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程结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锁,欧尔班对华交底,中匈关系迎来质变

作者:全荃

欧洲之行圆满结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锁;欧尔班对华交底,中匈关系迎来“质变”。哪些迹象表明,欧洲之行结束后,中方成功打破了封锁?中匈关系又迎来了怎样的质变?

5月10日,中方最高层离开匈牙利,结束了为期6天的访欧行程。此访期间,中方先后到访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均获得三国政府的高规格接待。尤其是在访欧的最后一站——匈牙利,中方在中匈关系、中欧关系等问题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欧盟指责中国商品“产能过剩”,威胁欧洲本土企业的大环境下,中方成功打破“封锁”,获得了匈牙利政府的声援和肯定。

行程结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锁,欧尔班对华交底,中匈关系迎来质变

当地时间5月9日下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与中方的会谈中明确表示,匈方不认同所谓“产能过剩”或“去风险”的说法;今后,匈牙利希望同中方继续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因为匈方坚信中国的发展对欧洲来说是机遇而非风险。

相较于嘴上喊着希望中欧关系继续平稳发展,无意对华“脱钩”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尔班展现出的合作诚意无疑是更令人信服的。尤其考虑匈牙利还是今年下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可以说匈方释放的这些友善信号,很可能成为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桥梁与契机,为中欧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行程结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锁,欧尔班对华交底,中匈关系迎来质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欧尔班在欧盟有意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难”的节点,站出来公然驳斥冯德莱恩呢?有分析认为,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第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从中尝到“甜头”的匈牙利政府,已经直观感受到了对华合作带来的种种好处,希望借中方此访进一步扩展双边合作。

就像匈牙利外长早些时候“预告”的那样,此访期间两国将至少签订16项双边合作协议。而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贸环境,才有利于中匈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推进。第二,匈牙利是一众欧盟国家中少数不依附美国,坚持走独立外交战略国家。这让欧尔班政府能以本国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出选择,而不是打着保护欧洲本土工业的旗号,无端制裁中国电动汽车,破坏市场环境的公平性和开放性。

行程结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锁,欧尔班对华交底,中匈关系迎来质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明确反对“产能过剩”这一说法,欧尔班还在会谈结束前,郑重对华“交了底”,直言匈方深化对华合作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受到任何力量干扰;今后,匈牙利也将继续同中方加强多边沟通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透过上述表态,不难看出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美国政府宣扬的对华“脱钩”“去风险”理论,并不会影响中匈关系深入发展,也不会破坏两国之间的友谊。事实上,中匈关系已经在此访过后迎来了“质变”——两国关系正式提升到了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层级。

行程结束,中方成功打破封锁,欧尔班对华交底,中匈关系迎来质变

中方指出,中匈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中匈关系此次“升级”,将为两国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推动两国在互信互助、合作共赢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两国人民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