有更多的内涵和文化遺産,創造更大的文化效益,培養團隊,培養團隊,培養團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最強,記憶力最好,可塑性最強時,要打好基礎,練習基本功。這個基礎工作,一是性格,二是文化,三是技能,三是不可缺少的。生命是一切藝術的源泉,必須深入到生命中去,沒有生命就不可能完美地創作出藝術作品,我們的編劇、導演、演員,一定要在生活中汲取營養,細化自己,讓自己容易被磨碎。有些人認為說一些粗魯或肮髒的話是接地氣的。我想,應該是人發自内心的感恩、善良、銳意進取,用最簡單的語言和行為來表達,這才是真正的根基。

王銀齋,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

完成:李薇莉蓮

(由Candy,Li Lin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