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作者:毒鴉電影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最近有部劇,男女主好會親。

吻戲頻頻上熱搜,性張力拉滿。

彈幕區滿屏都是“臉紅”、“尖叫”、“捂眼看”。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導演程亮。

是《繁花》的聯合導演之一,他還在其中客串了黃河路“萬事通”景秀。

此次執導,鏡頭中自帶王家衛的抽幀氛圍感,在光與影的視覺呈現下,有遺憾,有圓滿。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劇本改編自豆瓣作者舍目斯的小說《情人》。

對準的是30+的成年人愛情,自然有情欲澎湃,也有克制取舍。

央視8套首播,收視破1,黃金檔全國收視第一。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豆瓣實時熱門電視Top1。

開分7.7,不算高,但确實是近期國産愛情劇中的一股清流。

春色寄情人

Will love in Spring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金風玉露一相逢

李現這幾年好像拿了鄉村振興的KPI。

去年《去有風的地方》,李現從北京回「雲苗村」創業。

和劉亦菲一起帶動雲南旅遊,劇播完後拍攝取景地搜尋量暴漲50倍。

今年《春色寄情人》,他從上海回到「南坪鎮」發展,又讓泉州文旅發文感謝。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不過,這次李現飾演的男主角陳麥冬不僅接地氣,還有點兒「接地府」。

陳麥冬是一名殡儀師。

殡葬行業,近幾年在國産影視劇中佳作頻出,也讓“死亡”的可怖被逐漸消解。

《人生大事》《不虛此行》《三悅有了新工作》,分别聚焦殡葬師、寫悼詞的人、遺體整容師。

朱一龍、胡歌、周依然飾演的主角,氣質相似,喪中又暗夾力量。

本劇中李現飾演的陳麥冬,也同樣如此。

嚴肅、冷峻、生人勿近。

直到他在高鐵上遇到了回鄉休假的莊潔(周雨彤 飾)。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此次周雨彤的角色,仍然是打勞工一枚。

莊潔拼命在上海打拼,身處内卷嚴重的醫療器械公司,年紀輕輕就成為金牌銷售。

她言笑晏晏,左右逢源,堪比社交悍匪,就連在病床上也要social護士醫生。

試圖讓繁華都市賞給她一席之地。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直到醫生下了死指令,要她在手術後休息一陣。

于是她回了老家南坪鎮,并于高鐵上邂逅了高中同學陳麥冬。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鏡頭一轉回到數年前。

少年麥冬是《有風》裡的阿遠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兩人自高中時就雙向暗戀,互相救贖。

莊潔高中時因一場車禍失去了父親,也失去了左小腿。

她靠拐杖行走,沉默又自卑。

陳麥冬高中時,父母離異鬧的很難看,他跟奶奶一起生活。

也正是以,陳麥冬打架鬥毆,自甘堕落成為“不良少年”。

他靠拳頭行走,冷漠又乖戾。

兩人的交集源于一次廁所的交鋒。

陳麥冬搶了莊潔的拐杖,與嚼舌根的小混混打架,滿臉挂彩卻猶如勝利的将軍。

他告訴莊潔——

拐杖也可以是武器。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但年少的暗戀,結束于莊潔的不告而别,她轉學了。

再一次相見,就是多年後的高鐵上。

彼時,莊潔一改小時候的孤僻,笑容明媚,生機勃勃。

但在陳麥冬的眼裡,則隻餘「輕浮」二字。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小鎮不大,兩人擡頭不見低頭見,自然交集變多。

少時的心動再次浮現,加上陳麥冬奶奶的助攻,暧昧與試探在兩個成年人之間遊蕩。

但兩人也都明白,莊潔是要走的。

于是一個撩上天,一個不接招。

一個故作輕浮,一個認真克制。

恪守男徳陳麥冬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但在突然得知莊潔要回上海時,陳麥冬還是沒忍住,來到車站送莊潔。

單身男女離别在即,荷爾蒙作祟,自然容易上頭。

在高鐵走廊處,莊潔強吻了陳麥冬,陳麥冬也低頭加深了這個吻。

随着列車的飛馳而過,兩人再次分别。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衆所周不知,小鎮無秘密可言。

一時間「陳麥冬和漂亮女人車站激吻」的新聞,上了小鎮頭條。

莊潔一走了之,遠隔千裡手機一關,不受影響。

陳麥冬可是小鎮名人,鎮上人八卦起來要人命,氣的陳麥冬拉黑了莊潔。

而莊潔也未曾想到,他與故鄉,很快再見。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露水情緣比紙薄

「故鄉」與「他鄉」,是一個古老的命題。

從古至今,有多少離鄉的遊子,就有多少鄉愁待抒發。

但近幾年,「逃離大都市」的風吹到了影視劇裡。

從日韓劇先開始,《凪的新生活》、《什麼都不想做》、《歡迎回到三達裡》。

再到國産劇,《去有風的地方》、《故鄉别來無恙》。

返鄉動機都很一緻,大城市太累,想要逃離。

韓劇《什麼都不想做》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但《春色寄情人》裡的莊潔不一樣,她喜歡上海。

也許正如那句“鄉愁是屬于男人的奧德賽,逃離是刻進女性身體裡的史詩”。

莊潔自考到上海的第一天起,就決心要在上海紮根,要去看更高、更遠的風景。

她喜歡上海的路,上海的橋,上海的高樓。

但更喜歡的,是在上海的自己。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縣城沒有人脈寸步難行,但大城市規則清晰可見。

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向上爬,沒人會盯着她的腿,也沒人會因為30+而催她。

高鐵上的吻不過是一時沉淪,她還要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但如果編劇這麼寫,就變成了一部大女主的奮鬥史。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于是,編劇給莊潔安排了重重一擊。

莊潔的繼父,因意外突然離世。

上海節奏快,時間金貴,沒人會為了你的眼淚駐足。

編劇僅用寥寥閑筆,一個鏡頭,就把大城市的冷漠寫盡。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莊潔不得不整理悲傷,再次暫抛上海的工作,回鄉與弟弟妹妹一起料理繼父的後事。

這次莊潔停留的時間更長,與陳麥冬之間的羁絆也更加深刻。

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權衡與取舍。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比如,莊潔會在親熱期間突然朝陳麥冬發火,這種情緒看似莫名其妙。

但實則源于莊潔的自卑,她曾因醜陋的假肢端被前男友厭棄。

這也是一種PTSD。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比如,莊潔的母親會因為她與陳麥冬交往而陰陽怪氣。

這不隻因陳麥冬的原生家庭、少年桀骜,也源于對女兒的保護。

畢竟在老一輩眼裡,露水情緣吃虧的到底是女孩。

特别是在小鎮上,吐沫星子淹死人,名聲比金還貴。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再比如,莊潔的自我抉擇。

我們讴歌純粹的愛,是因為現實中絕大多數的愛,都是欲望與克制,心動與權衡。

本劇中的女主角不是一腔熱血的戀愛腦,反而是“不完美女友”。

她很清醒:“我确實很喜歡陳麥冬,但我更喜歡上海,和我自己”。

夫妻先愛己。

這讓莊潔這個人物更具張力,魅力大增。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不妨我明寫春詩

當然,除了男女主的互撩拉扯以外,這部劇不僅局限于愛情、返鄉。

它隻有21集的體量,卻用了大篇幅來描述“死亡”。

這和《去有風的地方》很相似,同樣是親朋的驟然離世,同樣是李現(陳麥冬、謝之遙)來描述死亡。

謝之遙說——

“當你說出她名字的時候,她就存在着。”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陳麥冬說——

“生命并不會消失,隻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當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科學家們曾有過一種猜測,你身體裡的億萬個原子開始疏遠,不再受制于人類的形态。構成人身體的零件像毛衣一樣被拆開,伴随着人的最後一次呼吸,這些原子開始分解,融入周圍的土地。原子形成了新的組織方式,它們成為了散尾葵的葉子,帶斑點的蝸牛、玉米核、甲蟲的上颚,甚至是鳥尾巴上的一根羽毛。但這些原子,每一顆都攜帶着之前的标記,是以,生命并不會消失,隻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死亡的故事》大衛·伊格曼

借着「死亡」,劇中還緩緩鋪開了一對兒老閨蜜幾十年的友情。

陳奶奶雷厲風行,林奶奶溫柔小意。

兩人70歲了還能在一起吹蠟燭過生日喝大酒,能手拉手漫步鄉間。

陳奶奶喚林奶奶為林妹妹,林奶奶還會用塔羅牌哄騙陳奶奶,時髦又好笑。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林奶奶的一生,在小鎮上也頗具傳奇色彩。

她年輕時談過轟轟烈烈的戀愛,男朋友因故去世後,她終生未婚。

開一間寵物醫院,侍弄花草,潇灑一生。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劇中還消解了許多刻闆印象。

比如,以往提到殡葬師,大家總覺晦氣,低人一等。

但在本劇中陳麥冬在鎮上受人尊敬,宴席上坐主桌,家屬交談言語間多有感謝。

甚至在相親市場都是香饽饽。

畢竟殡葬師可是事業編,競争也是很激烈的。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還有莊潔的殘疾。

劇中設定了對照組,有位患骨癌的年輕人,不截肢就要死。

可他難以接受自己的殘疾身份,甚至想要選擇死亡。

再看莊潔,她年少時差點就與鄰村的殘障男孩訂婚,渾渾噩噩度過此生。

但她偏不妥協,而是用十幾年的時間,将拐杖打磨成武器,指向生活。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不由得想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幸存者,短視訊部落客「春遊哥哥」。

她在11歲時因汶川地震失去右腿,在21歲時站在首屆汶川馬拉松的起跑線。

“生命久如暗室,不妨我明寫春詩。”

她說,我也有「光」腿神器。

性張力拉滿,收視又爆了 !

其實看到最後,《春色寄情人》不像《去有風的地方》,它不是一部治愈劇。

它不完美,因為它就是我們的生活。

讓人痛哭,也讓人堅強,還想教會人們怎麼去愛。

最後用林奶奶信中所寫贈予大家——

你要穿幹淨的衣服,吃熱騰騰的飯菜。

願你餘生所有的珍惜,都不要靠失去來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