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已經開啟,上個世紀的很多記憶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腦海,但有兩件事是所有國人都難以忘懷的,那就是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9年澳門回歸。1842年簽署的《南京條約》讓香港淪為了殖民地,187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又讓澳門淪為了殖民地。
在20世紀末,香港和澳門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祖國的統一大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中國共産黨對中華民族作出的曆史性的貢獻。
然而,還有一些曆史上屬于大陸的領土至今也未能回歸,海參崴就是其中一個,它位于亞洲的東北部,現在隸屬于俄羅斯。崴在漢語裡是“窪”的意思,因為這裡生産海參,是以叫海參崴。
漢語的意思是“海邊的小漁村”,這本就是要一個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名字。不過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統治東方”。
從海參崴的名字中,我們也能洞悉它曆史的一二。為何都是被割讓,九龍能夠收回,海參崴卻至今沒能收回?
曆史演變
海參崴隸屬于中國的最早史料記錄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後來的遼、金、元史料中也能找到相關的記載,海參崴被割讓的曆史記錄也十分的清晰。
1860年簽訂的《北京條約》中把烏蘇裡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割讓給俄國,在軟弱無能的晚清政府統治之下,中國淪落到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
中國領土,寸土不讓,為了能收複海參崴,大陸也曾經做過多方的努力。新中國成立之初,和蘇聯的關系十分和諧,是以兩國的國土争端問題暫時被擱置,兩國都一心一意的發展社會主義。
中蘇兩國的邊界談判從1964年2月開始,直至2004年10月結束,在長達40年的談判過程中,中國一直緻力于維護領土的完整,但其中的因素又錯綜複雜,最終中俄兩國簽訂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兩國之間的關于國土界定的曆史遺留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不過在1991年的中蘇兩國界線的界定中,海參崴就已經成了國際上公認的俄羅斯領土。人口和面積都不算太大的海參崴卻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是以對于俄羅斯而言意義非常重大。它既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俄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2020年7月2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官方微網誌:今天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紀念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曆史始于1860年,當時俄羅斯人在這裡建立了軍事港口,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為“統治東方”)。
海參崴原本就屬于中國,這條微網誌惹怒了很多的中國網友,海參崴是俄羅斯的領土雖然被國際公認,但這樣做就是揭中國人的傷疤。
現實原因
至于海參崴什麼不能像九龍一樣收回,其中之一就與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軍事地位有關。
海參崴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隻有中國、俄羅斯、南韓和北韓,南韓和北韓是兩個比較小的島國,與其也不緊鄰,它隻對中國和俄羅斯有實際意義,也便于統治和管轄。
九龍就不一樣了,它是英國的殖民地,與英國國土相隔萬裡,英國想要長期的占有香港,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就決定了其困難較大,平時的管理和統治常常陷入鞭長莫及的無奈。如果香港發生較大的變動,英國想要救援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假如香港與英國的國土也是毗鄰,那麼收複香港也絕非易事。
九龍和海參崴還有一個本質的不同,那就是割讓與租借。雖然兩個地方都是通過簽訂條約的形式脫離了中國的管轄,但條款内容卻有着本質的差別。
割讓就是把國土給了對方,自己再也沒有了所有權,而租借隻是暫時将使用權交與對方,所有權依然還在中國政府手中。租借是有時間的,隻要時間一到,大陸政府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收回,而割讓則是無期限的。
單憑這一點,俄羅斯就獲得了絕對的國際支援。很多愛國人士對海參崴不能收複一直心有不甘,但這也不能全完怪現在的政府。如果要怪,就怪晚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緻使我泱泱華夏的國土被列強巧取豪奪。落後就要挨打,我們隻能時刻不忘這一血的教訓,時刻自強才能再不被列強魚肉。
也有人提出過動用武力收回海參崴,但鑒于目前的國際形勢和雙方國家的實力對比,顯然是不現實的。弱國無外交,這是幾千年曆史的一個鐵律,我過在國力強盛的時候,也擴張過自己的版圖,比如唐朝。
海參崴的問題就比較特殊,不管是在蘇聯時期還是在現在的俄羅斯,綜合國力都很強大,中國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跟老牌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還是略顯不足,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動用武力是不明智之舉。
自強自立
即便中國再經過數年的發展,綜合國力提升到能與俄羅斯抗衡的地步,中國也不能使用武力,準确地說是中國也不能首先發起戰争。
大陸一直強調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在各種國際場合也一再重申中國絕不稱霸。再者說,中國與俄羅斯的曆史關系太複雜,如果這兩個國土接壤的兩個大國之間燃起戰火,後果可能是世界格局的動蕩。兩國陷入戰争,很有可能給其他隔岸觀火國家可乘之機。
綜上所述,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收回海參崴是不可能的,動用武力一是沒有絕對的獲勝把握,二是不符合大陸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如果想通過外交手段,和平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又沒有理由,因為海參崴不同于九龍的租借,它是割讓。
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熟悉曆史的愛國人士看着地圖上曾經屬于中國的那些領土痛心疾首,我們都知道那些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是喪權辱國的,可我們卻不能改變曆史。
我們在痛罵列強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晚清政府的盲目自大與國家發展嚴重滞後才是導緻國土淪喪的根本原因。
不僅是海參崴,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他們都曾經是大陸的領土。在大陸官方網權威的地圖上,俄羅斯的一些城市都必須标注中國的名稱: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海參崴、烏蘇裡斯克是雙城子、哈巴羅夫斯克是伯力、布拉戈維申斯克是海蘭泡、薩哈林島是庫頁島、涅爾琴斯克是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是廟街、斯塔諾夫山脈是外興安嶺。
希望吾輩及後輩永遠不要忘記這些城市的中國名稱,有朝一日國家強大,世界格局風雲再變時,再複泱泱華夏大國疆土。
小結:
曆史不能更改,我們隻能往前看,海參崴的問題對于所有的國人來說都個莫大的遺憾。痛定思痛,海參崴不能像九龍一樣收回,有它特定的曆史原因,但我們不能忘了它曾經屬于中國。為何都是被割讓,九龍能夠收回,海參崴卻至今沒能收回?希望在海參崴沒有收複之前,這個問題永遠都有人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