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5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的報道。

畑中章良是親眼看着一片青山變成貝聿銘夢想的世外桃源的。隻是這裡每年春天盛開的不是桃花,而是在風中翩翩起舞的枝垂櫻。

65歲的畑中章良已經在美秀美術館工作了30多年,現在是美術館的學藝部長。美秀美術館位于日本滋賀縣甲賀市遠離喧嚣的信樂山裡,畑中章良清楚地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這裡除了崎岖的登山道,什麼也沒有。去年9月,當帶我們穿過兩側是枝垂櫻的小道時,他說:“櫻花開放的時候,這裡是一片鳥語花香。”

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

今年4月初,他果然給我們發來了幾張圖檔,從昏暗的隧道望出去,櫻花綻放,如雲似霧的櫻花後面,讓人聯想到一個神秘的世界。

美秀美術館的具體位址是信樂町田代桃谷,盡管地名自古就有,但不難看出,此地冥冥之中與中國有着難以割斷的文化血緣。“信樂”出自王羲之《蘭亭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是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桃谷顯然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前往美秀并不容易,這裡不通火車,也沒有高速公路,汽車需要在蜿蜒的山路裡開上接近1個小時才能抵達。美術館每開放三個月,休館一個半月,休館的日子裡,公共汽車也會停運。畑中章良說:“我們并不想把美秀打造成一個熱門的觀光景點,而是希望參觀的人能夠得到心靈的洗滌。”

美秀美術館的名字來源于創始人小山美秀子,她1910年生于大阪,是日本東洋紡織公司的繼承人。小山美秀子後來結識哲學家、精神導師岡田茂吉,并終身奉其為師。岡田倡導“真正的文明世界即美的世界,換言之藝術的世界”,小山美秀子繼承了岡田的思想,秉持“追求并接觸美麗的事物,可培養出高尚情操,進而孕育出美麗社會”的信仰,并利用雄厚的财力,在家族原有的收藏基礎上,在世界範圍内收集藝術品。

在美秀建成之前,小山美秀子收藏的藝術品,隻能分散存放在家中或者京都的博物館裡。1987年,她結識了建築師貝聿銘,希望這位華裔大師為她的收藏品設計一個美術館。小山首先找到的修建地點是在一個兩條河的交彙之處,但貝聿銘不喜歡這樣的地方。就在貝聿銘以為小山已經放棄了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接到電話:“您什麼時候能來?我已經找到其他的地方了。”

畑中章良說,為了確定美術館周邊看不到電線以及任何現代設施,小山美秀子将信樂山一個谷底周邊目之所及之處全部買了下來,她還告訴貝聿銘:“不要擔心錢的問題,預算上不封頂。”

修建地點在群山環繞的山谷裡,必須修建一條公路與外界相連,但這勢必會破壞周邊的環境,貝聿銘否定了這樣的建議。當他得知山谷對面的土地也屬于小山時,一個大膽的方案立刻産生:挖一條隧道,架一座橋,而一幅古典的畫面也随即閃現在他的腦海裡。

貝聿銘後來回憶道:“小山女士讀了很多中國的古典文學,我們經常用漢字進行溝通。我引用晉代的散文《桃花源記》,小山女士知道那部作品裡的故事,我想表達的意思馬上就得到了她的了解。我想起了典型的中國景觀,有山坡、有峽谷,周圍被霧氣籠罩,建築物若隐若現……她和我為這一想法而興奮,然後一切就這樣開始了。”

1997年11月3日,經過7年的建設,一座藝術宮殿、一座世外桃園呈現在人們面前:走過那條櫻花的步道,便進入長達200米的隧道,隧道是緩慢的C形結構,裡面隻有非常昏暗的燈光,走到最後的一瞬間,突然豁然開朗,一座120米長的吊橋呈現在眼前,橋下深谷裡流水潺潺,草木繁盛。走過吊橋,群山環繞之中,便是掩映在綠樹中的美秀,也便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畑中章良說,美術館的正門屋頂借鑒了日本寺廟結構,大門是中式的,按照原來的設計,門口兩邊本想種植“龍形”樹,但在日本未能找到這一樹種,最後隻能種植了松樹。總體來看,貝聿銘使用了與法國盧浮宮同樣的設計,既有法國産的大理石,又使用大量的玻璃和透明金字塔的四角錐構造,打造出類似于山峰或者峽谷的狀态。

美術館總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但隻有15%的建築物露出地面,從高空俯瞰,整個美術館隐藏在綠樹覆寫的群山之中,如同一葉扁舟,點綴在廣袤的大海中。

2017年,在一篇談論美術館的文章中,美國著名建築和藝術作家菲利普·約蒂迪奧寫道:“貝聿銘探索了中國本來的建築表現手法,隻是采用了現代的造型,他與小山美秀子不謀而合,沿襲了桃花源的思路。這是藝術與自然及建築互相共鳴的場所,已經成為各種意義上的人間天堂。”

美秀美術館第一任館長梅原猛評價貝聿銘的這件作品說:“在日本戰後的建築物中,還找不到比美秀更為優秀的作品。”中國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多次到美秀參觀,在櫻花季節去美秀,他從隧道中回首看到粉色的“落英缤紛”,不斷感歎“絕景”“震撼”。

當然,美秀絕不僅僅外表低調奢華,藏品也配得上它的顔值。3000多件藏品除了中國古代的美術、漆器、陶瓷、佛像、茶具之外,還有來自埃及、西亞、希臘、羅馬、中亞、南亞和東亞其他國家的珍貴文物。欣賞這些作品宛如在歐亞大陸尋訪古代文明,可以看到作品互相之間的影響。其實通過這些國家的名稱就可以看出,藏品幾乎全部來自絲綢之路沿途文明,在這裡,可以領略到漢唐的璀璨光輝。

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

一尊高達1.24米的東漢青銅馬昂首站立,右前蹄微微擡起,姿态輕盈,表情嚴肅。這匹馬的形象顯然是西域地區推崇的“天馬”,而正是在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得以開通。畑中章良說,這匹馬與秦始皇時代的車馬不同,馬的眼睛是三角形的,耳朵高高豎起,從張大的嘴裡似乎可以聽到馬喘息的聲音。

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

另外一件西漢時期的純金馬更是令人歎為觀止,這座馬大約有7公斤重,據文物專家馬未都介紹,在中國出土的馬都是鎏金的,純金的隻有這麼一件。在燈光昏暗的展廳裡,馬金光燦燦,無法想象已經曆了2000多年的歲月。

一件唐代的花鳥狩獵紋八曲杯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因為這件銀鍍金的精美器具旁邊,是一件形狀完全一樣但來源地表明是伊朗薩珊王朝的八曲杯。像這樣通過絲綢之路交流的藝術品在美秀非常普遍,譬如來自伊朗執壺的花紋,卻與中國絲綢的紋飾完全相同。

畑中章良說:“由于唐朝鼎盛時将版圖擴張到中亞,這個時代的紡織品和金屬器具有着強烈的國際文化基礎,從東亞到西亞都有共同的圖案。西亞的金銀器也作為貢品送到了唐朝,各種西亞的器具和圖案後來經過中國工匠的發展和融合,成為中國獨特的設計風格。”

在衆多的中國文物中,畑中章良最喜歡、也認為價值最高的,是一支長26厘米、直徑4厘米的西漢錯金銀傘挺。錯金銀是一種青銅器裝飾工藝,以在器物表面上鑲嵌金絲和銀絲得名。這支傘挺上用金銀絲鑲着駱駝、鳥、熊、孔雀等各種動物圖案,精美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

“這件作品稱得上絕無僅有。”他說。據透露,這件傘挺是美秀20多年前在美國的一個拍賣會上競得的,花了500萬美元。

畑中章良大學主修法學,後來在一家公司負責土地征用談判,1986年進入小山美秀子的團隊後,正好遇到開設博物館的計劃,他申請大學遠端函授課,并最終考取博物館研究員資格,成為一名文物專家。

多年來,畑中章良組織了很多次關于中國文物的主題展覽,包括“中國美的十字路口:通向大唐文明之路展”“長安的陶俑精華展”等,讓日本人進一步了解了那個他們一直向往的大唐盛世,以及大唐審美在1000多年時間裡對日本的影響。

美秀開館已經27年。目睹了美術館的從無到有,經曆了開館的激動,畑中章良也到了退休的年齡,他說自己已經在這個世外桃園中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我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能夠找到一份與藝術相關的工作,我覺得很幸運。能夠現場接觸作品,一邊直接感受作品散發出的東西一邊學習,真的是一種幸福。”

他說:“如果你感到心情低落,那就來美秀吧,你肯定會帶着平靜的心情離開。”

走進日本“桃花源”,追尋漢唐與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