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在2020年10月那個充滿詩意的深秋夜晚,85歲的谷建芬教授身披華麗的旗袍,端莊優雅地現身于中央電視台中秋節晚會璀璨的舞台之上。在其滔滔不絕的講述中,觀衆們得以深入了解到她那首經典名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背後扣人心弦的創作曆程。此時此刻,熱烈的掌聲如潮水般湧動,人們由衷欽佩這位曾飽受困厄但如今已譽滿中華的傑出女性。曆經風雨洗禮的面龐上閃爍着動人的光彩,仿佛在訴說着她那不凡的人生經曆。
然而,有多少人能夠想象得到,這位被譽為“音樂活化石”的長者,曾經走過的那段坎坷曲折、淚灑滿襟的非凡人生旅程呢?谷建芬教授誕生于1935年,祖籍山東省威海市。她的父母為了生計,在上世紀30年代遠赴東瀛經商。然而,随着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争,這一家子不得不在1941年無奈傳回祖國,定居在美麗的大連。
谷建芬教授自幼便顯露出對音樂的超凡天賦,她熱衷于欣賞蘇聯歌曲和舞蹈,并潛心學習了蘇式手風琴"巴揚"。新中國成立之後,她以驕人的成績考入東北音專,從此踏上了音樂學習的漫漫長路。畢業之際,她有幸被選派加入中央歌舞團,正式開啟了她的職業作曲生涯。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由于出身問題,18歲的谷建芬教授被迫下放到江蘇農村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那段時間,她遭受到了質疑和貶抑,但她并未是以而氣餒,反而更加勤奮地投入到歌曲創作之中。最終,她憑借卓越的作品赢得了廣泛贊譽,成為了中國流行樂壇的一顆璀璨明珠。
然而,她的音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加入中央歌舞團後,谷建芬教授懷着對音樂的無盡熱愛,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歌曲創作。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出身問題,她再次陷入了批鬥和貶抑的漩渦之中。
在這段人生的至暗時刻,正是她的丈夫邢波先生給予了她堅定的支援和鼓勵。1958年,谷建芬教授被下放農村期間,邢波先生堅決反對分手,他選擇與妻子共患難,共同度過那段艱苦的歲月。為了給妻子購置一副新的眼鏡,他不惜長途跋涉,從千裡之外的地方購買後連夜趕回北京,即使在火車上站立十幾個小時也毫無怨言。
正當谷建芬深受長久的離别之苦困擾,飽受抑郁症的煎熬之際,邢波始終如一地竭盡全力去幫助她,共同承擔生活的重壓。
面對種種質疑和冷嘲熱諷,谷建芬并未有絲毫退縮,反而與丈夫攜手并肩,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深入走訪各個著名學府及工廠,向廣大師生和勞工闡述自己的音樂創作理念。
他們為每位聆聽者分發了精心設計的問卷調查表,結果顯示,高達99%的受訪者對她創作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贊不絕口。
憑借堅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谷建芬成功克服重重困難,一鳴驚人。此後,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經典歌曲紛至沓來,如《那就是我》《燭光裡的媽媽》等等,皆在衆多知名歌手的精彩演繹之下廣受好評。
她還為諸多影視劇譜寫出家喻戶曉的主題曲,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曆史的天空》等等,無不展現出她卓越非凡的才華。
然而,谷建芬并未是以滿足。每當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她總是以自身的堅韌不拔去突破,最終在中國流行樂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輝煌業績。
2016年,她榮獲"終身成就獎",這無疑是對她一生傑出貢獻的至高無上的認可。
谷建芬有幸與深愛的丈夫邢波結為伉俪,這對最知心的伴侶自1951年相識以來,攜手度過了無數個風雨交加的日日夜夜。
每當谷建芬因為出身問題而陷入困境之時,邢波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與她共度艱難時光。
1958年,年僅18歲的谷建芬被下放到農村勞動改造,邢波含着淚水拒絕了分手,堅決要與妻子一同挺過這段艱苦歲月。為了給妻子購置一副嶄新的眼鏡,他不惜長途跋涉,從遠方購得後連夜趕回北京,即使在火車上站立十幾個小時也毫無怨言。
當谷建芬因長時間與兩個女兒分别而倍感抑郁痛苦時,邢波始終如一地全力支援,與妻子患難與共。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給予谷建芬無盡的精神鼓舞和力量。
回憶起那段與邢波從相識相知再到相戀的曆程,谷建芬的心中充滿了感慨。1951年,那時的她僅僅隻有16歲,卻已經深深被那個熱情四溢、活力無限的大男孩所吸引。為了讓這位心上人了解到他的深情厚意,邢波特地精心挑選了一本深邃神秘的深藍色布面日記本,作為他和建芬的訂婚禮物,這份珍貴無比的禮物至今仍然被谷建芬妥善珍藏。
婚後的日子裡,他們二人一同孕育了兩朵美麗的花骨朵——她們分别是長女谷嬰和小女兒谷千惠。盡管家庭條件并不富裕,但邢波和谷建芬始終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彼此之間那份深厚的愛情。每當工作繁忙之際,谷建芬總會親手為丈夫和孩子們編織溫暖的毛衣毛褲,并為他們縫制精美的節日新裝。然而,當兩個女兒出嫁之後,谷建芬将所有的愛與關懷都傾注于音樂事業和培育學生之上,幾乎忽略了年事漸高的丈夫邢波。直到他年逾八旬離開人世,谷建芬才痛徹心扉地意識到這份遺憾。
1984年,已經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谷建芬并未是以停下腳步。為了将音樂事業推向新的高峰,她毅然決定創辦“谷建芬聲樂教育訓練班”,無私地為廣大熱愛音樂的人們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
最初,這家聲樂教育訓練班隻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民辦小班,既沒有固定的授課地點,也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援。然而,憑借着谷建芬對音樂事業的堅定信念和丈夫邢波的全力支援,這家教育訓練班迅速崛起,名聲大噪。無數懷揣音樂夢想的年輕人紛紛湧入其中,渴望得到專業的教育訓練指導。
經過不懈努力,在谷建芬聲樂教育訓練班的精心培育下,毛阿敏、那英、萬山紅、解曉東、蘇紅等一批歌壇新星如雨後春筍般嶄露頭角。記憶中的他們,總是充滿了激情與夢想,在谷建芬的悉心指導下,他們深入研究聲樂藝術,不斷追求事業的進步。
然而,對于谷建芬和邢波夫婦而言,音樂事業無疑是至高無上的,即使他們在無意間忽視了兩個寶貝女兒的成長過程。在女兒谷嬰的回憶中,母親總是一大早便離家前往學校,直至深夜十點才能回家。
縱使在周末時光,谷建芬仍然時常滿負荷工作,因為她需要額外的時間來指導她的學生。
2004年,已屆古稀之齡的谷建芬,不可思議地得知有幸成為全國少兒歌曲大賽評審團成員。當她目睹五六歲的孩子演唱成年人的情歌,她深深體會到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忽略。
就在那時,她仿佛從心底湧起了使命感,決意傾盡心力為孩子們創作卓越的音樂作品。被各路歌手盛情邀請,甚至開出豐厚的薪酬,谷建芬卻堅定地拒絕了他們,全神貫注地研究古詩詞中的哲學内涵。
自2005年至2013年期間,盡管身體狀況日益惡化,谷建芬依然堅持不懈地投入到兒童歌曲的創作之中。她将目光投向了博大精深的古典詩詞寶庫,精心挑選出如《春眠不覺曉》《靜夜思》等家喻戶曉的佳作,為它們譜寫出動人的旋律,并将這些作品命名為《新歌學堂》。
在此過程中,谷建芬遭受了人生中最為沉重的打擊。2015年,她摯愛的丈夫邢波離世,僅僅八個月之後,她最疼愛的小女兒谷千惠也因病撒手人寰。
谷建芬陷入了無盡的痛苦與哀傷,曾一度飽受抑郁症的困擾。幸運的是,她得到了女兒谷嬰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支援,在女兒的陪伴下,她漸漸走出了陰霾。
然而,失去親人的悲恸絕非常人所能承受。盡管如此,谷建芬并未被打倒,而是将痛苦轉化為内心的力量,最終在2018年成功完成了《新歌學堂》50首兒童歌曲的創作。
面對亡夫的遺像,她含着淚水說:"老邢,我已經完成了《新歌學堂》的所有歌曲創作,願你在天堂安息。"
創作完《新歌學堂》後,谷建芬并未滿足于此,她走遍全國各地的學校,積極推廣這部優秀的兒童歌曲系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盡管已是耄耋之年,但谷建芬依舊保持着充沛的精力、靈活的思維。每當她出行之際,長女谷嬰總會細心地陪同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拂。
在2022年3月份,谷建芬以87歲的高齡仍然保持了健康的體魄。不僅如此,盡管她的愛女谷千惠已不幸去世,但是女婿谷利行以及兩個活潑可愛的外孫女仍然常來探望,為谷建芬送去無盡的家庭溫馨。
回顧谷建芬漫長且輝煌的藝術生涯,她創作了數千首廣受歡迎的佳作,為中國流行樂壇注入了璀璨的光芒。她的歌聲不僅滋潤了幾代人的心靈,更為中國樂壇孕育出了衆多傑出的新人,例如毛阿敏、那英、萬山紅等人,共同書寫了中國樂壇嶄新的輝煌篇章。
然而,這位被譽為“音樂界活化石”的才女,一生卻過着極為簡樸的生活。她所創作的歌曲,歌手們隻需演唱一次便可獲得數十萬元的收益,而她自己所得的報酬卻僅有區區六十餘元。盡管如此,谷建芬對于金錢并未産生絲毫的貪念。
正如“細品名人”欄目所贊美的那樣,谷建芬無疑是流行樂壇的巨匠,她憑借自身的力量為這片樂土培育出了半壁江山的繁榮景象。然而,她的一生同樣充滿了艱辛與掙紮,甚至連母校都曾指責她“給學校抹黑”。
然而,正是這份對音樂事業的堅定信念,支撐着谷建芬度過了無數艱難險阻。她用音符譜寫的,不僅僅是動人的旋律,更是自己的人生曆程。即使在晚年,當失去至親的痛苦幾乎将她壓倒之時,她仍未放棄對音樂的熱愛,最終完成了兒童歌曲系列的創作。
人生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谷建芬雖一生清貧,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卻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她的音樂人生可謂精彩紛呈,值得我們永久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