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味好中藥,健脾胃、化結石、通經脈、消積滞、澀遺精,用對有效

作者:神希園

人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其實,醫術也來源于生活。在大自然中,總有一些有趣的事物,能夠讓人從中悟出一些深奧的道理。我們人要是在吃東西的時候,一不小心吞下一粒沙子,可能會讓胃難受好幾天,但是卻發現雞在吞食沙子之後,不僅沒有難受,反而還能繼續吞食食物,繼續吞食沙子,這又是為什麼呢?後來,中醫發現,雞的胃裡有一層沙囊内壁,能夠磨谷消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中醫将雞胃裡的這個沙囊内壁作為中藥使用。

雞胃裡的沙囊内壁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雞内金,而正式将雞内金作為中藥使用的,始見于《神農本草經》。不過雞内金這味中藥,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内,都沒有得到好好發展,不過好在,後世醫家終于發現了雞内金的奇妙作用,尤其是到了現代,雞内金在臨床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既可以用于治療疾病,又可以用來養生,由于它食藥兩用的特性,更是備受推崇,也是現代的“網紅中藥”之一。

一味好中藥,健脾胃、化結石、通經脈、消積滞、澀遺精,用對有效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雖然沒有單獨羅列雞内金這味中藥,但是在“丹雄雞”這味中藥裡,記載了“肶胵裡黃皮”,這就是雞内金最初的名字,并對雞内金的臨床功效,惜墨如金的寫了“主洩利”三個字。《神農本草經》對于雞内金的作用雖然隻說了三個字,但卻影響深遠,至今在民間很多農家裡,都有殺雞後将雞内金取出曬幹後裝瓶備用,遇到小孩子肚子痛、肚子瀉等疾病時,就将雞内金打成粉,用水沖服,效驗非常。

從《神農本草經》以來的千年時光裡,雞内金一直處于被埋沒狀态,由于“肶胵裡黃皮”這個名字太長,也不便于記憶,于是在明代著名的醫學家陳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記載了“肶胵裡黃皮”的另一個别名,也就是後世醫家通用的“雞内金”。後來,藥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給“肶胵裡黃皮”的别名寫上了“雞内金”三個字,這樣一來,“肶胵裡黃皮”的名字逐漸被遺忘,雞内金的名字逐漸被人們廣泛接受,并記憶猶新。

一味好中藥,健脾胃、化結石、通經脈、消積滞、澀遺精,用對有效

那麼,雞内金究竟有些什麼作用呢?從中藥學的角度來說,雞内金味甘性平,主要歸脾胃小腸膀胱四經,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作用,臨床可用于治療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以及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癥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等疾病。雞内金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的正常用量為3~9克,臨床運用時可根據病情的需要增減劑量;外用适量,焙幹研末調敷或生貼患處。

雞内金這味中藥,在臨床運用時,既可以一味中藥單獨使用,也可以多味中藥配伍使用。雞内金單獨使用,也有較強的消食化積的能力,還能健運脾胃,可以廣泛應用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物所緻的食滞食積病症;雞内金與山楂、麥芽、神曲配伍,既可以用于消化不良、食積食滞,又可用于脾虛食少,完谷不化,腹瀉,小兒脾虛疳積等疾病;雞内金炒焦後,與黃酒配伍沖服,可用于遺精、遺尿等疾病;雞内金與海金沙、金錢草配伍,可用于泌尿系結石、膽結石等結石類疾病。

一味好中藥,健脾胃、化結石、通經脈、消積滞、澀遺精,用對有效

雞内金除了藥用,還可以食用,也有良好的養生妙用。将雞内金打成粉,在粥快煮熟時加入,可以起到健胃消食、固精止遺的作用;将雞内金打成粉,與山藥、茯苓等烙成餅,具有良好的健胃消食作用。時至今日,很多醫家受近代名醫張錫純“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的啟發,将雞内金廣泛用于治療結節、增生、結石、囊腫、包塊等疾病中,起到了良好的臨床妙用,是以,雞内金也成為中醫臨床中,治療難病、奇病的一味特色中藥。

總體來看,雞内金是一味具有健脾胃、化結石、通經脈、消積滞、澀遺精等多種功效的中藥,而且也是一味食藥同源的良品,在臨床使用時,但凡方藥對證,必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不過,雞内金雖好,但也有它的注意事項,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亂用,這樣就會亂了分寸。雞内金具有很強的消積作用,誠如《本草害利》所說,“無積消人元氣,堕胎”,是以,脾胃虛弱而沒有積滞的,不宜使用,孕婦不宜使用。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子(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