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中國曆史上,李隆基是一位備受争議的唐朝皇帝,他與兄弟和兒子之間的态度反差巨大,引發了人們的深思與猜想。

為何他對兄弟表現出寬容與仁愛,而對待兒子卻顯得嚴酷與冷漠?難道是因為兒子的威脅更大?這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權力遊戲和家族陰謀?讓我們一起探尋李隆基與親人之間那段複雜的關系。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兄弟情深,玄宗的"戰友情"

李隆基登基後,對待兄弟的态度可謂是"兄友弟恭"。他将當年居住的五王宅改為興慶宮,把兄弟們的王府都安排在四圍,好讓他們日日相望。在興慶宮西南各建一樓,常常召集兄弟們登樓同樂,以盡手足之情。

為了讓兄弟們更加歡娛,他還特地在寝殿置五王帳,兄弟每人一個,又制作一長枕,以便和兄弟們同枕而寝。隻要有一人病了,他就終日不食,終夜不寝,說道:"兄弟,朕手足。手足不立,朕身則廢。何暇顧得美食安寝?"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這種對待兄弟的親厚,與李隆基對待兒子的嚴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兄弟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李成器、申王、岐王等在李隆基上位過程中立有大功,堅決站到了兄弟一邊,在誅滅太平公主的先天之變中更是親自上陣,誅殺太平黨羽,立下了大功。這種"戰友情"使得李隆基對他們的信任無疑是穩固的。

第二,兄弟們比兒子們更懂得君臣之道。老大李成器老成持重,斷絕與外臣往來,行為恭敬謹慎,從不幹涉政事,時而提出一些規諷,赢得玄宗特别的尊重。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二兄李成義更是深谙韬光養晦之道,三弟李範和四弟李業也都是謹慎自守,不敢弄事招風。這些兄弟們的處世之道,讓玄宗感到由衷的滿意。

第三,兄弟們趕上了好時候。衆所周知,玄宗一生差别極大,前期勇武果決,英明的一塌糊塗,後期腐敗享樂,昏庸的一敗塗地。而五王均在開元年間都已去世,恰好與玄宗的英明時期相交,他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

第四,兄友弟恭比父慈子孝更容易向世人展示親情。在家族殘酷厮殺中成長起來的玄宗,非常明白這一點。對兄弟們的寬宏關愛,不僅能增添自己的羽翼,還可和先祖們兄弟閱于牆形成鮮明對比,讓自己樹立仁慈天子的形象。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嚴苛的皇子制度,李隆基的"防範之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隆基對待兒子的态度卻是嚴苛無情的。他制定了堪稱史上"最嚴苛"的皇子制度,包括不得忤旨、不得與外臣交接、不得結黨營私等等數十條,皇權之下,無任何親情可言。

最著名的當屬"一日殺三子"的事件。開元二十五年,由于武惠妃受寵,李林甫支援,壽王李瑁漸有奪嫡之勢,備受冷落的太子李瑛常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聚在一起歎苦經,發牢騷。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武惠妃就跑到玄宗面前,梨花帶雨地哭訴太子結黨,诽謗皇帝,還欲謀害她母子。玄宗聽後,既不察也不問,就把李瑛兄弟的牢騷,當作了事實,一日之内連下三旨,先廢太子、後貶庶人,再追賜兄弟三人自裁。

這種對待兒子的嚴苛,與玄宗對待兄弟的寬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兄弟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而兒子們還沒有。李隆基的二兄二弟都在他上位過程中立有大功,堅決站到了兄弟一邊,這種"戰友情"使得李隆基對他們的信任無疑是穩固的。但對于兒子們來說,他們還沒有經曆過這樣的考驗,李隆基對他們的防範自然更加嚴格。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第二,兄弟們比兒子們更懂得君臣之道。老大李成器老成持重,斷絕與外臣往來,行為恭敬謹慎,從不幹涉政事,時而提出一些規諷,赢得玄宗特别的尊重。而兒子們大多還是年輕氣盛,不懂得君臣之道,更容易被外臣拉攏,成為政治鬥争的棋子。

第三,兄弟們趕上了好時候。五王均在開元年間都已去世,恰好與玄宗的英明時期相交,他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而兒子們大多出生于天寶年間,正值玄宗腐敗享樂,昏庸的時期,他們的處境自然要更加艱難。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第四,兄友弟恭比父慈子孝更容易向世人展示親情。在家族殘酷厮殺中成長起來的玄宗,非常明白這一點。對兄弟們的寬宏關愛,不僅能增添自己的羽翼,還可和先祖們兄弟閱于牆形成鮮明對比,讓自己樹立仁慈天子的形象。而對兒子們的親善慈愛,卻很難在朝堂上展示出來。

總之,李隆基對待兄弟和兒子的态度差異,源于他對權力的考量。對于兄弟們來說,隻要選擇了遠離,隻負責享受生活,皇帝就不妨展現一下兄友弟恭。

但對皇子們就不一樣了,如果以享樂自污,有家法、國法等着;如果積極上進,又怕是捅到了皇帝的痛處,以為你有奪嫡或早上位之心。這就是李隆基的"防範之弦"所在。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玄宗的"戰友情"與"防範之弦"

李隆基對待兄弟的寬厚,源于他們在上位過程中的"戰友情"。衆所周知,李隆基的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與姑母太平公主的鬥争中,他的二兄二弟都立下了大功。

大哥李成器作為嫡長子,本有天然的繼承權,但在父皇屬意李隆基,姑母支援他的情況下,卻堅決出讓太子之位。後來面對太平公主的挑動、誘惑——"廢太子,以爾代之",他又轉頭将原話向兄弟講明。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申王、岐王、薛王雖然沒有争太子的資格,但當時他們為左、右羽林大将軍,執掌禁軍,如果一旦倒向姑母,後果也不堪設想。但他們卻堅決站到了兄弟一邊,在誅滅太平公主的先天之變中更是親自上陣,誅殺太平黨羽常元楷、李慈、李猷、蕭至忠等人,立下大功。

這種在患難中結下的"戰友情",使得李隆基對他們的信任無疑是穩固的。他不僅讓兩個弟弟擔任東宮衛率,将自己的生死交到兄弟手中,還讓他們參與誅滅太平公主的謀劃。

相比之下,李隆基對待兒子的嚴苛,則源于他對權力的"防範之弦"。作為一個經曆過家族殘酷厮殺的帝王,李隆基深知皇子們的威脅。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他制定了堪稱史上"最嚴苛"的皇子制度,包括不得忤旨、不得與外臣交接、不得結黨營私等等數十條,皇權之下,無任何親情可言。這種對待兒子的嚴苛,與玄宗對待兄弟的寬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李隆基對權力的"防範之弦"。

對于兄弟們來說,隻要選擇了遠離,隻負責享受生活,皇帝就不妨展現一下兄友弟恭。但對皇子們就不一樣了,如果以享樂自污,有家法、國法等着;如果積極上進,又怕是捅到了皇帝的痛處,以為你有奪嫡或早上位之心。

這就是李隆基的"防範之弦"所在。他深知皇子們的威脅,是以對他們格外嚴苛,生怕他們有任何異心。而對于兄弟們來說,隻要不碰那根紅線,皇帝就可以大方地展現自己的仁慈。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女兒們的特殊地位

與李隆基對待兒子的嚴苛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他對待女兒們的寬松态度。公主們幾乎都得了玄宗的慈愛,她們撒嬌弄癡,掀起各種名目的進食之風,她們彼此間仿效攀比,越搞越豐,越搞越奢。

玄宗卻全盤接受,以中官袁思藝為檢校進食使,任由公主們胡作非為。史載,每次進食,數千種水陸珍羞,琳琅滿目,一盤的價值,就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資産。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用餐如同盛會,街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王公大臣都要避讓,中書舍人窦華退朝經過,宮苑小兒持械開路,他回避不及,竟差點殒命。

公主們個個富甲天下,除食邑和賞賜外,還巧取豪奪百姓田地、房産、錢物。這一切,她們做得無拘無束,暢行無阻,而玄宗非但不加以限制,反而在朝堂上每每誇贊公主孝順,賞賜日厚。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這種對待女兒們的寬松,與李隆基對待兒子的嚴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為一個經曆過家族殘酷厮殺的帝王,李隆基深知皇子們的威脅,是以對他們格外嚴苛,生怕他們有任何異心。

而對于女兒們來說,她們作為女性,在政治鬥争中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不太可能成為奪嫡或早上位的威脅。是以,李隆基對她們的防範之弦就相對放松了。

李隆基:對兄弟和兒子的态度為何如此反差?難道兒子威脅更大?

結語

通過對李隆基家庭政治學的探究,我們可以發現,他對待兄弟和兒子的态度差異,源于他對權力的考量。這就是李隆基家庭政治學的真相。

他深知權力的可貴,是以對兒子們格外嚴苛,但對于兄弟和女兒們來說,隻要不碰那根紅線,他就可以大方地展現自己的仁慈。這種家庭政治學,不僅展現在他的治國方略上,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