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作者:狂人說史

戰火硝煙随北風徐徐吹拂,大漢江山的未來正在這一役一役的征戰中苦苦掙紮。建安二十四年,三分歸晉的局面已現雛形,魏、蜀、吳三足鼎力漸趨明朗。而這一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暗自決定,要讓蜀國從三分之一的地盤上突圍而出,一雪當年劉備伐吳失利的阙恥,奪回曹魏所據的關中地區。于是他在當年寫下了《出師表》,悲壯恢宏的詞藻飽含了他要實作“九垓”偉業的決心。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蜀漢為何遲遲未能北上抗衡曹魏?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先主劉備去世得太早,二是諸葛亮固然智勇兼備,但終究更擅于運籌帷幄,未曾真正将萬夫不當之勇發揮到極緻。不過諸葛亮終于下定決心了,他相信憑着蜀地充足的資源和人口,再加上自己的智謀,隻要一旦與魏軍交手,必能小勝即可,然後循序漸進,最終攻下關中,威脅東吳,與曹魏一決雌雄。

可誰曾想,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陷入了泥淖之中,一去不複返,簡直就是場徹頭徹尾的慘敗。

北伐之前,諸葛亮對當時形勢做了精心部署。他首先讓趙雲佯攻關中,吸引曹魏主力;自己則率領主力進攻祁山,切斷敵軍後路。起初一切順利,隴右五郡中有三郡聞風而降,敵軍無暇兼顧,諸葛亮一路高歌猛進,曹魏朝野震驚,緊急調兵遣将應對。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不過曹睿調兵于禀确有過人的眼力。派曹真抗擊趙雲的佯攻部隊,顯然是将軍中的佼佼者;而讓張郃親自抵禦諸葛亮的主力部隊,更彰顯了重視程度。最為關鍵的是,張郃被指令必須拿下街亭這個咽喉要地。諸葛亮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派遣親信馬谡前去堅守。

馬谡可謂是諸葛亮最心腹的将領了,是以丞相一而再再而三地囑咐他要謹慎對敵,并分派高翔、魏延在街亭左右兩翼接應。諸葛亮雖然對馬谡有着無與倫比的信任,但顯然也有些隐隐的擔憂,直覺告訴他,這次戰役恐怕難免有些損失。

果不其然,馬谡的自負導緻了這次戰役最為關鍵的失利。他不聽軍師王平的勸阻,硬是把軍隊駐紮在一座孤立無援的山頭上。等張郃英勇智昏地包圍了馬谡的駐地,切斷其水源補給,馬谡一夥便陷入了幾近絕境。無奈之下,馬谡隻得自己逃走,将軍權移交給了吳然。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就在馬谡兵敗如山倒的同時,趙雲在褒斜道也遭遇了曹真軍隊的瘋狂反撲。由于諸葛亮隻給了他寥寥數千人馬,根本無力與曹真大軍抗衡。而高翔、魏延兩軍也分别遭到了郭淮、張郃的阻擊,形同虛設。整個北伐大捷的有利形勢,就這樣一瀉千裡,頃刻間化為烏有。

諸葛亮雖然還試圖取了西縣,奪回點面子,但無疑這次北伐已是徹底的潰敗。唉聲歎氣之餘,他不得不痛下決心,嚴懲馬谡等數人以肅軍紀,斬首的包括馬谡、張休、李盛三位将軍,再加上一戰中陣亡的陽群、丁力、馬玉、閻芝、白壽、劉郃、鄧銅,以及不久後郁郁而終的趙雲,總共就是11位大将折了這一役。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單是将軍就損失了這麼多,更不用說各級校尉官也有七十多人戰死沙場了。這支本已基礎薄弱的蜀軍,就這樣一下子打掉了家底,真可謂是失去了繼續作戰的根本。尤其趙雲的離世,對諸葛亮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将軍,是先主劉備最後的心腹大将,諸葛亮視他如至寶,本想借他的威望和閱曆維護軍心。可誰料,連趙雲也在這役中被降了軍職,喪失了鬥志,最終萬念俱灰而死。

有評論說,諸葛亮自己也自貶了三級軍銜,算是對此次失利負了責。隻不過,他依舊是蜀漢的最高軍事統帥,掌控着大權于股掌之間,自貶三級又算得了什麼?可趙雲卻備嘗了這酸楚的代價啊。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其實仔細考慮,諸葛亮損失了這11位将軍,其中可有不少是有望成為蜀漢新一代棟梁的人才。陽群、丁力、馬玉都是麾下的新銳之師,怎料就這樣隕落了?閻芝雖年紀不小,卻頗有成為趙雲和關羽接班人的潛力,白壽、劉郃同樣事業才酷兵,更不必說馬谡、張休、李盛這些已是諸葛亮親信的心腹人物。

諸葛亮或許正因為意識到第一次北伐損失嚴重的問題,才會在四年之後再接連發起了四次北伐,孜孜不倦地向曹魏發起沖擊。他似乎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徹底摧毀曹魏,奪回關中失去的疆土。

第二次北伐(229年),諸葛亮進駐陰平,切斷了曹魏關中和東部的聯系。不過很快曹休和夏侯淵兩路曹魏大軍就逼近了,諸葛亮隻能留下關羽固守陰平,自己退回漢中,結果關羽被殺,陰平失守,蜀漢又陷入了被動。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第三次北伐(231年),諸葛亮親征武都,直撲大敵腹心,一舉取得了清平、樂番、劍閣等20餘城池。如果此時孫權不起了異心,諸葛亮說不定就能一舉攻下關中,但蜀吳聯盟破裂,曹魏增援來到,諸葛亮隻能暫時退卻。

第四次北伐(234年),諸葛亮直搗黃龍,企圖直取長安。不料卻陷入苻堅殘餘割據勢力苻生的重重阻擊,曹魏軍隊也趕到會合,諸葛亮損失慘重,不得不望風而逃。

最後一次北伐是在237年,諸葛亮年已七十有五,卻仍然親率大軍再次出征武都。可就在攻打武都的關鍵時刻,這位才智過人的軍事天才卻染上了瘧疾,不久就與世長辭了。臨終前他對兒子諸葛瞻說:“我為國家效力二十餘載,未盡其事業,真是罪過啊!”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大将,單看名單就能知道敗得有多慘

諸葛亮人生最大的夢想和夙願,終究未能如願以償。他在出生入死之際,想必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性所在。一方面他具有過人的智謀和遠見,可是另一方面,他終究缺乏真正的将門虎将氣概,無法親身督戰,缺乏在關鍵時刻掌控全局的能力。

北伐五次,蜀漢為之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除了那11位在第一次北伐中陣亡的大将,後來的幾次北伐同樣傷亡無數。關羽、馬超、黃魂、費祎、費詩等一個個扛鼎之才,無一幸免。待到諸葛亮駕崩時,蜀漢的人才凋零已是不可收拾。

諸葛亮一生都在為了統一天下而奔波,可他的孜孜以求,反倒加快了蜀漢的覆亡步伐。短短幾年後,蜀漢就被曹魏徹底滅亡,留給後人的隻有一段悲壯的史詩。有人稱諸葛亮是政治家,有人稱他是軍事家,也有人說他是文人,其實他自己也很難說清自己到底是哪一種,或許他就是個浪漫主義者,或者說是個追求理想主義的人。

不過正是這種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才讓諸葛亮的一生如此傳奇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