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作者:阿華曆史說

他是一個謙遜低調的軍人,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一手帶出了800名開國将軍。然而,在輝煌的軍旅生涯畫上句号後,這位将軍卻始料未及地婉拒了"元帥"的崇高軍銜。對于一個貢獻如此之大的英雄人物來說,這實在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他究竟是出于何種原因而做出這樣的選擇?是謙遜有餘還是另有隐情?讓我們一起探尋隐藏在這位開國元勳身後的故事。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教書匠投筆從戎

山河破碎,槍炮待放,燎原狼煙籠罩大地。百年來,中華民族在列強淩辱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與屈辱。正當國人浴血奮戰,誓要捍衛家園時,一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知識分子亦慷慨就義,放下手中皓然白卷,拾起鋼鐵長槍。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這個人,正是出生于山西一個書香世家的徐向前。他的父親徐懋準,曾是清朝時期的秀才,一手教導着兒子儒家典籍。而他的母親趙金銮,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勤勞善良,以德行對子孫潛移默化。在如此環境熏陶下,徐向前自小就養成了好學上進、謙遜有禮的優良品行。

可謂是個中門第子弟,似乎與那些征塵勳業無緣。然而,命運的挫折卻一次次打擊着他,最終促使他走上了革命之路。辛亥革命後,徐向前曾先後在私塾、新式學堂讀書求學,但由于家境貧寒,終止就學無疾而終。為謀生計,他先在河北一家書店做過學徒,後又回鄉當了一名教師。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本以為能安分守己,将那人民教育事業耕耘一番。誰知,軍閥橫行霸道,新思想在徐向前心中已然種下種子。不久,他就因為在學校裡宣傳革命思想而被開革。面對軍閥的暴政,徐向前對革命的決心日益笃定。

1921年9月,年方二十的徐向前毅然投筆從戎,南下廣州參加孫中山先生發起的革命武裝。從這一刻起,這個曾經的教書先生徹底告别了過去溫室般的生活,踏上了一條布滿荊棘卻也英勇無比的革命之路。

初入伍時,徐向前的為人處世依舊保持着從前的文雅風範,甚至還有些拘謹羞怯。然而,經過戰火的洗禮,他從一個腼腆的書生,逐漸成長為一位出将入相、英勇無畏的革命軍人。而這一切,也要歸功于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24年,他被毛澤東主席相中,進入了黃埔軍校就讀。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黃埔一期生的成長曆程

1924年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宣布成立,随即迎來一批最初的學員進入黃埔軍校就讀。這所軍校的創辦,标志着中國現代化革命軍隊建設的開端。徐向前,就是在這批黃埔軍校一期生中脫穎而出的傑出人物之一。

入學之初,徐向前文弱的外表幾乎被考官們錯過。所幸最終獲得了毛澤東主席的賞識,順利入學。從此,黃埔軍校成為了徐向前蛻變成長的熔爐。在這裡,他不僅接受了嚴格的軍事理論和實戰訓練,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周恩來等革命前輩的理想信念熏陶,從思想上獲得全新的升華。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作為黃埔軍校首屆學生,徐向前無疑是當年最優秀的一批人。不論是軍事實操還是戰略戰術學習,他都鑽研有加,勤懇刻苦,表現卓越。臨近畢業時,徐向前以優異的成績被留任國民革命軍主力部隊中,首任職務是一名普通的排長。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徐向前在軍校曾一度被蔣介石上下其手看重,但他最終還是堅定地選擇了共産黨的革命道路。1927年3月,徐向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從此與黨團結在一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雖然在軍校學成後他的職務并不顯赫,但憑借過人的才幹和智謀,徐向前很快就在随後的革命戰争中展現了自己的獨特之處。東征陳炯明戰役結束後,他以優秀指揮才能獲重用,先後擔任教官、參謀和團副等職務,初步鍛造出領兵打仗的經驗。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1930年春,徐向前随紅軍開赴鄂豫皖根據地,升任紅一軍副軍長兼一師師長。次年,随着紅四方面軍的重組,他又進一步高升為軍參謀長,與曠繼勳等革命元老同袍攜手,屢挫國民黨軍的"圍剿"。

就在這一時期,徐向前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和才華。在他卓越的政治動員能力下,紅四軍的戰鬥力快速壯大,短時間就擴編到4萬餘人。而在這支部隊裡,日後更有800多人被授予了"開國将軍"殊榮。可以說,徐向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元勳"和"将軍之父"。

從一個剛脫離學生身份的小排長,到主持大軍作戰的參謀長,徐向前在黃埔軍校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革命信念和實戰經驗,已然在這一時期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軍事指揮能力。而這些寶貴财富,更将伴随着他繼續前行,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征程中繼續熠熠生輝。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赤色戰馬的創舉

步入30年代,内戰硝煙漸濃。在這個動蕩歲月,徐向前如一匹赤色戰馬,英勇殺敵,為中國革命事業寫下了熠熠生輝的一頁。

1933年,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後,徐向前被任命為第五軍團的軍長。此後,他率領屬下部隊在鄂西、湘西、湘南一帶活動,與敵對峙、周旋作戰。在這一時期,徐向前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1934年初,徐向前率部勇敢沖出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包圍,與中央紅軍主力勝利會師,參加了著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在這段艱苦跋涉中,徐向前身先士卒,率衆曆盡艱險。抵達陝北後,他擔任了中央紅軍總指揮部作戰室主任的重要職務。

1936年,徐向前調任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與著名的軍事家陳赓等人合作,指揮着抗日前線部隊作戰。此時年屆三十五歲的他,已然成長為一員富有閱曆和聲望的進階将領。

翌年,在中央軍委直接上司下,徐向前開始指揮山西軍區前線部隊,針對日僞軍僞陣地實施一系列重大戰役。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平型關戰役,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環環相扣的大戰。徐向前在此戰役中指揮有方,運籌帷幄,最終全殲敵軍四千餘人,粉碎了日僞軍的"蠶食"謀劃。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平型關一役,不僅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更為山西根據地的持續奮戰赢得了寶貴時間和空間。從此,徐向前的統兵指揮才能更受重視,威名也在全國各地傳開。随後幾年,他陸續擔任過第八路軍兼第十八集團軍總參謀長、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等重要職務。

1946年抗日戰争結束後,内戰爆發,徐向前再次奔赴前線。此時他已是久經沙場的老将,戰略眼光和指揮經驗都達到了極高水準。當年冬,他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隊取得了著名的晉冀魯豫戰役的全面勝利,殲滅了約十八萬敵軍,創造了國内戰争殲敵最多的紀錄。

為了攻克濟南這個重鎮,徐向前運用精湛絕倫的戰術布局,利用"在外線剿殲、在内線包圍"的辦法,使濟南堅固防禦陷入孤立無援。經過艱苦周旋,最終濟南城陷落,國民黨軍近40萬人被全部殲滅。濟南戰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華東解放戰争的形勢。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憑借在抗戰和解放戰争中卓著的軍事功勳,徐向前很快就獲得了中央的高度重視。1949年8月,中央決定授予他"兵團長"軍銜,這在當時已是最進階别。翌年2月,中共七屆七中全會上,徐向前更是高票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可以說,徐向前已然成為新中國軍事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新中國軍功卓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向前并未就此功成名就,反而在新的曆史舞台上續寫了更加燦爛的軍事功勳。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前線,參戰抗美援朝。作為新中國最資深的軍事家之一,徐向前當仁不讓,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親率部隊沖鋒陷陣。

在戰火硝煙中,徐向前再次展現了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憑借高超的戰略決策和指揮能力,他率領的第九兵團不僅多次突破敵軍重圍,更在長津湖會戰等重大戰役中建立了驕人功勳。

1951年9月,北韓戰場出現僵局,雙方陷入了對峙僵持的局面。為突破戰局,徐向前在北韓東部山地親自部署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他巧妙安排邊境軍預先搶占要地,主力部隊再有來有回地循環打擊,将敵軍置于進退維谷的困境之中。經過近一個月的艱難周旋,終于全殲了敵軍一個旅團的兵力。此役不僅為後來中朝軍隊的反攻注入了新的動力,更樹立了徐向前在新中國軍人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1952年秋,毛主席親自到北韓戰場視察并決定實施第五次戰役。在部署該戰役時,他專門将徐向前從東線抽調回來,任命為第九兵團軍長。随後的金化作戰,徐向前又一次出謀劃策,指揮有方,不僅殲滅敵軍六萬餘人,更解救了戰略要地金化地區的危局。該戰役不但震驚了美軍,也成為當時中朝軍隊對外宣傳的最大勝利之一。

1953年7月,北韓停火協定正式簽署,戰火結束。彼時徐向前也已經披戴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肩章。這一軍銜使他真正成為了新中國最高軍事上司層的核心人物。在随後的幾年,徐向前主持并上司了中國軍隊制度的現代化改革,開啟了軍隊正規化、現代化的新篇章。

鑒于徐向前在抗戰、解放戰争和北韓戰争中建立的卓越軍功,1955年5月,毛主席親自向他頒發"十大元帥"之一的勳銜。對于一名出身微薄的普通軍人來說,這無疑是最高的榮譽和期許。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時已是53歲高齡的徐向前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他婉言謝絕了這一崇高榮譽。對于毛主席和中央的殷切期望,徐向前語重心長地解釋道,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産黨員,盡了最基本的義務而已。而"元帥"一銜過于高貴,他實在擔當不起。同時,他還推薦了數位比自己更加資深的老将接受這一榮譽。

面對徐向前的堅持,毛主席和中央上司層隻能一再勸說。最終,三年後的1958年,徐向前方才勉為其難接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将"的軍銜。這一軍銜雖顯赫尊崇,卻仍遠遠低于"元帥"之名号。

璀璨一生功名簿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徐向前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功勳卓著。從一名黃埔軍校的普通學員,到新中國的開國上将,他用自己的事迹書寫了一段傳奇般的曆史篇章。

徐向前生于1901年,出生地在山東德州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祖籍河南,家境貧寒。直到19歲那年,他才借助鄉親資助進入黃埔軍校讀書。從此,軍旅生涯拉開了序幕。

在黃埔求學期間,徐向前開始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禮,并最終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27年孫中山逝世後的國共内戰,他毅然選擇了共産黨革命的道路。跟随紅軍轉戰于鄂豫皖根據地,他鍛煉出了紮實的軍事指揮本領。

他曾帶出了800位開國将軍,建國後卻拒絕當元帥,這究竟是為何?

1930年,徐向前随紅四方面軍開赴根據地,很快就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在他的卓越帶領下,紅四軍戰鬥力迅速壯大,部隊規模膨脹至4萬餘人,成為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後繼有800餘人被授予"開國将軍"稱号,徐向前是以被尊稱為"開國元勳"和"将軍之父"。

1934年,徐向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征。越過遍體鱗傷的川陝道路後,他被任命為中央紅軍總部作戰室主任職務,指揮抗日前線作戰。1936年,他調任八路軍總參謀長,與陳赓等名将并肩作戰。

抗日戰争時期,平型關、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都有徐向前的身影出現在指揮台上。1946年後,他更是率軍打響了震驚中外的晉冀魯豫大戰役,創造了内戰殲敵最多的紀錄,進而為華東解放戰争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的軍旅生涯又走向了新的高峰。北韓戰争爆發,他親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沖鋒陷陣,在長津湖會戰等重大戰役中屢建奇功。1955年,毛主席力薦他為"十大元帥"之一,不料徐向前婉言謝絕,三年後才勉強接受"大将"軍銜。

退役後,徐向前在中央軍委工作多年,曾任過副主席。在這一時期,他主持完成了新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改革,為國之重器樹立了卓越貢獻。

一生戎馬争雲,功勳卓著,徐向前可謂新中國軍事家的傑出代表。2000年4月,已是99歲高齡的他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勉勵親友"一切要為人民着想,時刻不要忘記黨的教育"。這句囑托,昭示了他一生對黨和人民事業矢志不渝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