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作者:網信寶坻

2024-05-06 16:43 津雲

  天津素有“新中國民航的搖籃”之稱,新中國成立之初,“兩航起義”的12架飛機中有11架飛抵天津,新中國民航的開航地也選在了這裡,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一代代國航人,作為這段輝煌曆史的延續者,風雨兼程、日月穿行,不懈奮鬥在路上…

視訊加載中...

  萬米高空 綻放風采

  馮洪安,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飛行部飛行教員,從1987年至今,他已經從事飛行事業将近四十年,累計安全飛行31000小時,實作安全起落8000餘次,榮獲功勳飛行員稱号。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是天津最早的基地航空公司,其前身為1965年成立的民航北京管理局飛行訓練中隊,主要負責飛行員教育訓練和航線運輸。馮洪安1987年從航校畢業參加工作時,正是大陸民航事業飛速發展的時期,機型不斷更新,技術不斷進步,五人制機組逐漸合并為兩人制,馮洪安經過教育訓練,成為了一名集多工種于一身的飛行員。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飛行安全大于一切,飛行員要想平穩完成每一次起飛降落,除了嚴格遵照程式,定期訓練,磨煉駕駛技術,還要具備膽大心細、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萬米高空之上,面對任何狀況,都必須保持頭腦清醒,處置得當,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飛躍祖國廣袤的國土,常常會在幾小時内經曆四季的變換,且不說航道上可能出現的糟糕天氣,單單是在各種地形、氣候下穩妥降落,就是個不小的挑戰,雷雨覆寫、跑道積水、下雪結冰,每一次都要慎之又慎。

  從業幾十載,馮洪安常常主動承擔複雜航線、特殊地形機場以及新開航線的飛行任務,日複一日的堅守中,憑借自己的專業與嚴謹,保障着航班的順利運轉。“有一次在一個小機場過站,正好趕上下雨,地面的機務、保安都穿着同樣的雨衣,我分不清他們都是幹什麼的,這時候副駕駛看見地上有個人擡了一下手,就說咱可以推出了,我說不對,咱不知道他是不是機務人員,隻有機務才能給手勢指揮飛機推出。我趕緊聯系塔台,這一聯系才确定,擡手的那個人還真不是機務,就是随手一動,這時候要真啟動了對地面就不安全了。臨起飛我通過塔台,建議他們機場的地面人員着裝應該加以區分,另外最好用耳機通話代替手勢傳達,確定資訊接收準确無誤,不留一絲隐患。”馮洪安說。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37年,近2500萬公裡的日夜兼程,馮洪安即将走完他的職業生涯,回望過去,所有的汗水與榮耀,都凝結成了乘客們臉上舒心的微笑。

  董曼華,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客艙服務部乘務長。客艙是民航業對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優質的服務至關重要,必須周到細緻,事事想在乘客前頭,檢查餐食、調整座椅、開機組協調會、清點旅客人數、幫忙擺放行李,可以說從準備迎客到飛機起飛這段時間,乘務組一刻也閑不住,董曼華從不認為自己工作的意義僅僅局限于這一方小小的客艙,在她心裡,這份職業還承擔着民航人更大的社會責任。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向全體職工發出倡議,号召大家加入赈災航班,向災區運送物資和救援人員,當時正處在實習期的董曼華立刻報了名,她說:“我們那個航班運送的是救援隊伍,大家都很節省,主動提出在飛機上不需要用餐,願意把餐食和飲料省下來 作為物資卸到綿陽,提供給受災群衆,當時我特别感動,職業認知也有了升華。”

  除了重大任務,董曼華他們要面對的,還有日常航班上随時可能出現的意外狀況。之前,就曾有一個小女孩在飛機上陷入了昏迷,董曼華憑借過硬的急救技能,臨陣不慌,一邊廣播尋找醫生,一邊采取措施救治孩子,同時與機長保持密切溝通,做好緊急降落、尋求醫療援助的準備,周圍的乘客也沒閑着,有提供藥品的,有維持秩序的,終于,小女孩蘇醒了過來。“從業近二十年,這個職業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很溫暖,常年跟人打交道,更能體會人間的真情,還有旅客之間互助的友情,這份幸福和溫暖會讓你回味很長時間。”董曼華說。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紮根地面 運籌帷幄

  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生産指揮中心安全服務室副經理王英良,今年三十七歲,别看年紀不算大,但他已經有十幾年的地面航班保障經驗了,航班排程、機組調整、飛機加油、餐食補給,航班起飛前的一切,都歸王英良他們這些背景管控人員統籌安排。“航班地面保障主要是制定流程,比如發生大面積延誤或備降返航,我們就要做一個快速過站的保障流程,給地服、客艙、飛行這些一線機關提供檔案支援,讓大家知道這種情況下,應該是什麼人到崗,做怎樣的處置,確定航班忙而不亂。”王英良說。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強大可靠的地面保障,是一家航空公司提供優質服務的前提基礎,而準時準點往往是旅客最大的需求,這就需要王英良他們協調公司和機場各機關,針對節假日出行高峰、雷雨天氣等不同情況做好應急預案,将所有可能耽誤時間的環節逐一解決。最近,王英良就正忙着做航班正常率和飛機靠橋率的統計,争取進一步挖掘資源潛力,提升旅客的出行舒适度,他說:“可能某一時段有将近20個航班要出港,但是給你的廊橋位也就十來個,明顯會有六七個靠不上橋,乘客就得坐着擺渡車走過去。我們把這些梳理出來之後采取措施,通過機組提前進場滑飛機或者是拖飛機,将遠機位的飛機拖到廊橋口上,把空出的廊橋給填進去,提高航班靠橋率,讓乘客更友善一些。”

  同為國航人,有人飛上藍天,護送旅客,也要有人紮在地面,運籌帷幄,正是因為深知這份使命的分量,十幾年來,王英良始終堅定地站在幕後,默默诠釋着一名國航人的情懷。

  平铮,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地面服務部旅客服務主管。每天,她都要在值機櫃台接待大量的旅客,忙着幫大家換登機牌、托運作李、安排座位,除此以外,還經常要接待單獨乘機的小朋友、需要輪椅的殘障人士等特殊旅客,為了確定他們順利登機并一路無憂,平铮往往需要在指揮中心的協調下,對乘客的檢票通道或登機時間做出調整,其中令平铮印象最深刻的是從天津護送一名危重患者王先生,平铮說:“那個航班四點半起飛,我們三點多才接到通知,眼看開始登機了,王先生還沒到達機場,是以我們面臨着一個難題,是等待,還是保障航班的正點。”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平铮迅速将情況上報給指揮中心,最終,機場、空管和機組多方協商後一緻決定,原地等待,救人第一。為了確定王先生抵達機場後,能夠迅速登機起飛,平铮一邊與對方密切聯系,一邊組織其他旅客正常登機,同時跟值機、安檢、行李裝卸等崗位提前打好了招呼,在平铮和同僚們的全程護送下,王先生從抵達機場到登上飛機,僅僅用了不到十分鐘時間,航班準時起飛,準點抵達上海。而類似這樣的緊急情況,平铮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遇到,“這份工作看起來簡單,背後其實是有很多的付出和努力,但職責所在,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信念,蒼穹之下,守土有責。” 平铮堅定地說。

  朱長紅,國航天津分公司綜合保障部航醫室主任,2006年他從部隊轉業來到這裡,從軍醫變成了一名航醫,專門負責給飛行員做體檢、健康監測和相應的治療,将近二十年的歲月裡,朱長紅給自己的職業定位始終如一,那就是做一名“保姆式”的健康管理者,認真呵護每一位飛行員的健康,甚至要做到比飛行員自己更加了解他們的身體。“航醫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飛行安全,絕對不能讓飛行員在空中出現疾病,比如結石類疾病,就算沒症狀也必須暫停飛行員的飛行工作,就怕出現空中疼痛,必須停飛,直到達到一定名額才能恢複飛行,十分嚴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為了安全,必須堅持原則。”朱長虹說。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要想空中不出事,功夫要下在地面上,全飛行大隊五百多名飛行員,朱長虹他們七名航醫分組跟進,借助空勤人員健康管理系統,給每個飛行員都建立了健康手冊,在年度體檢、用藥管理、停複飛管理等方面實作動态化、電子化監管,同時根據飛行員的血壓血脂、心電圖等名額,實行健康分級管理,對名額不理想的人員開展重點健康監控,定期進行随訪和藥物調養,還要積極指導和監督對方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津雲調查】藍天之上,是他們奮鬥的身影……

  2024年4月10日,随着航班平穩降落,國航股份天津分公司實作了持續安全飛行59周年,風風雨雨一甲子,公司規模從最初的幾架飛機、幾十個人,發展到了如今的數十架大型客機、1600餘名員工,滿懷熱忱的他們,正攜手為大陸民航事業的進一步壯大,砥砺前行!(記者 宋新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