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節, 你的陪伴才是她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邯鄲新聞網

“你的世界很大,裝得下很多人;她的世界很小,滿滿都是你。”在有限的時間内,什麼樣的陪伴能讓我們的母親更開心?這是每個成年子女都躲不開的人生命題。

5月12日是母親節,記者走近幾位市民,聽聽他們給母親制造驚喜,“花式陪伴媽媽”的故事……

母親節, 你的陪伴才是她最珍貴的禮物

張利霞帶着母親散步。

他,帶着母親上下班

這些年,對于張利霞的母親宋玉芳來說,在兒子和晚輩們的照顧下,每一天都像是在過母親節。

“百善孝為先,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應該把孝敬父母放在第一位。”從2014年起,張利霞堅持帶着母親上下班,風雨無阻、無怨無悔,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他應該做的小事而已。

2014年父親因病去世,張利霞夫婦擔心母親一人在家生活太孤單又不安全,就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并決定帶着母親上下班。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21年,母親突然得了帕金森綜合征,失去了自理能力,身邊必須有人常年伺候。為了友善照顧,張利霞在自己辦公室旁邊,給母親“安”了個家。

“母親現在有些聾了,但我和母親的默契不減。你看,母親指着外面,這是想要出去轉轉嘞。”說着,張利霞為母親穿戴整齊,便朝着附近的小公園方向去了。

孝順,是親戚們經常誇張利霞的詞,但在張利霞看來,其實這并不是母親口頭上給自己灌輸的大道理,而是母親身體力行教會自己的品質。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媽媽那樣,成為孩子甚至員工們的榜樣。

“記得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奶奶也是因為生病導緻半身不遂。那時候母親除了要每天掙工分、操持家裡外,還要擠出時間照顧奶奶。雖然那時候家裡窮,條件不好,但是奶奶身上總是幹幹淨淨的。這一照顧就是15年。”張利霞對記者說,母親對奶奶所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裡,從那時,“孝順”的種子好像就已經悄悄地在他心裡種下了。

回到家裡,張利霞又像往常一般,主動為母親按摩起了腿。張利霞兒子張志恒瞅了瞅,也像是被提醒了一般,開始給母親楊秀花揉捏起了雙肩。“我也要,我也要!”看到爺爺和爸爸對自己母親的互動,張利霞孫子也飛快地湊過來,用稚嫩的拳頭把自己的媽媽捶得呲牙咧嘴,周圍的親戚都發出了善意的笑聲。

在張利霞的帶動影響下,無論是他們這個大家庭,還是各自的小家庭,都營造了孝老愛親、尊老愛幼的良好家風。而在公司,在張利霞的帶動下,也湧現出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母親的好員工郭長華等一批孝老敬老的典型。

母親節, 你的陪伴才是她最珍貴的禮物

許佳陽為母親準備的花束。

他,讓媽媽回到少女時代

大學畢業後的這些年,因生活所迫,許佳陽一直和妻子、父親在北京打拼,留下母親在老家帶小孫子。

平時,用手機視訊聊天是許佳陽和母親交流的重要紐帶。而在回家的有限時間裡,許佳陽會陪母親沉浸到生活裡去,比如陪她去買菜,陪她看風景,煲她喜歡喝的烏雞湯;留意到母親總是在家,有些悶悶不樂,就勸她多去跳廣場舞;每月從工資裡拿出一部分錢攢着,給她買養老保險……

“就算是在有限的時間裡盡量多陪陪母親,母親也總是讓我趕緊回去,不要耽誤了工作。”一年隻有十天左右的時間能陪伴母親,這在許佳陽看來是遠遠不夠的。

許佳陽覺得,母親性格有些内向,“有時候挺高興的,有時候琢磨不透。”媽媽把整顆心都放在了家人身上,為了讓家人在外安心打拼,她習慣性壓抑自己的需求。

許佳陽所知母親的愛好,隻有跳廣場舞,或者在孫子上幼稚園時,對着手機上的K歌軟體一展歌喉。就像電影《你好,李煥英》中說的那樣,“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是以我總忘記,媽媽也曾是個花季少女。”

這個母親節,許佳陽決定提前協調好工作,抽出一天時間,回到老家,帶媽媽重返少女時代。他希望用浪漫的鮮花和西餐,讓母親短暫地脫離柴米油鹽,反過來享受被家人關懷的時光。

提前好幾天,許佳陽就和妻子做好了“陪伴攻略”:西餐太貴,媽媽舍不得怎麼辦?讓她把餐廳的氛圍和這頓飯的情感價值也算上去;媽媽那個時代一定還沒收到過鮮花?這次讓她體驗一把;媽媽用不慣刀叉怎麼辦?到時候陪她一起用筷子,減輕她的心理負擔……

而到了這個日子,操勞了大半輩子的母親,看起來比許佳陽想象的還要滿足。

許佳陽對記者說,“從來沒有收到過鮮花的母親對手裡的花愛不釋手,從一開始的不自在,逐漸變得開心起來,咧起的嘴角一直沒有下垂,還破天荒地喝了不少紅酒,整張臉都紅彤彤的。”

回到家,在樓下坐着聊天的鄰居們調侃她,“你臉怎麼紅成這樣?”她笑着大聲說,“今天高興!”

長情的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5月10日上午,在邯山區旺角花園小區南門外,一位中年男士用輪椅推着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慢慢行走在小區外的小路上。

記者上前詢問得知,男士姓趙,今年50歲,正推着98歲的老母親在附近遛彎。此時,他們已經圍繞着旺角花園小區遛了一圈,帶老人曬曬太陽的同時,也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我是最小的兒子,由于老娘年事已高,行動不友善,是以居住在旺角花園我姐姐家,我一旦有空就過來陪陪她。”他說。

趙先生排行老五,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平日裡兄弟幾個人誰有空都會過來幫助照顧老人。老人叫馬金花,為5個孩子操勞一生的她,如今隻能通過四腳扶手架的輔助,才能慢慢挪動身體。

趙先生介紹,别看老母親歲數大,但身體一點毛病沒有,像現在老年人經常會有的血脂、血壓、心髒等毛病,她統統沒有,就是大概在六七年前,由于器官老化,開始有點意識模糊,認不清楚人,耳朵還有點背,要湊在她耳朵邊大聲喊話,才能聽得到。

有時候,老人也會擔心自己的身體,吵着鬧着讓兒女帶自己去醫院,“我們就用輪椅推着她,到附近各家醫院,隻要在醫院的走廊裡轉上幾圈,老娘就舒服了,其實檢測過身體也沒啥大毛病。”他說。

回到旺角花園家中,趙先生一遍遍叮囑着母親慢慢坐在椅子上,随後為母親梳起了頭發,“父親70多歲就不在了,老娘行動不友善,身邊又離不開人,我們做兒女的,享了父母的恩情,就要陪伴她到老。”

時值母親節,趙先生對記者說:“送什麼禮物給老娘并不重要,兄弟姐妹幾個能在老娘身邊陪伴着、照顧着,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禮物吧。”

母親節, 你的陪伴才是她最珍貴的禮物

情同母女的任鳳珠(左)和李珂卿(右)。

不是母親卻勝似母親

5月10日下午五點半,邯山區渚河南社群書記李珂卿剛剛結束了與轄區各物業公司的三個協調會,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她嗓子略帶沙啞。

“老娘對我的關心和幫助,要勝過我對她的照顧。”李珂卿對記者說,她是獨生女,卻有兩個媽,自己的親媽身體不是太好,已經送去山東居住療養有段時間了。她的另一個媽叫任鳳珠,就是所在轄區木器廠家屬院的任媽媽,被她稱為“老娘”。

“老娘的覺悟可高了,那年冬天下大雪時,我帶領社群從業人員和轄區志願者為各院掃雪,輪到木器廠家屬院的時候,任媽媽已經帶頭把該院的雪掃完了;疫情期間,社群工作繁重,我根本沒有時間回自己家,吃住都在社群,老娘就包了包子,給我送過來,還讓我趁熱吃。”李珂卿回憶。

平日裡隻要有空閑,李珂卿也會買了東西,主動上門看望任鳳珠老人。她說:“這不,今天老娘蒸了饅頭,又給我送來了,雖然不是親媽,但我們就像母女一樣互相關心照顧。母親節到了,我正尋思着給老娘買點什麼禮物呢。”

任鳳珠老人,過去曾是木器廠職工,如今74歲,身體硬朗,還是一名老黨員。

任鳳珠老人說:“我一上班就在木器廠做油漆工,一幹就是32年,1976年入黨,退休後就在家屬院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疫情期間,社群那邊都忙,聽說他們都回不了家,有從業人員病了,我就熬點小米粥給送過去放在外面,我走後他們再出來拿。”

這時候,一旁的李大媽搶着說:“鳳珠是我們院最熱心的人,院裡的大事小情她都關心,院門口外面的垃圾桶沒有蓋子,她就找木頭闆給蓋上,還主動打掃院裡衛生,就連下午聊天歇涼的闆凳坐墊,都是她親手做的,時間長了還拿回家拆洗……”

在攀談中李大媽介紹,前些年有位鄰居老人剛剛收到兒女寄來的4000多元現金,裝在皮包裡,在回家上樓時,不小心将皮包遺失,失主老兩口急得團團轉。任鳳珠和夫妻撿到了這個皮包,經過細心的數目核對和詢問,錢包物歸原主。

話音剛落,李大媽的兒媳婦從外面回來了,手裡拿着幾個鼓鼓囊囊的郵件。她拿出一件繡花上衣遞給婆婆:“媽,這不是母親節到了嘛,給您買了一件上衣,回頭試試看合身不……”

同樣的事情,社群書記李珂卿也做過,她說:“前些日子,我看任媽媽總是穿同一件上衣,就買了一件衣服送給她。我覺得這些愛老敬老的意識,離不開她樹立的良好家風,她的兒孫們每到周末都會過來團聚,一家人和和氣氣的。老娘一直用這種積極樂觀的态度感染着身邊的人,包括我,雖然她不是我親媽,但勝似親媽。”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胡浩亮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