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作者:cherry2118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一、

到美帝國主義 4 天咯,下車就馬不停蹄地找到我的月嫂、奶粉和寄宿家庭,原先一個項目上的認識的白人紅脖子家庭寶寶總。

穿越亞特蘭大城區,崇山峻嶺 2.5h 到達他們的家,和他們所在的小鎮。

說是小鎮,但是啥都有,因為美國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衛星城串聯起來的高速公路國家。

30min 車程内,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醫療教育都有,攤大餅一樣的 1:1 SOP 複制。

有高速公路出口的地方就有一個小城鎮,夫婦比我還小,95 年 92 年,已經兩個娃了。

7 歲女兒和 3 歲兒子,自己在小鎮開車 10min 的鄉野之間,買了一棟獨立的 Big House。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二、

沒有小區、沒有門衛、沒有田野,就是純粹在山野之間的 4 卧 4 衛 1 廚 1 客,外加一個粗犷的遊泳池。

從不換水,到夏天直接放藥水,又變得很清澈,男的叫 J,女的叫 M,M 說換水太貴太奢侈了,湊合用吧。

圍觀他們的客廳,一個不那麼寬敞的髒髒的沙發區域,然後電視,然後兩個小孩兒有自己獨立的卧室,然後夫婦的卧室不想給我看。

J 說太髒亂差了,不想給客人看。

M 說,每天都忙于帶娃賺錢,沒工夫打掃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比較幹淨,他們自己負責自己的房間打掃。

我進去看了一下,以中國人的标準,也就那樣,但 7 歲孩子和 3 歲孩子,能做到那樣,非常不錯。

姐姐在閣樓,有獨立的衛生間,弟弟在夫婦隔壁,有自己的書架和兩層小床,窗外是山野。

M 自己做加密貨币線上微商,J 開挖掘機,自己接單收錢履約,算個體戶,M 有些時候也會負責拉活。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三、

南方美國人真的很像我們東北鐵子,我超級喜歡這樣的淳樸味,和東北人太像了。

直接說,我們就是一對美國窮人,很幸運地是帶娃的時候 M 還有副業,開挖掘機的時薪 200 刀,一周 10h 算生意不錯的。

但是也不是旱澇保收,是以都得靠自己,是以他們不可能買得起保險,也不經常下館子。

都是自己做一切家庭的修繕,還有孩子的教育,這倆年輕人,對民主黨政府有充分敵意和批判。

自己的小孩兒自己教,Homeschool 在美國有解決方案了,自己買、自己推進。

大部分時候是玩兒的,小孩兒很幸福,就是傻傻地在戶外玩兒,雖窮但快樂。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四、

我真正崩潰的點,是我看到了他們的戶外,M 和 J 大部分的房屋面積都用于戶外了,房子面積不大。

但是戶外除了有一個圍起來的院子和遊泳池,可以吃燒烤和曬太陽,養 4 隻狗之外。

門口有大量的戶外空間,他們買了蹦床,搭建秋千,然後建造了一個男孩的玩具廣場,堆積了 100 多個各種各樣的小玩具。

J 小時候的玩具可能都有,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爸爸是開挖掘機的,是以他們已經學會了簡單的挖掘機操作。

直接給我示範了一下,男孩兒女孩兒都是。

和他們蕩秋千,玩了一下蹦床,真是想哭。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美國的頭等艙效應,不僅是美元,而是美國這一片土地,各方面的宜居屬性都太高了。

上帝應許之地,這是白人移民一代又一代傳送的美國故事。

在一年稅前收入不到 5 萬刀的普通美國家庭身上,看得非常明确。

他們那麼貧窮,那麼水深火熱,但底線很高,因為他們還可以吃玉米,自己種。

幾乎不怎麼有積蓄,因為房子、挖掘機、車子都是貸款的。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五、

最重要的啟發,比上次探訪華人家庭在澳洲的時候更大的震撼就是。

他們作為父母,沒那麼 Care 小孩兒目前成長的如何,就是随意吧。

在我們中國人眼裡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兒。

他們沒時間照顧那麼精細,是以立下規矩,就不怎麼管了。

第一條規矩,不準看電子螢幕,手機 iPad 都不可以。

第二條規矩,不可以跑出家門口之外,家門口視線之内随便玩,不陪伴,讓自然去陪伴。

第三條規矩,自己做自己的事兒,穿衣服拉屎吃飯打掃房間,能做必須要自己做,父母很窮是以很忙,是以你最好自己照顧自己。

我覺得這三條規矩非常好。

M 說,她給兒子女兒最大的 Offer 就是 18 歲之前管吃管飽,18 歲之後,能開挖掘機自己當個體戶。

天呐,我真的太喜歡這樣的「松弛」了。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六、

當我這樣寫這個詞的時候,我嘴巴酸、心裡酸,作為一個過五關斬六将,拼過聯考父母橋的 90 後中國大陸父親。

為了讓孩子松弛,我應該會拼盡全力,到頭來的結局,幾乎可以預見,就是。

為了松弛拼盡全力的過程,就是一整個的不松弛現場。

松弛被中國大陸的精英 KOL 說爛了,但真正的養育其實就是相處,并且一起同吃同住,互相切磋對話交流見證。

孩子見證父母的錯誤和成長,父母見證孩子的叛逆、普通和成長。

然後說再見。

你有多少錢,有資格講階層躍遷,你自己完成了,就是讓孩子有資格階層跌堕。

分享你的世界、你的食物、你的故事、你的價值觀、你的環境、你的思考。

然後讓孩子和你同行,活在每一刻,而不是遙遠的松弛的未來。

其他的,瞎 jb 過。

看美國窮人帶娃,作為中國人心态反複崩潰。

我說給我自己聽,未來的自己,第一警惕。

為了松弛,而不松弛,成為一個不自洽的跳梁小醜。

如果那樣,真遺憾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