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首次,韋伯直接拍到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356光年

作者:資深科普君

導語

浩瀚的宇宙中分布着數不勝數的行星,而目前為止人類所能觀測到的行星極其有限,甚至還不足以了解宇宙中的行星種類,行星分布等各種資訊。

而行星衆多,初生的恒星系統中,我們能夠觀測的行星就更少了,是以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無法直接觀測初生恒星周圍孕育中的行星。

目前人類發現的行星有2054顆衛星和4275顆系外行星,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間接方式進行發現的。

比如采用淩星法,即觀測恒星周圍的光怪陸離的現象,通過這些現象來尋找可能存在的系外行星,或者使用徑向速度法,即觀察恒星是否有繞行星進行運動的迹象來找到系外行星。

同時還有重力微透鏡法、恒星光度法、淩地帶法等各種方式進行觀測,而直接拍攝系外行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系外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而且大部分系外行星都很小,是以隻能通過間接方法進行觀測和研究。

是以直接拍攝到系外行星的圖像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美國太空總署于1月10日宣布了一則重大消息:世界上首次拍攝到系外行星的照片,這一次的宇宙觀測是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完成的。

一、韋伯望遠鏡研究方法。

史上首次,韋伯直接拍到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356光年

第一顆系外行星發現于1995年,此後科學家利用各種方法陸續發現了整個系外行星大系統的身影,然而直接拍攝到系外行星的方法卻一直是一個難題。

系外行星之是以難以被觀測到主要是因為系外行星與其周圍的恒星相比實在太過于微弱了,而且在光亮奪目的恒星光芒中系外行星所散發出的光也難以被人類的眼睛所觀察到。

史上首次,韋伯直接拍到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356光年

直接拍攝方法在觀測其他天體時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在拍攝星雲,星系,甚至是宇宙中的一些現象時都非常有效,然而在觀測系外行星時因為其微弱是以拍攝到的照片将會非常模糊,很難從其中分辨出任何有用的資訊。

而且直接拍攝到系外行星的難點不僅在于系統的微弱,還在于其所在的位置,系外行星經常處在距離其周圍恒星非常近的位置,而且孕育中的恒星系統中的行星往往會被環繞其周圍的混合氣體所遮蔽,是以很難直接通過光學方法觀測到系外行星。

史上首次,韋伯直接拍到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356光年

是以科學家隻能采用其他方式來幫助他們間接的觀測系外行星。

然而直接拍攝系外行星覆寫着的“面紗”,對于科學家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因為這有可能解開在孕育的恒星系統中系外行星的秘密,同時也有可能由于其年齡較小等原因,采集到很多與太陽系中行星天體不同的資訊。

史上首次,韋伯直接拍到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356光年

是以直接拍攝系外行星的重要性不而喻,雖然人類早已開始看向宇宙的深處,開始探索系外行星,但直接拍攝系外行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無法突破的難點,直到有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誕生。

那麼韋伯太空望遠鏡又是如何破解直接拍攝系外行星的難點的呢?

韋伯太空望遠鏡所采用的方式是利用中紅外探測器對恒星周圍的“光怪陸離”現象進行觀測,并通過這些現象來發現恒星周圍可能存在的行星。

然而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很可能是恒星自身的活動導緻的,是以為了盡可能的排除恒星自身活動對結果的幹擾,韋伯望遠鏡同時還要使用太陽冠儀對恒星周圍的等離子體進行觀測。

這樣就可以排除由恒星自身的活動産生的可能性,将光怪陸離現象與恒星周圍的“常青樹”現象等行星所導緻的特征相比較,進而判斷光怪陸離的現象是否是由行星産生的,進而判斷可能存在的系外行星。

然而韋伯望遠鏡的方式雖然非常有效,但是進行觀測和研究時卻也有一個困擾科學家的問題,那就是恒星的光芒會對拍攝到的結果産生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