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幕鄉:新風易舊俗 文明添新景

作者:鹹安區融媒體中心

最美風景是文明。近年來,大幕鄉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大力弘揚文明鄉風,讓文明新風徐徐吹遍田野大地。

崇儉戒奢培育文明好風俗

天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随禮泛濫等陳規陋習,讓農村基層群衆苦不堪言,但受“習俗”和“面子”的裹挾,往往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這不僅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損害了農村社會風氣,影響到老百姓的價值觀和幸福感。

為此,各村(社群)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廣泛下沉開展宣傳,落實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制度,大力整治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風氣,及時刹住“歪風邪氣”,讓農村群衆保住“面子”,留住“裡子”。

“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傳家風、頌美德,樹婚約新風……”在剛剛過去的櫻花文化旅遊活動中,一場集體婚禮在大幕鄉東源村櫻花谷盛大啟幕,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16對新人共執婚書,齊誦結婚誓詞和《婚俗新風倡議書》,并共同執筆落款簽名留印,簡樸大方的婚禮不乏滿滿的儀式感,新人們用實際行動告别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婚俗陋習,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确的婚戀觀、家庭觀。

大幕鄉:新風易舊俗 文明添新景

“櫻花下的集體婚禮浪漫至極,婚事新辦簡辦的和諧氛圍讓人印象深刻,讓我們體會到文明婚嫁風潮的價值和意義。”參與活動的一位新娘表示。

此外,大幕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積極強化文明教化功能,充分發揮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示範帶動作用,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媳”“鄰裡好人”等評選表彰活動以及群衆身邊的“道德模範”“文明先鋒”來教化、觸動群衆,進一步營造崇簡尚德、踐行文明的濃厚氛圍。

山歌民俗營造文明好氛圍

紙牌、麻将在農村盛行已久,農閑時,大家聚在一起,打上幾圈麻将,聊聊家常,加深情感。但随着麻将日漸成為一種“風氣”,從一項娛樂休閑活動演變成賭博,讓許多人在麻将桌上與昔日好友争得面紅耳赤,一夜之間“散盡家财”,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給農村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為了讓老百姓告别“麻将桌”,踐行更加健康向上的娛樂方式,大幕鄉堅持疏堵結合,不僅在嚴查嚴打賭博上重拳出擊,還在以文化人下足功夫,用“良俗”抵制“陋習”。

在大幕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組織下,一支頗具特色的“燈歌”隊伍逐漸壯大。每當夜幕降臨,在大幕鄉文化廣場都能聽到歡快活潑的山歌聲。高昂的旋律和飛舞的花鞭彩花,吸引了大批群衆圍觀參與。

大幕鄉:新風易舊俗 文明添新景

“我們每晚義務進行廣場舞教學,制作的簡易花鞭就擺在一旁,想跳的就可以直接加入。”文化站站長陳嬌霞表示,隊員們志願到山上收集水竹子,并到街上購買膠帶和彩帶,同心協力制作了200餘根簡易花鞭棍,為了友善村民能夠更快地參與進來,“我們邀請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專門簡化舞蹈動作。”随着加入的群衆日益增加,“燈哪燈·打花鞭”也在整條街道盛行開來,“上了牌桌愁眉苦臉,跳起舞來身心愉悅”,“燈歌舞”不僅讓老百姓告别了“賭桌”,還讓山歌民俗這張農村“文化名片”更加閃亮。

文藝宣講唱響文明好聲音

推進移風易俗重在轉變觀念,讓農村根深蒂固的“陳規陋習”徹底得到遏制,抓好基層宣講是重要“利器”。

“聽不懂,不願聽”,艱深晦澀的理論文字讓本就文化素質不高的基層群衆喪失了積極性。為了讓宣講“接地氣”“冒熱氣”,大幕鄉把宣講融入惠民服務、文化生活、情景體驗等,着力在提升宣講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上下功夫,将宣講内容嵌入到具有民俗特色的文藝節目之中,創作推出一批獨幕喜劇、情景劇、花燈歌舞、相聲快闆、三句半等文藝宣講作品,在豐富群衆文化生活中推進移風易俗,成風化人。

大幕鄉井頭村唐望診是理論宣講隊的核心隊員,她所在的“文藝宣講團”最受群衆喜愛,其中《雲秀大幕清風揚》《移風易俗三句半》是她們的代表作,以文藝演出代替幹巴巴的書本文字,“老百姓看得開心,也聽得進去”。唐望診表示,針對一些老人婦女不會國語的情況,她們會采用方言俗語的形式進行内容編排。在大幕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指導下,從稭稈禁燒、生态環保、人居環境到鄰裡互助、文明禮儀,宣講内容不僅覆寫農村生活方方面面,宣講形式更是多種多樣。

為了讓宣講成效惠及更多群衆,她們結合群衆的工作和生活,将宣講舞台搬到了田間地頭、街頭巷尾,村灣文化廣場、樹下涼亭等,真正讓基層宣講“實”起來、“熱”起來、“活”起來。

大幕鄉:新風易舊俗 文明添新景

此外,大幕鄉還深挖基層宣講的源頭活水,将一些基層鄉賢、道德榜樣、緻富能人、五老人員、草根名嘴充實到宣講隊伍中來,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理論傳播隊伍,建設起多支懂百姓情、說百姓話、有百姓味的宣講隊伍,不斷擴大宣講隊伍的覆寫面,使移風易俗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有溫度。

群策群力締造文明好風景

人居環境的好壞是衡量文明的基本尺度。近年來,大幕鄉以實作物質文明和公德心一體推進的“共同締造”為目标,持續優化人居環境,轉變村民衛生行為習慣,不斷重新整理着村灣顔值。

在大幕鄉雙垅村,文明風俗是一種鮮豔的美,從“一戶美”到“戶戶美”,從“戶戶美”到“村灣美”。“美麗庭院”帶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雙垅村村民陳來英家正處于村灣中心,以前家中的院子堆滿了雜物和柴火,放眼望去,淩亂不堪。在村幹部的引導下,陳來英試着買了幾株紅月季,沒想到一栽起來,品種越來越多,花樣也越來越豐富,院子也開始打掃得幹幹淨淨。村兩委趁熱打鐵,召開屋場會,發動群衆投工投勞,捐資捐物,搭建起了一個400平方米的共享花園,在村民們共同悉心照料下,不大的花園裡逐漸裝滿了整個“春天”。

大幕鄉:新風易舊俗 文明添新景

“在家推窗見綠,出門步步賞景。現在的大幕鄉雙垅村羅家垸,每個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停下來看兩眼,大家也自覺養成了愛護環境的習慣。”陳來英臉上挂滿了笑容。

而在大幕鄉井頭村,文明風俗則是一種同心同德的美。過去的井頭村環境惡劣,糾紛不少。為此,村兩委多次召開屋場會,與村民們共同商讨如何擺脫窘境。同時還組織村灣婦女兒童前往黃岡紅安進行參觀學習,并結合黨員分類管理,通過發動黨員,探索建立“自治+共治”的共管體系,因地制宜制定了農戶“門前三包”和保潔員責任制,采取黨員認領帶頭管、公益性崗位專門管、群衆就近義務管等方式,讓村灣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一個個實事項目也接連拍闆定案。

大幕鄉:新風易舊俗 文明添新景

截至目前,村民們讓地約4000平方米,投工投勞460餘人次,改建完成了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600平方米的生态停車場,修建了6處“微綠地”和2處“口袋公園”。在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小村莊最終完成了華麗蛻變,村民沖突少了,歡笑多了,産業也逐漸發展了起來。

移風易俗引領風尚,文明新風浸潤人心。随着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推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不講闊氣比排場、不搞封建迷信”的文明新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大幕人的共識。大幕鄉将繼續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力度,圍繞發展所需、群衆所盼,動員群衆廣泛參與自治,持續推動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

(通訊員:吳賽 編輯:劉正傑 責編:陳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