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方最高層訪歐後,立陶宛的對華态度也變了,準備為台代表處改名

作者:有鳳Talk

近日,此前曾毫不掩飾其“反華”立場的立陶宛突然轉變了對華态度。其總統瑙塞達對外宣稱,立陶宛想穩定對華關系,是以有必要改變“台灣代表處”的名稱了。而這樣頗具對華示好的友好表态,不可謂不罕見。#軍史觀察團#

畢竟,自立陶宛允許設立所謂的“台灣代表處”以來,從該國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再到瑙塞達曾多次叫嚣不會改名。而類似的代表處,往往都是以“台北”為名。可見,立陶宛堅持使用該名稱,就是想要制造“一中一台”。基于這樣的情況,中立關系過去幾年一再惡化。

中方最高層訪歐後,立陶宛的對華态度也變了,準備為台代表處改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立關系惡化,兩國的貿易也大受影響,這一度讓本就經濟慘淡的立陶宛雪上加霜。此前,立陶宛也曾多次對華釋放緩和關系的信号。但遺憾的是,由于立陶宛總是無法或者說不願意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面拿出應有的态度,這也導緻兩國關系的改善始終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

至于立陶宛為何在這個時候一改強硬的對華态度,應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方最高層近期通路了法國等歐洲三國。而在立陶宛看來,這應該就是一種風向标。簡單來說就是,經過此次通路,至少短時間内,中歐關系應該會維持在一種穩定局面。立陶宛過去在對華關系上的倚仗,主要就是美國和歐盟。顯而易見的是,目前美國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俄烏和巴以沖突,以及國内大選等等,自然無力對立陶宛提供太多幫助。是以當立陶宛看到歐洲的風向就是與中國穩固關系後,立陶宛也隻能順應大勢。否則,一旦立陶宛制造雜音,歐盟為確定中歐關系穩定,甚至有可能将直接對立陶宛進行敲打。

其次,在安全問題上,立陶宛目前也顯得有些孤立無援。一方面,俄羅斯近日已經向立陶宛發出了非常直白的警告,言明俄羅斯不排除将采取措施,回應堅持對俄敵對路線的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另一方面,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再次重申,如果他當選,對于那些不願意付錢的盟友隻能好自為之。這樣一來,一旦俄烏沖突繼續惡化,立陶宛的安全問題隻會變得更加沒有安全保障。我們推測,立陶宛這個時候對華示好,很可能就是企圖把中國當成了應對俄羅斯的退路。

中方最高層訪歐後,立陶宛的對華态度也變了,準備為台代表處改名

最後,立陶宛大選馬上來了。在該國經濟和安全都面臨嚴峻問題的情況下,對于瑙塞達來說,他想要拿出政績,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與中國改善關系。但從現實層面去看,瑙塞達目前的做法,其實更像是拿“台灣代表處”制造話題,而不是真的想跟中國恢複雙邊關系。

一方面,目前距離立陶宛大選隻有短短數天時間。這意味着,瑙塞達這個時候放出準備改名的風聲,很可能就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目前,瑙塞達的民調支援率維持在35%到45%之間,領先其他候選人排在第一。換句話說,瑙塞達對華示好,更多是為了確定大選不會出現意外。如果他維持這樣的支援率獲得連任,不見得就會真的付諸行動。

另一方面,按照正常邏輯,目前的中立關系本身就夠糟糕了,如果立陶宛真的有誠意與中國恢複關系,那自然需要拿出更多實際行動。無論怎麼看,立陶宛在改名以後再對華示好,也遠比目前隻是發表一些看起來友好的表态能夠獲得的收益更好。

正是如此,立陶宛目前采取的做法,其實有點類似于拖延戰術,立陶宛希望通過拿“台灣代表處”制造話題來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比如賴清德“520”就職典禮馬上就要來了,台當局為了拉攏立陶宛,未必不會拿出一些好處。此外,在這個過程中,立陶宛還能繼續觀望中歐關系,進而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調整。

中方最高層訪歐後,立陶宛的對華态度也變了,準備為台代表處改名

是以,立陶宛這個時候提出要為“台灣代表處”改名,其實不太可能會改變中立關系的現狀。相比之下,立陶宛的這一舉動,倒是讓台當局顯得有些着急了。比如台所謂“外事部門”在回應時就着重強調,聲稱該名稱是雙方審慎協商的結果。由此不難看出,在國際社會普遍支援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不管是立陶宛這樣的外部幹涉勢力,還是島内的“台獨”分裂勢力,他們其實都是如坐針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