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作者:陳總006688

大明王朝中央集權統治時期,皇族鬥争一觸即發。身為皇帝的侄子朱瞻基,竟然下令用殘暴手段将叔父朱高煦活活燒死。這令人不禁質疑,一代漢王為何遭此殘酷對待?朱高煦真如史書所載那般罪大惡極嗎?還是說,這位可憐的王公其實也曾有過不為人知的苦衷?一個王爺最終為何陷入如此悲慘的境地,值得我們追根究底。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一、王爺出身,命途多舛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朱高煦谥号廓宗,出生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他的生母徐皇後乃是明成祖朱棣的正宮娘娘。朱高煦自小便頗受朱棣的疼愛,當年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朱棣也隻不過是個藩王。那個時候的朱高煦尚無人能料及到他的未來命運将如此曲折多舛。

朱高煦生于王府,原該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地長大。可是造化弄人,朱棣在建文年間發動了馳名中外的"靖難之役",最終奪取了大明王朱的江山。這一役中,朱高煦盡顯英勇本色,屢立戰功,且臨危不亂、勇敢果斷,多次解救了父親朱棣于危難之中。作為一介少年,朱高煦已初見雄才大略之風範。

憑借朱高煦英勇俠義的氣質以及對父親的護衛有加,朱棣對這個兒子十分贊賞,暗自把他當成未來儲君的首選人選。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朱高煦生就一副人中龍鳳的氣概,高大魁梧、英姿勃勃的身材,讓朱棣對他有着特殊的期望。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更令人矚目的是,朱高煦自幼患有牛皮癬之疾,卻長出了幾塊明晰的"龍鱗"。按照古時的相術,有龍鱗者必定出将入相、當之無愧。于是朱高煦便對自己成為"真龍天子"抱有無限憧憬和自信。然而,一介藩王之子想要登基為帝,道路并不平坦,前方恐怕還有重重阻礙在等着他。

二、立嗣争鬥,内憂外患

朱棣統一天下後,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成為朝野共識。但朱高熾性格溫順,外表又矮胖,走路還有殘疾,讓朱棣對他很是不滿。反觀兒子朱高煦,身形高大、勇猛有為,極像年輕時的自己,朱棣私下裡暗暗希望能讓朱高煦繼位。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為此,朱棣先是冊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地在雲南。希望借此培養他的太子資格。可朱高煦對兄長朱高熾心存不滿,于是拒不前往雲南就藩,朱棣無可奈何,隻得将他改封于今山東青州。朱高煦答應前往,但沒多久便開始招兵買馬,圖謀不軌。朱棣大怒,将他革職為民。

這時朱高熾多次為弟弟求情,朱棣終于被說動,重新為朱高煦安排了藩王之位,改封他在今山東惠民。朱高煦暫時老實下來,卻暗中并未死心。同時,朱棣長子朱高燧也在京師謀反,但很快便被平定,朱棣最終還是将儲君之位确定在了朱高熾身上。

朱高煦對于此事耿耿于懷,更加恨透了哥哥朱高熾。有一年,三兄弟一同拜谒先皇陵寝,朱高熾因腿腳有殘疾,行走勉強,途中屢屢跌倒。朱高煦見狀冷嘲熱諷說"前人摔倒,後人當知警"。旁邊的太子朱瞻基立馬回敬"更後面的人會更知警覺"。由此可見,朱高煦對哥哥的不滿已到了極點,而太子朱瞻基也看出了他的野心。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1424年,朱棣駕崩,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極其失望,更加對朱高熾恨之入骨。仁宗在位時,統治有方,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但就在1425年,仁宗突然駕崩,朱高煦又一次看到了當儲君的希望。

然而,朱高煦未能及時除掉傳回京師的太子朱瞻基。朱瞻基很快便在北京登基,是為明宣宗。朱高煦徹底絕望,他本可能成為明皇帝,卻因種種陰錯陽差,最終功虧一篑。這時,不滿已經在朱高煦心中積累到了極點,而他也正在醞釀一場針對宣宗的大規模謀反。

三、狂熱妄想,蓄意造反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朱瞻基登基成為明宣宗皇帝後,對朱高煦一直心存戒備。畢竟朱高煦對皇位野心勃勃,早已積累了深深的嫉妒和不滿。宣宗為了避免朱高煦在本籍地惠民聚集力量造反,下令将他調往偏遠的河南武安鎮撫。

朱高煦對此勃然大怒,認為宣宗是眼紅自己身具"龍相"天生應該當皇帝,才将他放逐到武安無權無勢。其實宣宗隻是防患于未然,不願他在京師亂局頻生的環境下蠢蠢欲動。但朱高煦認定宣宗是嫉妒自己,決心不做一介草民,要去武安集結力量,奪取皇位。

1426年,朱高煦歸家雲南布局,暗中招兵買馬,在當地拉攏了不少地主士紳和豪紳,并不斷鼓吹"清君側"的謬論,妄圖取而代之稱帝。所謂"清君側",就是認為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奪取江山時,殺戮無辜,是以皇位非其所有,應該由他的其他兒子繼承。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朱高煦狂熱地宣稱,自己具有"龍紋"異相,遭到宣宗妒忌才遭到貶谪,現在應該由他來掃清門戶,撥亂反正。許多愚昧無知的百姓和地主紳士聽信了他的謊言,紛紛擁護朱高煦,認為他才是真正的"龍子"天命所歸。

憑借這股瘋狂的力量,朱高煦在雲南召集了數千民夫作為私兵,頗有點造反氣派。宣宗朱瞻基得知這一情況後,勃然大怒,親自從北京出發,臨時攏了一支軍隊前去肅清朱高煦的兵力。

兩軍在雲南會師,朱高煦竟然親自率軍與侄子對峙。宣宗命人勸說,朱高煦置若罔聞,反而指揮手下放冷箭攻擊。眼見局勢一觸即發,宣宗指令直接開戰,雙方在雲南龍陵一帶展開了激戰。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朱高煦雖然私兵多為鄉紳豪紳和百姓組成,作戰經驗不足,但他親自統兵,作戰勇猛異常,屢屢擾亂宣宗軍的陣腳。雙方僵持數月,朱高煦終于在一次遭到重創後潰逃,朱瞻基軍隊漸漸掃平了他的餘黨。

四、妖言惑衆,禍亂朝綱

雖然朱高煦在雲南一役中被宣宗軍隊擊潰,但他并未就此放棄。他逃亡至老家徐州,暗中積蓄力量,重新開始散布謠言,妄圖颠覆宣宗的統治。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這一次,朱高煦更加狡猾,他不再單純号召農民和地主紳士,而是将目标對準了朝廷官員和皇室親戚們。他極力鼓吹所謂的"清君側"理論,大肆宣揚朱棣當年靖難奪取江山時殺戮無辜,是以皇位非其所有,應該由朱棣的其他兒子來繼承。

朱高煦自诩具有"龍鳳之姿",堂堂龍種天子,本應該繼承皇位,才是天命所歸。而朱瞻基卻是個篡位者,理應被除去,恢複"清君側"的正統。他編造了一系列動人心魄的故事,說明自己是真正應該登基為帝的那一位。

這番妖言惑衆的言論,以朱高煦一貫的狂熱勁頭,很快傳遍了徐州城鄉。他擁有極高的聲望,在徐州出身,大有門路,這些言論自然輕而易舉就說服了不少本地的朝野文武人員。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很快,徐州地區就興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清君側"運動,不斷有人響應朱高煦的号召,對宣宗朱瞻基的統治表示極大的不滿。這使得朝野對朱瞻基的執政,也産生了質疑和動搖。

在這種氛圍下,一些皇室中人也開始暗中支援起朱高煦來。比如宣宗的六弟朱祗钰,就曾暗中勾連朱高煦,準備發動政變。朱高燧之子朱倹等人,也投靠了朱高煦的陣營。由于宗室内亂、黨争不斷,軍政大員也開始對朱瞻基朝政産生質疑。

面對朱高煦此番狡猾的行徑,宣宗決定采取強硬的手段,下令嚴懲朱高煦及其一幹黨羽。他先是下诏将朱高煦趕盡殺絕,不準容留。随後又嚴詞厲色,命人前去征讨朱高煦。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朱高煦心知大勢已去,當機立斷選擇了孤注一擲。他挑撥離間軍政大員,暗中勾結黨羽,在徐州地區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起義,反對宣宗政權。起義旗幟正是他所鼓吹的"清君側"理論。

五、遭誅滅門,罪有應得

面對朱高煦在徐州地區發動的大規模反叛,宣宗決定親自出馬平叛。他召集了一支數萬人的大軍,直撲徐州。朱高煦雖然号召了不少鄉紳農民加入,但畢竟缺乏軍事經驗,很快就被朱瞻基的正規軍隊壓制。

大明漢王朱高煦為何被侄子朱瞻基銅缸炙死?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人

雙方在徐州郯城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會戰。宣宗軍隊猶如滾滾洪流,勢不可擋。朱高煦雖親自統兵,亦難敵職業軍人。很快他的軍隊就潰不成軍,退守徐州城内。宣宗乘勝追擊,直逼徐州,将朱高煦等人團團圍住。

朱高煦臨陣抖擻,誓要與宣宗鏖戰到底。雙方在徐州城壘激戰數月,你來我往,難分勝負。眼見形勢愈加危急,朱高煦乃采取孟獲の馀絕手段,縱火焚城,企圖以一己之力阻擋宣宗大軍的進攻。

然而這種傷天害理的行徑,反而激起了徐州百姓們的憤怒。他們紛紛擁護宣宗,痛斥朱高煦是"亂賊"。最終在百姓的配合下,宣宗的軍隊成功突破了徐州城防,攻入城内。

朱高煦敗走九華山,仍不知取舍。宣宗見他如此甯折不彎,決定采取殘酷的處置手段。他指令将朱高煦生擒,并将其妻子兒女、家眷親屬一并捕獲,準備就地誅滅朱高煦一門。

很快,朱高煦的家眷便被逐一活捉。為了避免他們逃走,宣宗命人将他們關進徐州城中的石室裡監禁。朱高煦眼見自己的家人被囚禁,仍然不知退縮,竟拼死同宣宗軍隊殊死搏鬥。

最後,朱高煦的妻兒仆役終于被全部捉拿。宣宗命人将他們活活燒死于徐州城中。當時燒屍的味道遍及城中,場面極其駭人。朱高煦亦被生擒,卻被宣宗下令活活燒死,遭受這種殘酷的刑罰。

朱高煦步步走入絕境,最後遭此酷刑,堪稱自作自受。如此宵小之徒,亂臣賊子,竟也妄想僭越王侯之位,擾亂朝綱。其罪行雖然駭人聽聞,但其所受懲罰亦是應有之罪。這令人不免唏噓,一介草民妄想稱帝,竟至如此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