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作者: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含經堂 張寶成繪

含經堂

位于圓明三園的長春園中心地帶

是園内最大的園林建築風景群

始建于乾隆十年

乾隆皇帝為歸政後頤養天年而建

殿前矗立着四座高大的蒙古包

你知道它們有着怎樣的來曆嘛?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含經堂

清代宮苑裡的蒙古包

是當時清宮與蒙古諸部宗教

政治及文化交流的載體

主要供設宴和接見外藩使用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清 《苑西凱宴圖》局部

張廷彥 周鲲合繪

乾隆十八年(1753年)

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到北京,乾隆帝在長春園含經堂宮門廣場“親禦帳殿,優以宴賞。”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内務府造辦處檔案中有“梅花式蒙古包即在含經堂前殿院内搭蓋”的記錄,可見在含經堂南廣場還曾搭建過梅花式蒙古包,其作用主要供乾隆皇帝修行和供佛使用。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山高水長

山高水長

作為蒙古貴族朝觐皇帝的重要場所

是園内另一處搭建蒙古包的地方

每年元宵節

此地舉行規模宏大的武帳宴

皇室成員與蒙古王公欣賞煙火戲

還會舉行摔跤 較射等具有遊牧特色的活動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山高水長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山高水長盛時元宵火戲平面圖

《燕京歲時記》

記載:“自(正月)十三以至十七均謂之燈節,惟十五日謂之正燈耳。每至燈節,内廷筵宴,放煙火,市肆張燈。”“十九日謂之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西廠子小金殿筵宴,看玩藝貫跤。蒙古王公請安告歸。”

《理藩院則例》

較長的描述了山高水長武帳宴的具體活動:正月十四、十五二日,皇帝駕山高水長,看放煙火。由院先期将應行入座銜名,并蒙古善撲人入撲具奏。屆期,帶領年班朝觐,暨住京外邊行走之内外紮薩克汗、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等,暨回子伯克、呼圖克圖、喇嘛等,各攜坐褥,由西南門入至藥欄内,會同侍衛處,按内外王公大臣品級,以次列坐。内紮薩克列于南,外紮薩克、回子伯克列于北。公主子孫、姻親台吉、協理台吉在藥欄外南邊樹林内,按班排坐。呼圖克圖、喇嘛等俱在南邊蒙古包内坐。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圓明園裡的蒙古包,有着怎樣的來曆?

每逢春日踏青之時

含經堂的牡丹 芍藥陸續盛開

山高水長綠草茵茵

再看到這位矗立的“遠方客人”

就不會陌生了吧~

[攝影]

任 翾

李 存

劉 夢 星

丁 幫 學

[編輯]

趙 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