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

作者:春河月亮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5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的报道。

畑中章良是亲眼看着一片青山变成贝聿铭梦想的世外桃源的。只是这里每年春天盛开的不是桃花,而是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枝垂樱。

65岁的畑中章良已经在美秀美术馆工作了30多年,现在是美术馆的学艺部长。美秀美术馆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远离喧嚣的信乐山里,畑中章良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除了崎岖的登山道,什么也没有。去年9月,当带我们穿过两侧是枝垂樱的小道时,他说:“樱花开放的时候,这里是一片鸟语花香。”

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

今年4月初,他果然给我们发来了几张图片,从昏暗的隧道望出去,樱花绽放,如云似雾的樱花后面,让人联想到一个神秘的世界。

美秀美术馆的具体地址是信乐町田代桃谷,尽管地名自古就有,但不难看出,此地冥冥之中与中国有着难以割断的文化血缘。“信乐”出自王羲之《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桃谷显然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前往美秀并不容易,这里不通火车,也没有高速公路,汽车需要在蜿蜒的山路里开上接近1个小时才能抵达。美术馆每开放三个月,休馆一个半月,休馆的日子里,公交车也会停运。畑中章良说:“我们并不想把美秀打造成一个热门的观光景点,而是希望参观的人能够得到心灵的洗涤。”

美秀美术馆的名字来源于创始人小山美秀子,她1910年生于大阪,是日本东洋纺织公司的继承人。小山美秀子后来结识哲学家、精神导师冈田茂吉,并终身奉其为师。冈田倡导“真正的文明世界即美的世界,换言之艺术的世界”,小山美秀子继承了冈田的思想,秉持“追求并接触美丽的事物,可培养出高尚情操,进而孕育出美丽社会”的信仰,并利用雄厚的财力,在家族原有的收藏基础上,在世界范围内收集艺术品。

在美秀建成之前,小山美秀子收藏的艺术品,只能分散存放在家中或者京都的博物馆里。1987年,她结识了建筑师贝聿铭,希望这位华裔大师为她的收藏品设计一个美术馆。小山首先找到的修建地点是在一个两条河的交汇之处,但贝聿铭不喜欢这样的地方。就在贝聿铭以为小山已经放弃了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接到电话:“您什么时候能来?我已经找到其他的地方了。”

畑中章良说,为了确保美术馆周边看不到电线以及任何现代设施,小山美秀子将信乐山一个谷底周边目之所及之处全部买了下来,她还告诉贝聿铭:“不要担心钱的问题,预算上不封顶。”

修建地点在群山环绕的山谷里,必须修建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但这势必会破坏周边的环境,贝聿铭否定了这样的建议。当他得知山谷对面的土地也属于小山时,一个大胆的方案立刻产生:挖一条隧道,架一座桥,而一幅古典的画面也随即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贝聿铭后来回忆道:“小山女士读了很多中国的古典文学,我们经常用汉字进行沟通。我引用晋代的散文《桃花源记》,小山女士知道那部作品里的故事,我想表达的意思马上就得到了她的理解。我想起了典型的中国景观,有山坡、有峡谷,周围被雾气笼罩,建筑物若隐若现……她和我为这一想法而兴奋,然后一切就这样开始了。”

1997年11月3日,经过7年的建设,一座艺术宫殿、一座世外桃园呈现在人们面前:走过那条樱花的步道,便进入长达200米的隧道,隧道是缓慢的C形结构,里面只有非常昏暗的灯光,走到最后的一瞬间,突然豁然开朗,一座120米长的吊桥呈现在眼前,桥下深谷里流水潺潺,草木繁盛。走过吊桥,群山环绕之中,便是掩映在绿树中的美秀,也便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畑中章良说,美术馆的正门屋顶借鉴了日本寺庙结构,大门是中式的,按照原来的设计,门口两边本想种植“龙形”树,但在日本未能找到这一树种,最后只能种植了松树。总体来看,贝聿铭使用了与法国卢浮宫同样的设计,既有法国产的大理石,又使用大量的玻璃和透明金字塔的四角锥构造,打造出类似于山峰或者峡谷的状态。

美术馆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但只有15%的建筑物露出地面,从高空俯瞰,整个美术馆隐藏在绿树覆盖的群山之中,如同一叶扁舟,点缀在广袤的大海中。

2017年,在一篇谈论美术馆的文章中,美国著名建筑和艺术作家菲利普·约蒂迪奥写道:“贝聿铭探索了中国本来的建筑表现手法,只是采用了现代的造型,他与小山美秀子不谋而合,沿袭了桃花源的思路。这是艺术与自然及建筑相互共鸣的场所,已经成为各种意义上的人间天堂。”

美秀美术馆第一任馆长梅原猛评价贝聿铭的这件作品说:“在日本战后的建筑物中,还找不到比美秀更为优秀的作品。”中国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多次到美秀参观,在樱花季节去美秀,他从隧道中回首看到粉色的“落英缤纷”,不断感叹“绝景”“震撼”。

当然,美秀绝不仅仅外表低调奢华,藏品也配得上它的颜值。3000多件藏品除了中国古代的美术、漆器、陶瓷、佛像、茶具之外,还有来自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中亚、南亚和东亚其他国家的珍贵文物。欣赏这些作品宛如在欧亚大陆寻访古代文明,可以看到作品互相之间的影响。其实通过这些国家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藏品几乎全部来自丝绸之路沿途文明,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汉唐的璀璨光辉。

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

一尊高达1.24米的东汉青铜马昂首站立,右前蹄微微抬起,姿态轻盈,表情严肃。这匹马的形象显然是西域地区推崇的“天马”,而正是在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畑中章良说,这匹马与秦始皇时代的车马不同,马的眼睛是三角形的,耳朵高高竖起,从张大的嘴里似乎可以听到马喘息的声音。

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

另外一件西汉时期的纯金马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座马大约有7公斤重,据文物专家马未都介绍,在中国出土的马都是鎏金的,纯金的只有这么一件。在灯光昏暗的展厅里,马金光灿灿,无法想象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

一件唐代的花鸟狩猎纹八曲杯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因为这件银镀金的精美器具旁边,是一件形状完全一样但来源地表明是伊朗萨珊王朝的八曲杯。像这样通过丝绸之路交流的艺术品在美秀非常普遍,譬如来自伊朗执壶的花纹,却与中国丝绸的纹饰完全相同。

畑中章良说:“由于唐朝鼎盛时将版图扩张到中亚,这个时代的纺织品和金属器具有着强烈的国际文化基础,从东亚到西亚都有共同的图案。西亚的金银器也作为贡品送到了唐朝,各种西亚的器具和图案后来经过中国工匠的发展和融合,成为中国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中,畑中章良最喜欢、也认为价值最高的,是一支长26厘米、直径4厘米的西汉错金银伞挺。错金银是一种青铜器装饰工艺,以在器物表面上镶嵌金丝和银丝得名。这支伞挺上用金银丝镶着骆驼、鸟、熊、孔雀等各种动物图案,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

“这件作品称得上绝无仅有。”他说。据透露,这件伞挺是美秀20多年前在美国的一个拍卖会上竞得的,花了500万美元。

畑中章良大学主修法学,后来在一家公司负责土地征用谈判,1986年进入小山美秀子的团队后,正好遇到开设博物馆的计划,他申请大学远程函授课,并最终考取博物馆研究员资格,成为一名文物专家。

多年来,畑中章良组织了很多次关于中国文物的主题展览,包括“中国美的十字路口:通向大唐文明之路展”“长安的陶俑精华展”等,让日本人进一步了解了那个他们一直向往的大唐盛世,以及大唐审美在1000多年时间里对日本的影响。

美秀开馆已经27年。目睹了美术馆的从无到有,经历了开馆的激动,畑中章良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他说自己已经在这个世外桃园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能够找到一份与艺术相关的工作,我觉得很幸运。能够现场接触作品,一边直接感受作品散发出的东西一边学习,真的是一种幸福。”

他说:“如果你感到心情低落,那就来美秀吧,你肯定会带着平静的心情离开。”

走进日本“桃花源”,追寻汉唐与丝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