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作者:農村青年雜志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農村青年

微信公衆号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原載于《農村青年》雜志2023年第10期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文 / 侯朝陽

丹巴縣地處四川省西部,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東大門,海拔1700—5500米。由于地勢落差大,因而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别樣風情。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藏地風情

碉樓:小時候回家的路

丹巴縣境内峰巒疊嶂,大渡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湧出了一道幽深峽谷。

被外媒贊為“東方金字塔”的丹巴古碉樓,主要集中于河谷兩岸,與藏寨民居渾然一體。據統計,丹巴現存562座碉樓,自唐朝以來,這裡就被譽為“千碉之國”。

公元6—7世紀,丹巴縣曾是《西遊記》女兒國原型——“東女國”的都城。東女國是一個部落政權,沿襲了母系社會制度。《舊唐書》記載:這裡“重婦人而輕丈夫”。東女國女王的丈夫不掌權,隻負責對外戰争;内臣皆為女性,男人不可在朝廷做官,而隻能在外服兵役。在幾百座丹巴古碉樓中,不乏從東女國時期幸存的古遺。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古老的丹巴碉樓

丹巴縣的清晨雲霧缭繞、遠山朦胧。當我來到現存古碉樓最多的梭坡鄉,便聽得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從山谷深處的藏寨裡悠悠傳來。一位老者正在修複古碉,是70多歲的其米巴丹老人、頗負盛名的木匠和石匠。平時,隻要不是農忙季節,他都會和徒弟提着泥桶、手持榔頭,到古碉牆下進行日複一日的修補。“從19歲開始,和石頭、泥巴打交道,就成了我的日常。”其米巴丹大爺笑容和藹地說。老人還自豪地介紹:“大川與江流之下,最不缺的就是石頭。早在千百年前的東女國時期,我們嘉絨藏族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把一塊塊上百斤的石頭層層疊加,築起了一座座碉樓。”如今,無論你行走在丹巴的深山峽谷、還是田園林間,凡是有藏族村寨的地方,都聳立着高出山寨幾十米的古碉樓。在白雲藍天和山峰的映襯下,它們顯得十分古樸和壯觀。

采用了“疊石技藝”的古碉樓,是嘉絨藏族的建築藝術傑作。千百年來,這些運用了建築力學原理的古碉,經受戰争和風雨的剝蝕、地震的考驗,仍舊巍然屹立!丹巴古碉樓建築形式多樣,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等類型,而以四角樓最為常見。一座座古碉雖然隻用天然的石頭、木材和粘土打造,卻異常厚實牢固。這些灰黑色的建築端正筆直、角如刀鋒、高聳入雲,如一個個雄立千年的巨型感歎号,神秘而古老,引人浮想。

現存的丹巴碉樓主要分為四種: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高度一般在10—30米左右,高者可達60米,相當于20層樓了。丹巴碉樓最開始的作用并非民居,其米巴丹老人介紹說:“曆史上,丹巴各部落的土司經常征戰,碉樓最開始的作用是防禦敵人的。”他一邊說着,一邊在古碉的牆體之間放上枕木,這樣能讓牆體變得整齊好看,并可以緩沖地震帶來的壓力。

當地的老人都十分崇拜丹巴古碉,并把這些千年建築視為民族的驕傲。其米巴丹說:“小時候,阿媽就叮囑我們,隻要看到寨子裡的碉樓,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藏寨:令人驚豔的甲居

位于丹巴聶呷鄉的甲居藏寨,距離縣城8公裡,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六大鄉村古鎮”之首。甲居,在藏語裡是“百戶人家”的意思。

甲居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整個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勢迤逦連綿,在落差近千米的山坡上,幢幢藏式樓房散落在綠樹叢中。它們或星羅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懸崖上、或在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袅袅、煙雲缭繞,與充滿靈氣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将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示在人們眼前……難怪一些來過甲居藏寨的遊客都驚呼“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完整地儲存了嘉絨民居的特征,一戶人家住一幢木石結構的寨樓,建築材料和技藝都傳承自古老先民,因而保持了傳統而古樸的風貌。一般寨樓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遠離群樓孑然獨立。每一幢寨樓都是3-5層,占地約200平方米,高15米。牆體為白色或土色,木質構架部分和屋檐為紅色。

每年春節前夕,寨房的主人們還會依照傳統習俗,用植物染料将泥巴變成白色,精心塗染自家的寨樓牆面。男女老少齊動手,為整個藏寨披上了潔白的盛裝!甲居寨樓的底屋為家畜圈,上面依次是鍋莊室、儲藏室、房間、經堂及角樓。其中二、三樓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陽台。民居多挑背山面水、向陽避風處而建,獨立小院裡種有蘋果、石榴、花椒等樹木。家外的山坡和平坦的田地上,則種植了果樹和青稞、油菜、玉米、洋芋等農作物。春天時節,油菜花、桃花、梨花會依次盛開,甲居村在晨曦、日光、晚霞的變幻浸染下,美得如同大師筆下一幅幅丹青畫卷。

讓人稱奇的是,碉樓和寨房原本是兩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卻能在丹巴錯落有緻地相融。居高遠眺,青山如黛,翡翠般的青草綠樹和田地間掩映着一座座古碉和寨樓,清澈的溪水從房前屋後潺潺流過,美得令人驚歎。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田園美景與藏族民居

我來的時候,天氣較暖,甲居的梨花已經開過,滿山的蘋果花正在盛放。藏家小院的蘋果樹下,一位老人彈着“紮木年”(六弦琴),幾名男女載歌載舞跳起了“鍋莊”,逗得孩子們咯咯地笑。而在不遠處的山林裡,盛開着大片的杜鵑花。夏天正值它的花季,一路花香四溢。山上的杜鵑、早櫻、松蘿、靈芝,還有數不清的奇花異草争奇鬥豔,遊人無不感歎“好美”!

丹巴人愛花愛美,他們在院子裡和陽台上都種滿了各色花朵。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嘉絨藏族的看花節,當地人稱之為“若木尼”,藏語是“到野外去集會享受大自然景色”的意思。看花節開始的時間不同,要請高僧大德推測确定;人們在賞花的同時,也要去祭祀海拔5100多米的墨爾多神山。

美女:姑娘從不施粉黛

傳說許多年前,一隻鳳凰飛到了丹巴縣境内的墨爾多神山,化作萬千迷人的美女。從此以後,墨爾多神山下的峽谷村落就成了美女如雲的地方。

“美人谷”位于巴底鄉,距離丹巴縣城約26公裡,以盛出美女而聞名。當地姑娘幾乎從不施粉黛,也不用華麗的衣飾去裝扮,僅是在務農、放牧之餘稍加梳洗,便氣韻畢現。她們擁有天生的冰肌玉膚,苗條身材婉轉有緻。長期勞動的打磨并沒有使女孩們變得粗糙,反而讓她們擁有了魅力十足的健康美。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參加看花節的丹巴少女

“美人谷”男子的身高普遍在1.8米以上,女孩也有1.7米左右,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挺罕見。為何這裡盛産身材高挑、膚白貌美的姑娘呢?據專家考證,1227年西夏國被成吉思汗所滅後,大批皇親國戚、後宮妃嫔從大西北出逃,其中一支跨過甘肅河西走廊,經阿壩草地流入丹巴這一帶。巴底鄉峰嶺對峙、銀濤縱橫、氣候宜人,山高谷深的環境亦可避禍,于是他們便駐足下來,在此繁衍生息……

天生擁有“貴族血統”,再加上這一方山水很養人,當地女孩便都出落得端莊娴雅、苗條水靈,此地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美人谷”。

值得一提的是,由許多藏寨相連而成的“美人谷”附近,還散布着一處處天然溫泉。這些高山峽谷間的溫泉終日煙霧缭繞,猶如仙境,水溫在40℃以上。因泉水中富含多種天然礦物質,有美容保健、活血化瘀等功效,這也是當地姑娘一個個都像“出水芙蓉”的原因。

于美人谷旅遊期間,我曾問一個在山坡上看書的漂亮姑娘:“請問你叫什麼名字?‘你好美啊’用藏語怎麼說?”美女紅着臉告訴我,她叫洛桑梅朵。繼而,她低頭提醒我:“你不要随便誇贊一個陌生姑娘,害羞沒得(不知道害羞)。”梅朵羞澀地“教育”了我一句就轉身離去了。我望着她的背影,見她在山坡下看到一片殘破的經文被風吹落,急忙彎腰撿起來,再小心翼翼地用石頭壓好。發現我在後面盯着她看,她紅着臉瞪我一眼,迅速跑開。

當天下午,我在寨子裡溜達拍照時,又有幸遇到這個素顔朝天、淳樸漂亮的姑娘。外出購物回來的她從拖拉機上跳下來,遞給我幾個不知名的青果:“給你吃,遠來的遊客。”我受寵若驚,一邊道謝,一邊從包裡翻出一本自己出的小詩集回贈她。“你還會寫詩呀?”梅朵面露驚喜。

我滿心甜蜜地嘗了一口梅朵給的水果,竟然被酸得呲牙咧嘴。她沒有像旁人那樣哈哈大笑,而是忐忑地揉着素手說:“你怕酸?對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要不,請你喝杯酥油茶吧?”就這樣,我跟着梅朵回到她的家,品嘗了她和阿媽端出來的奶渣包子、牦牛酸奶和酥油茶……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壯麗的自然風光

離開丹巴時,望着純淨的天空和高山草甸以及充沛的陽光,我有點怅然若失;又聽到從“美人谷”方向飄來男女對唱的情歌和聞到青稞酒醉人的芳香,就更不想回歸嚣鬧的都市、繼續“壓力山大”的生活了。

“回頭再帶家人到丹巴來,一起體驗古碉、藏寨、美人谷的風情吧!”我在心裡默默地安慰着自己,揮别了這處藏地桃花源。

絕美的“藏地桃花源”

農村青年雜志

來源:《農村青年》雜志2023年第10期

終審:蔺玉紅

審校:楊 茗 劉朱嬰

編輯:張 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