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作者:北京規劃自然資源

為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2017年東城區率先建立責任規劃師制度,釋出《東城區街區責任規劃師工作實施意見》,各街道責師團隊積極推動核心區控規實施、助力基層治理,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近年來,東城區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推動街巷整治向街區更新延伸,通過試點開展“美麗院落”改造,責任規劃師全程陪伴式參與,搭建多方協作平台,積極探索參與式設計的“微整治”工作路徑。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工作背景

随着老城保護更新的不斷深入,自2020年起,東城區在開展背街小巷精細化提升的同時,持續開展“美麗院落”建設,選取試點平房區院落進行“微整治”,推動街巷整治從“線性治理”向“區域治理”拓展,從“面子”向“裡子”延伸。在東城區城管委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東城分局的統籌指導下,通過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由街道、責師與居民共商院落治理方案,采取民意立項,按照一院一策、分步推進的原則,打造出一批風貌古樸、環境宜居的“美麗院落”,探索出一條統籌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的新路徑。

工作亮點

朝陽門、東四街道責師:進階式實踐

自2015年起,朝陽門街道聯合北規院—北工大責師團隊自主發起“咱們的院子——院落公共空間品質提升項目”,通過社群推薦、責師現場踏勘,在東四南地區選取7個院落進行改造。居民全程參與設計、施工環節。在解決排水、照明等民生需求的同時,責師團隊引導居民自發制定“小院公約”,關聯社群、居民,建立後續維護基金,探索形成“院落征集—現狀踏勘—參與式設計—實施準備—動工實施—後續維護”的參與式設計工作流程。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史家胡同45号院垂花門修繕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前拐棒胡同4号院公共空間品質提升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内務部街34号院公共空間品質提升與居民自發裝飾院内空間

2020年以來,“美麗院落”試點項目在東城全區推開,北規院—北工大責師團隊在朝陽門、東四街道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實作了多項創新實踐。

朝陽門街道責師團隊立足“先行”基礎,與街道共同開展“種子院落”自主申報工作,搭建“公參前置”滾動維護平台,将公衆意願采集環節前置化,在院内全體居民達成一緻改造意見後遞交申請書,納入改造試點儲備庫。通過綜合評估制定院落改造計劃,形成滾動更新、素材完備、分段實施的動态平台。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針對朝陽門南小街205号居民如廁難問題,責師團隊發揮技術統籌與資源導入作用,在院内引入污水淨化槽技術,配合污水管線更新改造,為居民提供安裝戶廁的條件,并以居民茶話會形式開展後續維護管理與居民自治議事活動,這是北京市首個居民雜院實作廁所入戶的成功案例。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東四街道責師團隊通過全過程公衆參與的方式開展了東四四條83号、三條17号等院落整治改造。在充分了解居民改造意願的基礎上,形成展現曆史建築修繕、基礎設施改造、兒童友好、微花園營造等多方面特色的設計方案。方案研究過程中,邀請多專業專家聯合審查,為方案實施群力把關,同時堅持居民深度參與設計方案的讨論、決策,甚至親手參與院落環境的清理和改造實施工程,為建立公共空間長效維護自治機制奠定堅實基礎。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景山街道責師:共建社群認同

景山街道黃化門35号院“美麗院落”公共空間提升項目由清華同衡責師團隊全程負責設計與實施。責師與社群帶動居民積極參與院落環境設計的提議和共建,伴随院落環境的改善,居民對于社群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該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太區分會風景園林獎社群類榮譽獎,是老城公共空間再生和社群網絡重建的一次有意義嘗試。

該項目由責師團隊牽頭,通過各階段的公衆參與,政府、居民以及其它利益相關方共同制定、不斷調整細化設計目标與任務。通過方案設計和實施,完成了院内基礎設施的維護,堆放雜物的消極空間轉變為社群健身廣場和共享廊架,各年齡段的居民有了自己的活動空間。随着項目落地,居民看到自主提議的落實、社群環境的優化,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在公共空間建設中,責師團隊組織居民搜集了散落在大院角落的舊磚石,将其用于景觀牆面的砌築。采用老北京的傳統工藝,對公共空間地面鋪裝、花壇、院落出入口坡道都進行了細緻考量,既還原老北京胡同的韻味,又兼顧無障礙坡道、過道扶手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需求,于微小之處增強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改造前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改造後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改造前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改造後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改造前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改造後

責師團隊還聯合專家資源,組織了北京曆史生态、植物類型科普和養護方法的宣講,得到居民的熱情響應。7組家庭作為監護人,負責公共花壇種植和日常養護,原本逐漸淡化的鄰裡關系在美化社群活動中得以不斷修複。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前門街道責師:傳承傳統工藝,修複消極空間

自2020年起,前門街道先後實施了28個試點“美麗院落”改造提升。街道聯合北建院責師團隊和清華同衡設計院共同搭建了由十餘家設計機關組成的設計平台。責師團隊通過入戶走訪、社群宣講、小院議事廳等舉措,參與院落篩選、方案設計、現場實施、定期評選等各個環節,積極推進“美麗院落”建設。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基于對傳統建造工藝的發掘與傳承,責師及設計團隊聯合古建專家共同努力,發掘前門地區的建築特色以及隐藏在院落中的傳統工藝和做法,通過院落改造對其進行梳理、總結和傳承,在設計和施工中堅持以保護為主、“修留并重”,保留建築的曆史原真性。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基于對在地生活方式的尊重與融合,責師會同設計團隊開展入戶走訪,了解居民生活方式和需求,提出“一戶一策”設計方案,真正實作居民生活的便利化、舒适化,同時與街道、社群共同開展傳統民俗活動,讓胡同回歸老城生活韻味。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公共空間的修複提升是“美麗院落”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責師團隊在參與草廠頭條2号院設計的過程中,出于尊重場所記憶和成本考慮,對原有遺留進行儲存,利用部厘清理出來的舊磚石對高出地面的荒廢範圍進行修葺,通過保留高差和設定花牆、樹池,明确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邊界;運用設計的手段,将雜院中的“公”與“私”進行再平衡,既保障院内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又激活公共空間,喚醒雜院的生活氣息,重構和諧的鄰裡關系。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東城區責任規劃師助力“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

在“美麗院落”的探索實踐中,東城區責師團隊将充分發揮出助力規劃實施與社會治理的作用,在實作院落居住環境改善的同時,創新形成“街道負責統籌、責師技術支援、搭建多方平台”的組織模式和居民全程參與式設計的工作路徑,通過創新公衆參與模式賦予居民話語權和多元主體的參與權,在老城風貌保護、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凝聚起強大的合力,推進東城區街區保護更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本内容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東城分局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