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作者:意檀香研究

視訊加載中...

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鬥創造美好未來。剛剛過去的五一勞動節,就是緻敬勞動者的節日。這其中,就包括技術勞工。“技術勞工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無數高技能人才發揮專長,找到定位,既為制造強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又實作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成就了夢想。今天,我們就認識他們中的幾位,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工作中不斷突破,精益求精,練就絕活的。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2024年4月26日淩晨,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對接,空間交會對接離不開一個非常關鍵的部件,就是“對接機構”。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航天科技八院149廠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 王曙群:神舟飛船用的對接機構能夠在兩個飛行器高速飛行的瞬間,實作兩個飛行器柔性連接配接,在兩個飛行器之間建立一個剛性的氣密通道,宇航員可以不穿宇航服在兩個不同的艙段裡工作和生活。

飛行器環繞地球在太空飛行時,速度達到了每秒7.9公裡,在兩個飛行器高速飛行時,對接機構可以實作它們之間的捕獲、校正、對接,為空間站長期在軌營運提供技術保障。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王曙群,中國航天特級技師,他帶領着國内唯一一個裝配、調試載人航天對接機構的團隊。30多年前,王曙群從技校畢業,進入航天科技集團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勞工。剛進廠時,王曙群跟着師傅,每天在鉗工台上學習錾削、锉削、鋸切、劃線、鑽削等各種技能。因為勤奮好學、喜歡鑽研,王曙群很快掌握了過硬的技能,成為企業在工裝模具制造方面的骨幹技能人員。

1995年,上海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開始組建對接機構研制團隊,主要負責對接機構零部件的研制群組裝。王曙群作為優秀的技能人員,成為對接機構研制隊伍中的一員,負責精密裝置的安裝。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沒有任何技術經驗可以借鑒,全靠從零開始摸索,在沒有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研發團隊用了兩年時間,做出了第一台原理樣機。然而,樣機上了測試台,測試結果卻讓研發團隊大失所望。問題出在哪?面對數萬個零部件、上萬米的導線,問題查找起來如同大海撈針。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航天科技八院149廠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 王曙群:我們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隻能通過最笨的辦法一點點去嘗試,把各種可能性先羅列出來,然後一項一項去試。

那一段時間王曙群就像着了魔,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試錯,腦子裡想的都是公式、資料、算法。經過一年多的苦苦摸索,在150多萬個資料中,王曙群終于發現控制鎖鋼絲繩的張力細微變化導緻了鎖的不同步。他迅速提出了方案,一舉解決了對接鎖同步性協調的難題。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王曙群每天都會随身攜帶一本記事冊,一有新的想法,或者經驗、教訓,他都會及時記下來。像這樣的記事冊,王曙群一年要用完好幾本。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從1995年的原理樣機研制開始到正式産品驗收傳遞,這一步跨越研制團隊用了16年。2011年11月3日淩晨1點36分,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與神舟八号飛船順利完成首次交會對接。對接機構在實作太空穿針引線的超高難度動作中始終表現完美。

随着首次交會對接的成功,王曙群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投入産品化的生産制造中,他掌握了多項專利技術,申報的創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這期間,他完成了大學專科、大學的學習,成為知識型産業勞工的代表。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近年來,大陸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進入“快車道”。目前,高技能人才已經超過6000萬人,他們活躍在大陸的各行各業,他們生産的産品有的在太空中閃耀,為大陸的航天航空事業添磚加瓦,也有的産品看似毫不起眼,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易拉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易拉罐易拉環模具隻能從國外高價進口。在江蘇無錫,一家民營企業成功研制出了這種模具。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原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組班長 陳亮:拉拉環的時候,預埋一個線痕在裡面,預埋的線痕不能深也不能淺,太深了漏水自爆,太淺了拉不動,線痕的要求非常高,刻線痕的刻線刀要求的精度更加高,我們力争把它做到0到2微米以内。

陳亮,國内首批易拉環模具的研制者之一,全國勞動模範、技術能手,行業内的人稱他“微米大師”。1998年,陳亮考入無錫的一所技校,學習模具設計與制造,畢業後,進入無錫市的一家制造模具的民營企業工作。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一次,公司接到一個電視機高精度定位零件的訂單,要求把精度控制在2微米内。當時,國内多用傳統刀具來進行加工,精度隻能達到4微米。老師傅們多番嘗試未果,便想到了愛動腦筋、能鑽研的陳亮。陳亮打破正常思維,創新性将“銑”和“磨”兩道原本完全不同的工序組合,在機床加工中使用精密砂輪磨削。

經過不斷嘗試,一周後,陳亮成功把産品精度控制在1微米,這是國内這類産品的精度首次達到1微米,同時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陳亮“一戰成名”,“微米大師”也是以叫響。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這些年,大陸持續地進行産業勞工隊伍建設改革,建構了産業勞工技能形成體系。陳亮積極參加工會組織的技能教育訓練,從學徒工一步步學習、積累,堅持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先後獲得中級工、進階工、技師、進階技師的資質。

随着國家推動産業勞工隊伍建設改革不斷深化,産業勞工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也被打通,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參加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陳亮也報名參加了工程師的職稱評審。2023年4月,他一直期盼的正進階工程師終于評定了。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2023年底,陳亮回到母校成為一名教師,專職培養新一代技術勞工。産業勞工隊伍建設改革推進7年來,多項舉措在全國各地、各産業全面推進、不斷深化,廣泛惠及廣大産業勞工,高素質産業勞工隊伍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一線勞工,像陳亮一樣憑借着專業的技能獲得了進階工程師的職稱。而在産業一線奮鬥拼搏的,不僅有陳亮這樣的勞工中的“教授”,也有原本實驗室中的教授跨界成為工匠。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在2023年的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中,46歲的陳照春憑着過硬的數字化知識和焊接技術,指揮着機器人焊接出8條堪稱完美的焊縫,最後摘得機器人焊接比賽的桂冠。和參加本次機器人焊接比賽的絕大多數選手不同,陳照春并非焊工出身,而是待在實驗室的标準研究人員。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陳照春是一名進階工程師。在大學時,他學習的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後到福州大學自動化研究所工作,幾年後來到福建省特種裝置檢驗研究院,現在擔任研究院新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科創團隊的負責人,一直從事工業機器人的研發。

2019年,陳照春跑到焊接工廠中的房間拜師學藝,學習手工焊接。一個年過半百的科研人員,放着實驗室不待,為什麼非要紮進工廠中的房間當“學徒工”呢?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福建省特種裝置檢驗研究院新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 陳照春:特種裝置生産企業,比如焊接領域,在用工上有一些困難,因為焊接環境比較惡劣,現場溫度比較高,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也比較大,這個環境導緻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我們想,能不能有一種智能化機器人在惡劣環境替代勞工從事這些工作。

研發智能機器人,能夠替代焊接勞工工作,推動焊接産業數字轉型,解決企業的用工難,讓焊工遠離弧光輻射、有毒氣體、電焊煙塵和高溫高熱的作業環境,這就是陳照春當學徒工的目的。

焦點訪談丨了不起的匠人 個個有絕活!

作為科研人員,陳照春要做的就是在工廠中的房間裡學會勞工的焊接手藝,再把這些技術融到機器人的系統當中。截至目前,陳照春帶領團隊研發出了地面巡查防爆機器人和高處探測爬壁機器人,用于特種裝置的檢測。現在,他們正在研發用于鍋爐内壁焊接的特種機器人。

陳照春說,數字化時代,對于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數字工匠”,也就是既具有現代工業技術技能水準,又掌握智能化、網絡化技能,善于融合數字技能進而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推動高品質發展,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離不開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深入鑽研、執着追求。今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的通知》,提出從2024年到2026年,動員和依托社會各方面力量,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有關行業重點培育領軍人才。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将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丨李靜 郭臻 李筱 趙鶴

攝像丨徐靖炜 王淏楠

剪輯丨趙雲龍

責任編輯:張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