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央視新聞

2024-05-26 04:59釋出于北京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官方賬号

5月25日是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根據《國民抑郁藍皮書(2022~2023)版》的資料,在收回的6670份抑郁症患者群體的有效問卷中,18歲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總人數的30%,這裡面有一半人都是在校學生。有的家長因為對抑郁症還知之甚少,依然面臨着強烈的病恥感;有的家長隻看到孩子的行為表現,卻看不到背後的情緒和精神因素,把問題簡單定性為不愛學習、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

曾經,半夏也是一名這樣的家長,但孩子的離去讓她徹底明白,每個生病孩子的身後,都有一個“生病”的家庭。她擺脫了病恥感,勇敢發聲,以此提示更多的父母,孩子确診抑郁症後,不僅僅是讓孩子吃藥和住院,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

在廣西桂林的家裡,記者見到了半夏,她身邊有一隻可愛的長毛加菲貓叫辭寶,是半夏的女兒小酒生前留下的。過去并不太喜歡寵物的半夏,現在每天會為貓咪梳毛、喂食,和它一起玩耍。女兒的房間布置還和從前一樣,書架上有她愛看的書籍,窗台上的地球儀,有小酒曾經向往的遠方。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在記事本裡她寫到很多地方都想去,然後她寫她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自己想做且熱愛的事情,是自由的,不被限制的,不被困擾的人。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是一位全職媽媽,女兒小酒在2020年相繼确診了重度抑郁症和雙相情感障礙,和疾病纏鬥了接近三年後,16歲的小酒離開了人世。在巨大的傷痛中,半夏一遍遍的回憶,她發現女兒小酒曾多次發出救助信号,但由于當時對疾病的不了解,她沒能抓住機會。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在國小六年級的時候,然後她就說想去看心理醫生,那次就被我忽略掉了,因為真的是不懂,心理健康這些方面的知識完全不了解。然後真正比較嚴重是到了國中二年級的時候,頭暈、胃疼、惡心發展到整天去不了學校。後來呢,醫生提醒我說讓我們去看一下心理科,才開始診斷出來,她是有這個心理疾病的。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知道女兒不快樂,但半夏并不了解,小酒的精神世界究竟承受着怎樣的煎熬?由于丈夫常年出海,女兒的成長中,常常失去父親陪伴;背負着家長的期望,小酒在忙碌的學習之外,周末還被各種才藝和輔導班填滿。當聽到女兒确診的消息,半夏陷入了深深的挫敗和無助中:明明深愛着孩子,卻對如何養育孩子感到茫然。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剛剛确診那段時間,感覺天都塌下來了。其實孩子可能有什麼想法,她不太表達。是以這也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可能沒有讓她放松下來,她沒有辦法跟我說她的心裡話。不太能傾聽到孩子内心真實的需求,會更多的是從我的這方面去想,我希望她怎麼樣、我希望她成為怎麼樣的人,而沒有想到她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随着對抑郁症的了解,半夏也越來越深刻意識到,作為母親,要學習傾聽、接納和溝通,陪伴女兒走出内心的陰霾。三年裡,半夏帶着小酒,開始了許多嘗試。除了藥物治療、心理咨詢之外,半夏和女兒離開了桂林,前往成都,在新環境裡,探尋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照顧小酒的過程中,作為媽媽的半夏也在不斷地學習、蛻變。半夏說,隻有自己内心生長出力量,才有力量去支援孩子。三年裡,小酒和媽媽一起旅行,計劃着未來,還養了可愛的寵物貓。可是由于小酒的病情較重,半夏最終還是沒能留住女兒。小酒在離開之前,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寫下了這樣的話:幸好有你這麼一個負責任的媽媽,請不要為我難過,我希望你能盡快走出來。還有我真的很愛你,也是真的很抱歉,但我太想解脫了,請原諒我。愛你的小酒。

雖然現在,半夏還沒有真正做好準備和小酒告别,但她的生活已經在重建。面對鏡頭,半夏勇敢發聲,為小酒,為自己,也為了像小酒一樣的孩子和家庭,早日走出陰霾,重獲陽光。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因為我痛過,因為我失去了,是以我有刻骨銘心的感受,我有痛徹心扉的感悟。我想把它分享出來,去警醒大家,不再犯我之前犯過的那些錯,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像我們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這也是支撐我去做這些事情的一個動力。

半夏:我想用傷痛喚醒更多人

為更多有抑郁症孩子去發聲,讓大家了解疾病、了解孩子、避免重蹈覆轍,是半夏現在生活的重心。她不怕“自曝家醜”,也不怕揭傷疤,積極加入相關公益組織的活動,在自媒體上寫文章,和有類似經曆的家長們,一起交流,一起想辦法。

半夏說,作為家長,要先知道自己是誰,内在生長出力量,和學校、社會一起努力,穿越迷霧,驅散陰霾,照亮孩子的内心。

在公衆号上寫文章、分享經曆和感悟,和家長溝通,組織讀書會,發起陪伴群,不遺餘力去解答大家的困惑。是現在半夏生活的重心。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在交流中,半夏也注意到,當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後,家長最焦急的是孩子能不能盡快到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但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迹都不相同,每個孩子都有擅長的一面,就像讓所有動物去比賽爬樹,一條魚怎麼能夠爬得過一隻猴子?面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放下焦慮,消除病恥感,幫助孩子尋找更多的可能。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去探索不同的路徑。隻有知道學習的多樣性以後,父母才可以放下焦慮,然後孩子也才能放下焦慮,找到他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如何幫助處在抑郁之中的孩子,半夏希望自己這份微小的能量,能夠成為一束光,和學校、社會一起努力,一起探索,讓大家更好地看見、了解抑郁症患者和家庭。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半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去關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不要給他們貼标簽。這樣的人群其實他們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就是生病了。對待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更加需要了解、需要包容,整個社會我覺得都應該營造這樣一種溫暖的、包容的、有愛的氛圍。

科學認知心理類疾病 用愛治愈受傷的靈魂

如何撫慰一個受傷的靈魂,如何治愈一顆破碎的心?半夏勇敢地分享出她的經曆,也讓我們清晰地意識到,答案是愛——既來自母親、也來自父親的,完整的家庭之愛,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友誼之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育之愛。或許,比起把生活填得滿滿當當的輔導,比起無處不在的競争壓力,被愛才是孩子們一直沒有說出口的、最深切最純粹的渴望。

抑郁症患者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他們就是生病了。這句話說來簡單,對當事家庭而言卻相當沉重。他們的痛,一半因為病本身,一半因為社會的刻闆印象、偏見以及歧視。了解他們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心理類疾病,認清疾病的本質、成因和對策,從接納“心理感冒”這樣的概念開始,一步步地打破刻闆印象,糾正偏見,反對歧視。這既是媒體的職責,也應該成為教育的使命。

檢視原圖 236K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 當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長該如何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