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作者:烏鴉君的急救職場

在普通人的觀念裡,隻要上了高速,“油車”必然“完勝”電車。

畢竟,「電車續航短,高速裡程虛」,哪有資格和油車相提并論。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或許不盡然!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續航差異其實不大,但後者的用車體驗,卻完全超越前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搞清真實的用車情況就清楚了。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01 為啥續航差距不大

因為别說混動和增程汽車了,就算是純電,目前高速跑個400-500公裡也并不困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說高速“油車”秒殺“電車”,顯然不太現實。

畢竟,在真實的用車場景下,很少有人一口氣跑400公裡——就算你受得了,家人也要喘口氣,或者上個廁所。

基于這樣的場景,電車無非是順便充個電而已。

關鍵是,時間來到2024年,随着800v高壓充電的普及,電車的充電速度,已經非常快了。

幾乎能做到充電15分鐘,續航500km——面對這樣的效率,哪裡還有什麼裡程焦慮?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說白了,抛開幾年前的老車型,問問那些純電續航在600以上的車主,很少有人談起續航焦慮這件事。

即便在今年“五一”這樣的特殊情況,我所在的車友群,也沒人抱怨這個事。

有的車友,甚至在這5天假期裡,跑了3400多公裡,充了近400度電——有焦慮嗎?根本不存在。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要說焦慮,隻有一種情況:就是大把的油車車主,在為電車車主焦慮。

抛開這點,焦慮隻在道聽途說和誇大其詞的文章中——僅此而已。

另外,抛開續航差距不談,電車的體驗,也是遠超油車的。

02 用車體驗有多大

這還真不是瞎說,畢竟,在某豪車品牌中,單單一個座椅通風功能,就要70萬的選配費。

而20萬左右的電車,早就将這些正常的功能拉滿了。

關鍵在于,電車還提供了更優秀的車機互動,和更強大的智能駕駛系統。

以一個執行個體來說明,今年五一期間,我的朋友駕駛電車,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全程986公裡中,智能駕駛的使用比例高達96%。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這意味着,司機幾乎可以全程解放雙手,讓AI承擔開車的任務——想想這種惬意的狀态,油車如何匹敵呢?

别說那些老掉牙的自适應巡航、車道保持居中…等功能了,如果這些玩意有用,奧迪為啥要和華為合作呢?

另外,抛開智能駕駛不談,電車也可能讓自己和家人,在一場長途旅行中,不會感到乏味:

因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愛,可以看電視、喝冷飲,可以和ai探讨有趣的話題,了解沿途的知識。

甚至自己,還可以打開按摩,放下駕駛的疲憊,留下更多精力,給前方的風景。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像一個“移動的家”。

關鍵還不限于此,兩者間的成本差距,也是非常巨大。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03 成本差距能有多大?

雖然在高速公路上,油車能保持最佳的工況,油耗也低于城市出行。

但其經濟性仍與電車有着顯著差距——因為電費與油費之間的本質差異,根本難以彌補。

說白了就是,目前油價已達到8元/升,以正常SUV為例,每公裡油耗成本約為0.6元。

相比之下,即便以公共充電樁的電價計算,電車的運作成本每公裡也僅為0.2元。

此外,電車在保養和維護方面,成本也低于油車。畢竟,電車的簡單機械結構,減少了磨損。

這意味着在高速長跑後的保養成本和維護頻率,都大大低于燃油車。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例如,電車無需定期更換機油、火花塞等消耗品——這些是油車在頻繁使用後,必須進行的維護。

當然,很多人會談“電車省油,不省錢”這樣的陳腔濫調,但買電車的誰沒用過油車啊?就不要糊弄人了。

更殘酷的現實還在于:在二手車市場,5-6年的特斯拉仍然活躍在交易中,其保值率與同年份的奧迪A4L不相上下。

是以,别再談油車保值的老黃曆了,時代早變了。

關鍵是,随着新能源的滲透率越來越高,油車不僅不保值,售出可能都是難題。

畢竟,大家都換電車了,那些古董油車,能賣給誰呢?

跑一趟高速才知道,油車和電車的差距在哪:不是續航,是用車體驗

總的來說就是,别再扯什麼電車跑不了高速了,事實上電車跑高速比油車更優秀。

而且,現在的很多混動/增程汽車,綜合續航都到2000公裡了,遠遠超過油車。

在這樣的情況,體驗比油車好、續航也不差、成本還更低,油車還有多少優勢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