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程結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鎖,歐爾班對華交底,中匈關系迎來質變

作者:全荃

歐洲之行圓滿結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鎖;歐爾班對華交底,中匈關系迎來“質變”。哪些迹象表明,歐洲之行結束後,中方成功打破了封鎖?中匈關系又迎來了怎樣的質變?

5月10日,中方最高層離開匈牙利,結束了為期6天的訪歐行程。此訪期間,中方先後到訪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均獲得三國政府的高規格接待。尤其是在訪歐的最後一站——匈牙利,中方在中匈關系、中歐關系等問題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在歐盟指責中國商品“産能過剩”,威脅歐洲本土企業的大環境下,中方成功打破“封鎖”,獲得了匈牙利政府的聲援和肯定。

行程結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鎖,歐爾班對華交底,中匈關系迎來質變

當地時間5月9日下午,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與中方的會談中明确表示,匈方不認同所謂“産能過剩”或“去風險”的說法;今後,匈牙利希望同中方繼續在“一帶一路”架構内,加強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因為匈方堅信中國的發展對歐洲來說是機遇而非風險。

相較于嘴上喊着希望中歐關系繼續平穩發展,無意對華“脫鈎”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爾班展現出的合作誠意無疑是更令人信服的。尤其考慮匈牙利還是今年下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可以說匈方釋放的這些友善信号,很可能成為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橋梁與契機,為中歐合作創造更多機會。

行程結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鎖,歐爾班對華交底,中匈關系迎來質變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歐爾班在歐盟有意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業“發難”的節點,站出來公然駁斥馮德萊恩呢?有分析認為,其中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第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并從中嘗到“甜頭”的匈牙利政府,已經直覺感受到了對華合作帶來的種種好處,希望借中方此訪進一步擴充雙邊合作。

就像匈牙利外長早些時候“預告”的那樣,此訪期間兩國将至少簽訂16項雙邊合作協定。而隻有營造一個良好的經貿環境,才有利于中匈各領域合作進一步推進。第二,匈牙利是一衆歐盟國家中少數不依附美國,堅持走獨立外交戰略國家。這讓歐爾班政府能以本國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做出選擇,而不是打着保護歐洲本土工業的旗号,無端制裁中國電動汽車,破壞市場環境的公平性和開放性。

行程結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鎖,歐爾班對華交底,中匈關系迎來質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明确反對“産能過剩”這一說法,歐爾班還在會談結束前,鄭重對華“交了底”,直言匈方深化對華合作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受到任何力量幹擾;今後,匈牙利也将繼續同中方加強多邊溝通協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透過上述表态,不難看出歐盟内部并非“鐵闆一塊”,美國政府宣揚的對華“脫鈎”“去風險”理論,并不會影響中匈關系深入發展,也不會破壞兩國之間的友誼。事實上,中匈關系已經在此訪過後迎來了“質變”——兩國關系正式提升到了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層級。

行程結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鎖,歐爾班對華交底,中匈關系迎來質變

中方指出,中匈關系正處于曆史最好時期,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樹立了建構新型國際關系的典範。中匈關系此次“更新”,将為兩國合作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推動兩國在互信互助、合作共赢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為兩國人民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