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正文共:2843 字 9 圖

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提及“新浪潮”大師弗朗索瓦·特呂弗,你會想起逃離少教所,一路奔向海邊的少年安托萬;你會想起在大橋上肆意跑過的凱瑟琳、祖與占;你會想起千山萬水隻為與夫妻相會的阿黛爾·雨果,那些特呂弗電影裡的人物形象,以及他們對激情和自由的向往,深刻影響着一代又一代影迷。

今天要推薦的,是特呂弗上映于1971年的作品《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可視作《祖與占》的姊妹篇,講述的依舊是三個人難舍難分的情感糾葛。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法國青年克勞德由于一次意外事故摔折了腿,養病期間結識了登門拜訪的英國女子安娜·白朗。安娜緩緩掀起面紗,純潔動人的姿态立刻吸引住克勞德,他第一次感受到英倫淑女的敏感理性。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彼此都覺得十分投緣,他們經常交換書籍,讨論心得,安娜有時會談到她所熱愛的雕塑。

某個偶然的機會,安娜拿出了自己妹妹的十歲相片給克勞德看。相片中的小女孩有着圓圓的臉,櫻桃小口,神情中流露出腼腆未馴的萌态,那便是十歲的梅裡愛。安娜邀請克勞德去英國老家做客,雙方的母親亦互為兒時好友,于是克勞德踏上了前往威爾士探訪白朗一家的旅途。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抵達的當天晚上,并未見梅裡愛與他們一起用餐,安娜解釋說妹妹由于時常熬夜幫助教授寫書,患了眼疾,必須好好休養。克勞德一直望着空椅子發愣,席間沒有任何話語。

初見梅裡愛之前,安娜叮囑克勞德别總望着她的眼睛。這時,一位用繃帶緊緊蒙住雙眼的女子進入了克勞德的視野,也就此占據了克勞德的生命,她就是梅裡愛。吃晚飯時,梅裡愛不時用她那柔若無骨的手揭起繃帶的一角,看看碟中的食物,用她那低沉嘶啞的嗓音與克勞德簡單地交談起來。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夜晚,克勞德陪着安娜在海邊散步,她談起梅裡愛,說自己的妹妹其實向往着冒險家的生活,骨子裡帶着那麼點任性與不羁,總讓母親感到頭疼不已。聽着她輕柔的話語,克勞德忽然覺得她的聲音好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從海的另一邊傳來,喚道:“吻我。”不過克勞德很快甩掉了這種輕佻的想法。安娜突然停下了腳步,問克勞德道:“你喜歡我的妹妹梅裡愛嗎?”

克勞德不知作何回應。

寄住白朗家裡的那段時間,克勞德經常與安娜和梅裡愛一同遊玩,三人騎着單車經過河邊,他們把安娜視作滾流的水,克勞德就像那水裡的漩渦,而梅裡愛正好比平靜的潭,遊戲一般的比喻,卻揭示了三人最終的宿命。

天下起了雨,三人便躲在山洞玩起“擠檸檬”取暖,克勞德發覺自己變成了奇怪遊戲裡的人質,被女孩子們擠來擠去。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相處的日子久了,克勞德發覺自己與倔強獨立的梅裡愛碰撞出的火花越來越強烈,安娜也開始極力撮合兩人,但雙方的母親卻并不贊同這樁跨國婚姻,認為兩個年輕人根本沒有想過如何建構未來的生活。

協商之後,他們約定克勞德與梅裡愛必須分開一年,不得見面,不得通信,如果一年之後兩人能夠克服困難,依然思念着彼此,雙方家長便不再阻止。

有關這份感情,梅裡愛起初的态度是矢口否認,最後逐漸接受,大膽地坦白自己對克勞德的愛,願意等待着戀人的歸來,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克勞德,但是沒有想到僅短短的六個月,這段戀情即宣告破裂,梅裡愛收到克勞德寄來的分手信,那一刻,她昏倒在草地上。

信中,他稱呼梅裡愛為“妹妹”,說自己可以沒有妹妹生活下去,但這并不會使“妹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被替代,還說自己現在有了不少“女性朋友”,希望這段關系畫上休止符。

自此,梅裡愛陷入了無止盡的癡狂漩渦。

過了很長時間,克勞德與母親在巴黎街頭偶遇了安娜。克勞德問及安娜英國老家那邊的情況,尤其是梅裡愛的精神狀态,安娜隻是淡淡地回了句,在我們家如今有兩個詞不準再提,一是“克勞德”,二是“巴黎”。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安娜在巴黎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畫室,克勞德時常去看她,他感受到了以前的那份溫暖熾熱,并與安娜開始了新的關系。兩人去瑞士湖畔的小屋度過了完美的一周,兩人從起初的羞澀終于走向了坦誠相對。

但是安娜似乎沒有像梅裡愛般将克勞德視作“唯一”,她與克勞德以及追求她的迪奧卡同時保持着情人關系,并表示不在意克勞德去找其他女人。仿佛和克勞德在一起,猶如完成了某種使命一般,能以走向更開闊的境地。

而此時的梅裡愛已慢慢從傷痛中恢複過來,她開始給克勞德寫信,并寄去了一部分日記,向克勞德吐露自己心底的話語。

梅裡愛從英國老家來到了法國巴黎,她盼望再見一次那個讓她愛透了也傷透了的男人。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他們最後在安娜的安排下見了面,兩人相擁在黑暗的畫室,他吻上她的唇,随後仿佛意識到了什麼,匆匆地丢下她離去。

安娜向梅裡愛坦白,自己來巴黎之後,與很多男人都有着情人關系,其中一位正是克勞德。梅裡愛失聲痛哭起來,在安娜懷裡暈厥過去。

不知又過了多久,安娜病重,死在了英國老家,臨終時刻與妹妹,與過去的種種達成了和解。

處理完安娜的喪事之後,梅裡愛與克勞德再次見面,一夜溫存之後,他勸說她留下,一起重新開始,她卻認為自己所有的愛已經在這個晚上結束,他不再是以前愛過的人,兩人也無法走向新的生活,這個晚上隻是同過去的自己告别,兩人依然要走上不同的軌道。

愛情,無非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

十五年後,梅裡愛已為人妻,為人母,而克勞德始終孤獨地活着,在街道上偶然看見嬉鬧的女孩們,他就會想,這群孩子中間,有沒有梅裡愛的女兒?

結尾,克勞德望着車窗,對着自己的倒影發問:“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看起來多老!”

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重點其實并不在于愛情,而是有關人該怎樣與自己、與複雜的過去、與未來的生活進行和解。

所謂愛情對于三位主人公來說,都是自私與自我的産物,每個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反而把對方一個人扔進了孤獨的境地。從來也沒有過兩情相悅,有的隻是孤獨者的自我陶醉。他們通過所謂的愛情振奮起來,當那些最為純真的情感再也找不回時,他們又感到無比的空虛與沒落。孤獨者注定永遠孤獨,因為他們追求的愛情太過擁擠,根本就沒有足以容納兩個人的空間。

這是三個人的故事,但最為穩定的三角形卻由于各自的觀感、态度,被拉扯得逐漸扭曲變形,三個人的命運最終還是走向了塵土,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老去,隻剩下了回憶,在曾經那片屬于他們的天地兀自幹涸,兀自凋零。

《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雖不及《四百擊》《祖與占》的知名度,但依舊算得上大師的匠心之作,特呂弗将一個乍看之下如此濫情的故事講得真摯動人,真實地表現了青年男女在面對愛情、面對人生時的态度與選擇。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男主角依然是特呂弗的禦用演員 讓-皮埃爾·利奧德,我們所熟知的“安托萬”,他對片中克勞德一角的精準刻畫,可謂是一大亮點。本期推薦到此結束,也希望《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這部經典作品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喜愛欣賞。

經典電影書籍推薦

《離上帝最近的電影人:斯坦利·庫布裡克生命最後的30年》

這本書從庫布裡克的貼身助手埃米利奧·達利桑德羅的角度,為我們揭秘了庫布裡克生命最後30年的生活工作細節和瑣事,也有很多電影拍攝過程中的秘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