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作者:果殼童學館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前段時間,我和朋友聊天。

對生二胎蠢蠢欲動的她問我:生完二胎後悔了麼?我沒有客套,直接敲下了“後悔”倆字。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當兩個孩子像打地鼠一樣接二連三的交叉傳染反複感冒、生病,我和老公,名為爹媽、實為“老奴”伺候在倆娃身邊。陪玩、讀書、喂奶、做他們愛吃的飯菜、喂藥、安撫情緒、半夜哄睡……一連幾天這麼操作下來,累得幾近崩潰的你好不容易能在床上趴一會兒。

此時,你打開朋友圈看到滿屏滿眼的人在餐廳吃大餐、放煙花、看電影、在暖陽和海灘上浪得飛起時,而自己卻挂着鼻涕、忍着嗓子疼痛天天和兩個孩子的屎尿屁打交道。

如果我不後悔一會兒、萌生出“悔不當初”的情緒,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時隔六年,當37歲高齡的我生完二胎後,不想再裝了,孩子我是真的愛,但苦我也是真的在“咬牙切齒”往下咽。

年輕的時候,體力上的累你咬牙能挺過去;高齡當媽後,體力上的累是真折磨人。剖腹産後難以恢複的刀口、時時刻刻都在隐隐作痛的腰肌勞損、半夜被嬰兒鬧醒後就再難入睡的失眠……這些勞累就像揮之不去的夢魇,時常纏繞在自己身上。

體力上的辛苦還不是最令人的難受。生完二胎後,你的經濟狀況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家裡有礦的不算),讓自己的退休計劃又延遲了好幾年。

看着自己拼了老命生出來的二娃,有一行字會像跑馬燈一樣時不時在我腦海裡蹿過:想到你會讓我們變窮,沒想到你會讓我們變得這麼窮。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不過,即使養二胎讓人又累又窮,但我和老公還是從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在養育二胎最艱難的第一年,我們讓自己安全着陸、活了下來。

我悟了,以前我在家裡,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管家”,這也要管,那也要盯。就好像不親力親為就當不好這個媽一樣。現在,我把家當成一個公司,把自己當成CEO,做好全局的統籌是最重要的。找好自己的定位,很多煩惱迎刃而解。當你不再整天埋頭忙忙叨叨,而是擡頭看方向的時候,育兒的難度反而下降了,也更不容易走偏了。

不光是二胎家庭,一胎的朋友也一樣可以利用這個思路。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用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人原則

育兒一定是個“集體活動”,每個人做自己擅長的,多方配合,收益才能最大化。想想你工作的時候,公司是如何“拿捏”你的,你也可以複制這些套路用到帶娃上。一個詞概括就是“知 人 善 用”。

1、用好父母——關鍵詞:讓他們開心

除非家裡有一方全職在家帶娃,否則雙職工爹媽,大多都得仰仗老人才能把孩子帶下去,我們也不例外。“學會用人”的首要是知道如何用好父母(如果家裡老人願意幫忙帶娃的話,如果沒有,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往下看)。

生完老大,我爸媽幫我們帶了10個月,這次二胎帶了8個月,雖然期間也有些不打緊的小摩擦,但對于父母願意帶孩子,我和老公除了心存感激别無他想。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經常有網友吐槽老輩帶娃的種種分歧、與他們共處的沖突,其實相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這些分歧和沖突都不算事兒。“用好父母”的關鍵詞是讓他們開心,隻要祖輩是真心疼愛孩子,我們抓好主要原則,行使權和話語權交給父母無妨。

哪些屬于“主要原則”?每家給出的答案不一樣,這個要自己衡量。

比如在我們家,主要原則隻有一件事:孩子生病時就醫用藥要聽我們的——其實是聽醫生的。因為父母這一代的就醫用藥習慣和現代醫學未必同步,尤其在小孩生病時,大人很容易心煩意亂,什麼舊法子、偏方都想拿來試一試。這時候,隻要和父母提前說好一切遵醫囑就好。

至于小孩吃奶的情況、衛生習慣、日常陪伴玩耍我和老公全權聽我媽這個帶娃主力的安排,不亂插手。因為我們知道老人幫忙帶娃其實他們壓力很大,給他們留給空間,讓他們自在,爹媽才能苦中作樂,享受到含饴弄孫的幸福。

是以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娃時,我們要學會對育兒中的小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雙手合十低頭感激就好。

2、用好老公——關鍵詞:放手

如果你是一個員工,處處被上司管着,分分鐘被上司盯着,被要求一定要按照某種規則行事,沒有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是不是也分分鐘想離職啊。

給空間,懂放手,就是“用好老公”的思路。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作為堅決抵制“喪偶”育兒、“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道德綁架的先鋒,我經常積極鼓勵讓老公在育兒路上發光發熱、“爹味”十足。

比如,老二生完後吃的是奶瓶,我負責當好“奶牛”泵奶,老公負責半夜起來換尿布、喂奶,可以讓我緩一緩睡幾個小時。到了周末,老公通常會抽出一天時間去泡實驗室,這時候我也會提前明确分工,他必須随身攜帶老大,負責他的吃喝拉撒,而我負責老二一人即可。

在談論到親子關系時,爸爸占到了其中的一半,但99%的育兒重點卻放在了媽媽身上,這是不合理的。

你說你老公帶娃太糙、太粗心、太随意、太折騰孩子……自己看不下去?我懂,我真的太懂了!但是你必須告訴自己放手讓他去做。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緻力于研究親子關系中父親角色的Michael Lamb博士就在其著作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中提到:

母親和父親與孩子的互動确實有不同的傾向:

母親給予的是溫情的照顧,而父親大多是和孩子玩在一起。這與性别關系不大,隻是父母的分工不同。父親在照顧孩子時也和母親一樣會受到荷爾蒙刺激,能夠增強親子間的連接配接紐帶。

當父親成為了主要照看孩子的那個人,他們的大腦則會開始适應這個角色。

是以,爸爸們除了不能生娃、泌乳外,在照顧孩子的其它方面并不比媽媽們缺少“天賦”。爸爸們是個寶藏,我們應該多鼓勵、多開采、多給機會,相信他們能在育兒路上給我們十足的驚喜。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花錢:定義好自己的“刀刃”

養娃這件事,讓爹媽“人财兩空”是必然結局。人和銀子通常你都得搭進去,但銀子使用的地方不同、權重不同,帶給自己的輕松程度也有所不同。

首先你要定義好自己的“刀刃兒”,把錢花在上面,能讓自己在育兒的路上少吃點苦。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比如,在我們家花錢的“刀刃兒”就是保育費。國外會給6周到三歲的小嬰兒提供Daycare服務,除了費銀子沒别的。

老大和老二分别是在11個月大和8個月大時送去Daycare的。我和老公都是家裡沒礦普普通通的打勞工,每個月開銷巨大的Daycare費用确實讓家裡吃緊不少,但我們還是堅持把孩子送去。我自認不是“賢妻良母”,即使在結婚、生了倆娃後,也沒有動過一秒鐘要做全職媽媽的念頭,我甯願把每個月賺到的大部分錢給孩子交學費讓“專業人士去做專業事”。

這裡要申明一下:我絕不是說當全職媽媽不好,那些能夠願意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的媽媽令人敬佩,誰帶娃誰知道其中的辛苦。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是以選擇了花錢把自己“摘”出來一會兒。

國内低幼齡的保育體系目前還不成熟,在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如果想脫手帶娃的重任,隻能選擇找靠譜的阿姨、月嫂。

總之,是“搭進去”自己還是花銀子,你總得選擇一頭。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我家花錢的第二個“刀刃兒”就是大宗購買、學會“外包”。

老二的奶瓶、嬰兒連體服,安撫奶嘴我都會多買幾個,不是有錢任性,而是為了省時省事。奶瓶一整天吃完四五頓,統一洗一次就好,不用吃一次洗一次,真的很累;衣服也是一樣,每天換一兩件,攢兩三天可以一起洗。

在“外包”方面,我做得最徹底的就是嬰兒的輔食。

作為一年下不了幾次廚的“廚渣”,我嘗試過做輔食,忙碌兩小時、小孩一口不吃……從耗時、口味、營養多方面來評估,成本效益實在太低。是以,我索性選擇靠譜的ready to eat的輔食給孩子吃,相較于廚渣的DIY,成本效益很高。

養育幼崽很累,家長們要學會“偷工減料”。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節流:省錢的方式比你想象中更多

雖然把錢花在了“刀刃兒”上,但錢還是不經花,是以在養了二胎、銀子碎得更多,但收入并沒有突飛猛進激增的時候,爹媽就得學會育兒的硬核技能——節流。

對老二來說,目前節流的空間不大,基本就是玩具、外套、書籍、床褥、遊戲毯之類的物品,我們秉持“應用盡用”原則,隻要老大的還在、還能用,我們就不買新的。

不過,針對六歲的大娃還是很有節流潛力的。

第一,減少不必要的興趣班。

理智報班的背後是家長要思考清楚報班的目标。比如,如果你報班的出發點是為了增強孩子體質,那是不是可以用一根跳繩、全家周末騎行來代替足球課、遊泳課?

第二,用列印學習資料代替購買教輔。

現在有很多育兒公衆号都會分享國外的學習資料,總結、搬運國外知名網站的資源庫,分級閱讀、思維訓練、STEM各方面都有,家長可以自行列印,比買教輔劃算的多。

第三,玩具/廢品再利用。

我家大娃喜歡玩樂高,樂高不僅超級吸金還是個無底洞,隔三差五出新品,家長們苦樂高久矣。

在我家,我們不僅鼓勵孩子搭樂高,還鼓勵他拆樂高,把那些擺好的成品欣賞膩歪後就拆掉,然後原創自己的作品。就算買樂高,我們也給他買基礎款,而非套裝。杜絕讓樂高成為裝飾、吃灰的擺設。

另外,對小孩子來說,有時候廢品比進階玩具有趣多了。

家裡的廢舊紙盒、包裝紙、泡沫塑膠、包裝盒,紙袋子、木闆,木片加上一些顔料、繪畫小工具,都是做藝術創意的好材料,孩子可以玩得很盡興,未必不如大型購物中心裡百元一次的藝術課。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廢紙殼兒子也玩得盡興

我在網上看到有位媽媽教孩子認識咖啡,她把平時喝完的膠囊咖啡積攢下來,帶孩子一起把咖啡渣挖出來存放到盒子裡在陽台下曬幹,然後把曬幹後的咖啡渣埋在花盆裡做肥料,再配以觀看咖啡樹咖啡豆和做咖啡的介紹視訊,讓孩子了解了咖啡的來龍去脈,完成咖啡從樹上來、回到土裡去的生态循環。

學習和教育不是隻存在于書本上,生活中無處不在。

第四,利用本地圖書館/二手網站資源。

我家現在住的地方,步行十分鐘是一幢三層的市鎮圖書館,自從有娃後,我在圖書館身上薅的羊毛按照書本、玩具原價計算絕對超過六位數了。燒别人的錢、養自己的娃,這可比“砍一刀”的某多多薅下的羊毛讓人身心愉悅多了。

有了孩子後,對小孩子友好的圖書館簡直就是“散财童子” ,家長千萬别放過。

如果周邊沒有圖書館資源可薅,家長可以選購二手玩具、二手書來達到省錢的目的。

BBC Lifestyle有一檔教人省錢的節目Shop Well for Less,節目組對比過給孩子買二手玩具和二手書節省下來的開支。

同樣品牌的玩具槍,買二手的,較之全新的相比可以省下70%的費用,完全不影響娛樂效果。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在二手書店,孩子們買了7本書,花費不到17英鎊,而同樣的書在書店購買新的,要45英鎊,購買二手書算下來一年可以省好多錢。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當你帶着“假設現在自己收入現在減少了1/3、甚至一半,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如何規劃自己的“育兒基金”?”這種想法時,你會發現,自己在節流方面大有所為。

說到底,想要帶娃省事,要麼你得有人、要麼你得花錢,哪一方面,也都有相應的代價要付出。對為孩子打工的爹媽來說,懂得“斤斤計較”重要,努力賺錢更重要。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編輯丨羚羊,人類幼崽觀察家題圖丨圖蟲創意

高齡生二胎後,我改用開公司的思路養娃,終于沒那麼累了……
  • 50年追蹤11000個孩子,發現父親帶娃的重要性遠超想象!
  • 有一個心理學家把爸爸分成了5類,看到結果,我emo了... ...
  • 被群嘲的“北大嬌妻”,到底犯了什麼錯?
  • 這部黑童話看得我後背發涼,卻揭露了教育最殘酷的真相

✍️|作 者 招 募 & 投稿|背景回複“投稿”,檢視詳情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