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

作者:冠華作文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孔子曾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篑,進,吾往也。”明初文學家劉基曾說:“知進而不知止者,雖得必失。”“進”與“止”展現了古人求學修業、立身處世的态度與智慧。

這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文體不限,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引用了兩則看似對立的警句。一則來自于《論語》,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隻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隻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孔子在這裡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還是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願。在強調貴在堅持的同時,孔子的話還有另外的用意。其中“止,吾止也”“進,吾往也”是在提醒我們,是否追求仁道、堅持不懈,主動權完全在自己手裡,最根本的還是我們自己,與他人毫無關系。

另一則是明初學者劉基的話,意思是:隻知道前進而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雖然暫時有所得,長久下去必然會失去到手的一切。這句話意在強調,要适可而止,有所不為。

兩則材料,一則重在勸導我們要“進”,要持之以恒地進取;一則重在告誡我們要“止”,要适可而止。命題人是在引導考生思考,在求學修身、立身處世方面,應該如何處理“進取”和“知止”之間的關系。

實際上,進與止是辯證統一的,人應有所追求,積極進取,奮進有為,不然人生空虛平淡,無所作為。同時,人也應該知止,行到水窮處,走到盈滿時,要适可而止、當止則止,這也是一種智慧。不知止地一味求進,會盛極必衰;不求上進地一味止息,會荒廢生命。

寫作時,最好抓住“進”與“止”兩個關鍵詞,辯證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最好,第一步先闡釋二者的含義:進是奮進、進取,是有所為;止是适可而止、止于所當止,是有所不為。然後,結合具體事例,來分析哪些事、哪些方面、哪個階段、什麼情況下應該奮進不止,哪些事、哪些方面、哪個階段、什麼情況下應該适可而止,比如:有些東西要一再求進,比如在修身進德方面,應該進無止境;有些東西則要适可而止,比如對名與利的追求,應該當止則止。當然也可以正反對比,指出當進不進或當止不止的危害。最後,聯系現實,呼籲大家當進則進,當止則止。

立意:

1.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

2.修身進德無止境,追名逐利适時止。

3.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

【佳作賞析】:進與止的智慧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一些聲音穿越時空,依然回響在耳邊,引人深思。孔子曾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篑,進,吾往也。”明初文學家劉基也曾言:“知進而不知止者,雖得必失。”這兩句話,都在講述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進與止的智慧。

進,是追求,是進取,是不斷向上的力量。止,是自省,是收斂,是适可而止的智慧。古人求學修業、立身處世,無不是在這兩個字中尋求平衡,尋找自己的道路。

我想,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需要不斷向前,努力攀登。每前進一步,都是一種成就,都值得慶祝。但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何時停止,何時止步,以免跌入深淵,粉身碎骨。這就是孔子的智慧,他在攀登的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盲目追求,要懂得适可而止。

然而,人生又像是在平地,每一次的成功,都可能隻是一篑之土,輕易被覆滅。這時,我們要有劉基所說的“知進而不知止”的果斷,要勇敢地面對挑戰,不畏艱難,不懼失敗,堅定地向前,再向前。

進與止,看似沖突,實則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進取心,人就會停滞不前,失去生活的動力;但沒有自省意識,人就會盲目冒進,陷入困境。隻有在進與止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才能真正實作自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智慧。我們要有向上的力量,不斷攀登,但同時也要有自省的意識,時刻警惕自己,不要迷失在成功的喜悅中。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古人雲:“過猶不及”,又說“中庸之道”,都是在講述一個道理——平衡。在進與止之間,我們要找到那個平衡點,那個讓自己既能勇往直前,又能适時收手的點。這個點,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都在努力向前。但願我們都能在忙碌的腳步中,找到片刻的甯靜,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更需要的是那份适可而止的智慧。

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帶着進與止的智慧,去追求夢想,去體驗生活,去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隻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豐富多彩,才能更加完美。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

【佳作賞析】: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

在時光的長河中,我們猶如沙粒般渺小,卻也擁有着屬于自己的光芒。古人雲:“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這是對人生的一種诠釋,一種對世間萬物的了解。進與止,仿佛天平的兩端,平衡着我們的生活,指引着我們的方向。

孔子曾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篑,進,吾往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們要有決心,有毅力,勇往直前。當我們面對高山,不畏艱難,努力攀登,即使隻差一步之遙,也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将高山踩在腳下。這是一種進取的精神,一種不屈的意志。

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懂得進取,更要懂得适時止步。明初文學家劉基曾說:“知進而不知止者,雖得必失。”這句話警示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要有智慧,要有眼光,适時止步。當我們站在山頂,欣賞着美景,卻不知前方是懸崖絕壁,此時,及時止步,才能避免跌入深淵。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一種謹慎的态度。

進與止,是人生的一門藝術。我們要在進取與止步之間,找到平衡,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如同行走在江湖的俠客,既要學會劍術,也要懂得收劍。劍術是進攻的手段,收劍是自我保護的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勇敢向前,追求夢想,但也要學會适時收手,珍惜眼前的幸福。

回顧曆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進退之道的人。劉備,為了恢複漢室,勇敢進取,三顧茅廬,終于得到了諸葛亮的幫助。然而,在取得蜀國後,他卻沒有及時止步,導緻最終的失勢。相反,曹操,在取得中原後,及時止步,鞏固政權,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勢力。這就是進與止的智慧。

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在追求事業的道路上,我們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難。但當事業有成,家庭和睦時,我們要及時止步,珍惜眼前的幸福。在人際關系中,我們要懂得進攻,争取自己的權益,但也要知道适時收手,不要過于計較,否則隻會失去友誼。

當進,勇往無前;當止,及時抽身。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也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要學會适應,學會進取,但更要學會适時止步。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更加長遠。

讓我們懷揣着進取之心,勇敢地追求夢想;同時,也要學會及時止步,珍惜眼前的幸福。在進與止的平衡中,書寫我們精彩的人生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