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藥劑科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是臨床常用藥物。“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出自《婦人明理論》,說丹參“補血生血,功過歸(當歸)、地(地黃);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川芎”。丹參主要化學成分有丹參酮、丹酚酸類、揮發油及無機元素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具有保護血管内皮細胞、抗心律失常、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微循環等作用。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藥理作用:丹參注射液有舒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的作用。丹素酮ⅡA磺酸鈉有增加冠脈血流量、擴張微血管、減慢心率及降低負性肌力等作用。丹參可解除微血管痙攣,增加微循環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靜脈血液瘀滞,改善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所緻的代謝障礙。丹參對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髒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2)對血小闆聚集和凝血功能的作用:丹參素具有抗體外血栓形成、抗血小闆聚集、抗内外凝血系統功能、減少血小闆、促進纖維蛋白原降解的作用。丹參酮II A磺酸鈉對多種原因引起的溶血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主要是減輕紅細胞的腫脹程度,增加紅細胞承受切向張力的能力。
(3)對呼吸系統的作用:丹參注射液可明顯抑制肺組織纖維化,減少肺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還可保護肺毛細血管内皮細胞和肺Ⅱ型上皮細胞,增加肺毛細血管血流量。
(4)對肝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丹參可使肝再生度、核分裂相指數、AFP檢出率增高,說明丹參有促進肝髒再生的作用,其機理可能與丹參改善肝髒的血液循環有關。
(5)調節組織的修複與再生作用:實驗性心肌梗死在經丹參制劑治療後,梗死區壞死心肌的清除較快、巨噬細胞活躍,纖維母細胞分化和膠原纖維形成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丹參可使骨折局部瘀血減輕,局部血循環改善,骨折愈合時間縮短,丹參對組織的修複和再生作用與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和局部血流動力學變化等的作用密切相關。
(6)抗惡性良性腫瘤作用:丹參具有明顯抑制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可增強抗癌藥物的作用效力。這可能與丹參調整惡性良性腫瘤宿主凝血-纖維-血小闆系統的功能紊亂及時宿主免疫系統的正性影響有關,丹參能明顯增強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樣作用。
(7)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丹參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抗驚厥作用,可明顯增強鎮靜藥的作用。能使大腦皮層自發活動振幅減小,抑制丘腦後核内痛放電、産生中樞性的鎮痛作用。
(8)性激素樣作用:丹參酮有雌激素樣活性,但作用比雌二醇弱,同時,丹參酮有明顯的抗丙酸睾丸酮的作用。
(9)抗潰瘍作用:丹參通過改善胃黏膜供血、增強胃黏膜的防禦因素,預防潰瘍産生或促進潰瘍的愈合。
(10)抗菌、抗炎作用:總丹參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藥菌株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丹參酮對多種原因所緻的關節腫脹有抑制作用,對腹膜炎有明顯的抗滲出作用,還可明顯降低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抑制溶酶的釋放,降低血中的PGF2a和PGE的水準,這是丹參抗炎的主要機制。
中藥屬性
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功效: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症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丹參中成藥主要包括丹參滴丸、丹參益心膠囊、丹參通腦膠囊、丹田降脂丸、芪參益氣滴丸、丹芎通脈顆粒、複方丹參片等,以及丹參飲片配伍的中藥,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避免擅自服用出現不良反應。
配伍禁忌
(1)丹參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闆聚集的作用,已被作為冠心病患者治療的基本藥物。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療作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則有可能導緻出血時間延長,甚至出血。丹參也具有抑制血小闆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将丹參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這相當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藥物劑量,容易導緻出血。服用華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應當小心,同時服用丹參也可能會導緻出血。
(2)阿托品可加快心率,與丹參合用時阿托品能阻斷丹參所具有的降低血壓效應,進而減輕丹參的藥效。
(3)維生素C注射液與丹參注射液混合後,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導緻兩藥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濁。
(4)維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參有抗凝、抗血小闆聚集作用,兩者作用相反。
(5)丹參片所含的活性物質與維生素B6或B1合用時,可産生沉澱,降低藥物療效。
(6)鈣劑:氯化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鈣劑與丹參合用時,可結合生成鞣酸鹽沉澱物,不易被吸收。
(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