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季養陽正當時,這份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作者:廣東中醫藥

萬病皆損于陽氣,陽氣是生命之本,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進入夏季,人的陽氣活動逐漸旺盛,夏熱皮膚開洩,加之乘涼飲冷,容易損傷陽氣。

中醫認為,夏季養生要重視“養陰液、護陽氣”,這份夏季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夏季養陽正當時,這份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夏季養陽“三字經”

1、慎起居

夏季自然界萬物生長旺盛,起居也應随之作适應性調節,如清晨早起,洗漱後宜在室外清靜處多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這樣可舒展全身陽氣,令人神清氣爽。

2、調精神

夏季養生要重精神調攝,要學會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心靜人自涼。這樣能達到護養陽氣,陰津不傷之目的。選擇參加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活動,有助涵養性情,内心平和。

3、睡午覺

夏季日長夜短,睡眠相對少,加之出汗多容易疲乏。适量午睡,能養陰護陽,使大腦和全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和體力。午睡要注意卧室通風、涼爽适當,睡時加蓋薄被以防受涼。

4、巧運動

适量運動有助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運動不能過于劇烈、大汗淋漓,汗多易傷心陰,也損陽氣。最好選擇一些“輕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運動早晚進行為佳。

5、食清淡

以低脂、低鹽、多元、清淡為主,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早、晚宜食粥,午餐宜喝些菜湯。苦瓜、絲瓜、苦菜、芹菜等苦味食品宜多吃,既可促進食欲,又能洩熱排毒。

6、常補水

夏天氣溫高,不渴也要多喝白開水或常吃西瓜、梨之類水果,既可降溫防暑,又能稀釋血液防中風等。

7、勿貪涼

夏季,空調、電扇不宜開得過大過久,出汗後别馬上沖涼,否則易因體溫驟降而引起“空調病”或傷風感冒。不要在露天、過道處卧睡,否則會受涼發生頭痛。夏季雨量增多,雨後溫度急劇下降時,适當添衣以防暑濕感冒。

8、忌生冷

生冷之品易傷脾胃陽氣,過食可能發生痙攣性腹痛、腹瀉、嘔吐、頭痛等。

9、多泡腳

用熱水泡腳,既祛除全身的寒氣,又解乏,使全身舒緩放松,有利于養護陽氣。

養陽泡腳方:先用開水把艾絨燙一下,然後把水調至40℃左右泡腳,當身上有微微發潮的感覺時停止泡腳。

10、搓腰膝

将雙手手掌心放在膝關節上,用合适的力度、均勻地進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直至摩擦部位發紅、發熱,可給關節“加溫”。搓搓腰眼能溫暖腎陽,整個身體也會感覺熱乎起來。

夏季養陽正當時,這份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11、貼肚臍

六七顆花椒,一顆桂圓肉,加一點艾絨,一起打碎,搓成一個小球,晚上入睡前放入肚臍中,用膠帶封住,起床後揭掉并洗淨肚臍部。花椒驅寒除濕,桂圓補血,艾絨乃純陽之性,共用可補陽虛。(以上方劑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12、灸關元

關元穴屬于任脈,自古便是保健強身的要穴。怕風、怕冷、四肢冰涼、精力衰退、身體衰弱、伴有胃腸或泌尿等疾病的人群都可以灸灸關元穴。根據寒邪或虛損程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周2~3次。

夏季養陽正當時,這份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13、常消毒

夏季氣溫高,病菌繁殖很快。室内要注意經常通風消毒,可适當噴灑消毒液,或用艾葉燃熏殺菌。

14、曬後背

通過曬曬後背來補充陽氣。每過兩個小時,走到陽光照到的窗前,轉過身來,背對窗子站上10分鐘。後背的督脈,就好比是人體的發電廠”。太陽曬在後背的督脈上,就能給你的“發電廠”補充點兒能量。

夏季養陽正當時,這份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手腳冰涼

陽虛則外寒。陽虛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尤其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長時間都捂不熱,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陽虛得越厲害,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肘膝關節以下都是涼的。

怕冷怕風

所謂“陽氣衛外而為固也”,若陽虛化生的熱量不夠、人體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這種怕風怕冷的現象并不是因為氣候寒冷暫時出現的,而是長期的現象,這種人穿的衣服總比别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頭怕風吹、後背怕涼,對疾病的抵抗力差,發燒達37度多就很難受。

頻繁感冒咳嗽

陽氣有固表的作用,陽虛之人體表的保護屏障比正常人要弱,在同樣的環境下比别人更容易反複得感冒、咳嗽、鼻炎、支氣管炎這樣的肺系表證,而且痊愈得很慢。疾病症狀是“正氣”與“外邪”争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複。

夏季養陽正當時,這份養陽“三字經”請收好

脾胃寒涼易腹瀉

有些人一旦着涼或吃寒涼食物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常不成型。這是陽虛之脾陽不足引起的。脾是人體後天之本,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髒,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弱。

夜尿多睡眠差

有的人晚上沒喝多少水,但還是要起夜,甚至一晚上起來好多次,導緻第二天早上起來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沒精神。這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腎陽運化蒸騰,直接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清長。■

【來源:首都中醫、中國中醫藥報、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