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交孤立與帕金森病

作者:南方周末

帕金森病的多樣性首先表現在症狀的生理和精神兩方面。在軀體症狀上,表現為動作遲緩、震顫、不自主運動、僵硬、行走困難和失衡。在精神上表現為,難以入眠、言語障礙、感覺遲鈍和癡呆。

從精神症狀看,帕金森病是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見的進行性癡呆疾病,全球估計有 1000 萬人患有這種疾病,中國約有300萬患者,美國有近 100 萬患者。而且,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的專利,從青少年到老年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病。在過去的 25 年中,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翻了一番,這可能與人口增長、老齡化、遺傳易感性、生活方式改變和環境污染有關。

帕金森病與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極為相似點是,至今發病原因不明。過去和新的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多樣性也表現在發病的誘因上,既有生物分子和遺傳的,也有社會心理的原因。

社交孤立與帕金森病

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用手握住他的手臂,試圖喝湯。視覺中國|圖

從遺傳方面看,2024年科學突破獎中的生命科學獎授予了帕金森病遺傳病因的研究成果。艾倫·西德蘭斯基(Ellen Sidransky,美國)、托馬斯·加塞(Thomas Gasser,美國)、安德魯·辛格頓(Andrew Singleton、英國)三人因發現了帕金森病最常見的遺傳原因而共同獲獎。

西德蘭斯基發現GBA1基因的突變是帕金森氏症的遺傳風險因素,該基因編碼一種分解細胞中脂肪物質的酶;加塞和辛格頓獨立地發現,LRRK2基因(又稱震顫素,是目前引起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帕金森病的重要基因)突變導緻蛋白質活性增加,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會損傷神經元。

不過,帕金森病的遺傳原因隻是一方面,一項新的研究則從神經分子學的角度揭示了帕金森病的某種病理和病因,由此也把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性癡呆)兩者聯系起來。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在2024年2月的《大腦》雜志上發表一項研究提示,tau蛋白在帕金森病早期階段可能發生了作用,tau蛋白聚集物會啟動帕金森病特有的神經元損傷和死亡過程。

過去的研究認為,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診斷标志物,因為該蛋白被認為在帕金森病發病機制中起着主要作用。但是,現在美國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α-突觸核蛋白并非是引發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對沒有運動障礙、有不同程度運動障礙(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之一是運動障礙)的老年人去世後的腦組織進行了研究,重點分析和比較了無運動障礙者的腦組織、大腦黑質區有路易體病變和無路易體病變的輕度運動障礙者的腦組織,以及臨床診斷為帕金森病患者的腦組織。

路易體就是α-突觸核蛋白,是後者在大腦中的異常聚集,因而也成為包括帕金森病和路易體癡呆症在内的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标志。在帕金森病的病例中,路易體主要存在于大腦黑質中,該區域對運動控制至關重要,會導緻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等特征性運動症狀。

美國研究人員着重分析了一組有輕微運動障礙的受試者,他們的運動障礙并不明顯,不足以診斷為帕金森病,但仍然有較嚴重的運動障礙。研究人員根據α-突觸核蛋白的存在與否對這些人進行了劃分,結果發現他們大腦中的tau蛋白在某一區域有共同的積聚。

有輕微運動障礙死亡者的腦組織顯示出與晚期帕金森病死亡者腦組織相似的tau蛋白累積,并且主要是在大腦黑質紋狀體區域聚集,表明tau蛋白的作用發生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這個發現意味着,既可以把tau蛋白作為一種标志來早期診斷和發現帕金森病,也可以通過抗禦和減少tau蛋白來共同治療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

因為,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有兩個比較公認的誘因,一是大腦中存在具有神經毒性的β澱粉樣蛋白 (A?) 沉積物,并形成神經元纖維纏結,同時tau蛋白(tau是一種參與微管穩定的微管相關蛋白)過度磷酸化也形成了神經元纖維纏結,是以阿爾茨海默病與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過度沉積有關。

如同其他疾病一樣,帕金森病的發病也有其社會心理因素。複旦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在2024年4月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相較社交孤立較輕的人,嚴重社交孤立者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升高了19%。這項研究使用了英國生物庫的參與者資料,對象是192340名年齡在60歲或以上、最初未患癡呆和帕金森病者,随訪過程中有2048人患上帕金森病。

同時,帕金森的發病也與遺傳有關。在高遺傳風險組中,嚴重社交孤立者未來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升高28%,但在低遺傳風險組别中,未發現社交孤立與帕金森病存在關聯關系。這表明,遺傳和社交孤立是發病的協同原因。

社交孤立指的是缺乏有意義的社會聯系,可通過評分來判斷。如是否獨居(獨居得1分),是否有朋友往來(每月少于1次得1分),是否參加休閑或社交活動(不參加活動得1分)。得分相加後得到社交孤立評分(0-3分),評分越高則社交孤立越嚴重。

社交孤立與多種疾病的發生有關,如增加抑郁、癡呆、心血管疾病和早逝的風險,現在也證明與帕金森病有關。而且,存在社交孤立的帕金森病人生活品質更低,死亡率更高。

孤獨和孤立與帕金森病的發病有聯系此前也有更大型的研究證明。2023年11月,《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學》刊登了佛羅裡達州立大學醫學院一個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結果。對近50萬參與者長達15年的随訪發現,孤獨感與帕金森病風險增加37%有關。在綜合了人口社會學因素、社會經濟地位、社會孤立、帕金森多基因風險評分、吸煙、運動、身體品質指數(BMI)、糖尿病、高血壓、卒中、心肌梗死、抑郁症和精神科就診經曆因素後,孤獨感仍與帕金森病風險增加25%有關。

這項研究同樣使用了英國生物庫的參與者資料,是否感到孤獨是由參與者通過問卷自己報告。參與研究的有491603人,年齡為38-73歲,女性占54.4%,男性占45.6%。在15.58年的随訪中,2822例參與者診斷為帕金森病,其中2273例未感到孤獨,549例感到孤獨。

美國這項研究的主要結論是,與未報告孤獨的參與者相比,感到孤獨的參與者患帕金森的風險提高37%,這種關聯在不同的風險評估模型中基本保持一緻,在校正了年齡、性别、吸煙、運動等因素後,仍然表明孤獨感與帕金森病風險之間存在關聯。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額外校正了身體品質指數、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死和卒中等身體健康因素後,有孤獨感的參與者患帕金森病的風險仍然提高了32%,表明孤獨感是帕金森病的一項重要誘因。

心理和社會因素的作用會通過生物和生理因素起作用。複旦大學和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研究也都指出了這種關系。

複旦大學研究團隊推測,社交孤立增加帕金森病發生風險是通過生物學機制産生的,可能因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和交感神經系統的失調、增加神經發炎和氧化應激等誘發帕金森病。同時,社交孤立可能限制人們擷取社會支援和醫療資源的機會,導緻帕金森病的風險因素難以及時控制,因而也會增加該病發生的風險。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認為,基于研究的發現,孤獨感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如代謝、發炎和神經内分泌途徑。同時,研究人員推測,帕金森病的發病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大腦神經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發炎。

無論是複旦大學還是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孤獨可能誘發帕金森病的生物和生理機制還需要未來更多研究來直接證明。但是,由于中國和美國的研究都證明孤獨和孤立是帕金森病的一個重要誘因,是以需要有相應的幹預方式和機制來預防。

一些簡單的幹預機制也可能有效。如參與社交,無論是網絡還是線下的實體社交,避免讓老人獨居,親朋好友之間有一些走動和串門等,都會減少人們的孤獨感,不隻是預防帕金森病,也能預防其他疾病,如抑郁、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

張田勘

責編 朱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