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談新能源汽車(三)高調問世的小米汽車能“高開高走”嗎?

作者:譚浩俊

相比于比亞迪、“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吉利,以及許多合資品牌,小米汽車的問世,是很高調的,高調到可以與特斯拉媲美。

而雷軍的風格,又似乎不像馬斯克。

從這些年來雷軍的行事方式和做人原則來看,總體還是比較低調的,難道是小米手機從誕生之日起,就活在華為的光環下,做得不錯,卻始終不能成為引領者,無法蓋過華為的光環,讓雷軍很郁悶,才在小米汽車問世問題上,變得如此高調?因為,華為也已經進入汽車領域,且問界等也比較高調,進而激發了雷軍的鬥志,想與華為來一次面對面的較量,最終以高調的方式讓小米汽車問世。

譚談新能源汽車(三)高調問世的小米汽車能“高開高走”嗎?

要知道,按照目前小米汽車的生産能力,每月也就3000輛的量。即便再努力,再擴大産能,短期内也很難有質的突破。但是,自釋出問世消息以來,小米汽車的鎖單量可是以萬來計。按照相關機構提供的資料,小米汽車4月傳遞7058台,截至4月30日,小米SU7鎖單量則高達88063台,是4月傳遞量的12倍多,如此懸殊的生産和傳遞差距,小米的使用者何時才能拿到車呢?時間過長,會不會影響使用者的消費體驗和企業的市場信譽呢?

對一家企業來說,産品品質固然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但能否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及早将産品傳遞使用,也是信譽的重要方面。如果隻考慮搶單,而不考慮傳遞,一拖再拖,不僅會讓消費者改變購車想法,也會讓消費者産生反感。一旦消費者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對企業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而從相關的資訊來看,眼下,華為對市場的搶單力度還是非常大的,到底是不是對着小米而來,不好說,但小米交不出車子,則也是一個問題。殊不知,廣大消費者是沖着雷軍來的,是沖着雷軍的名氣和信譽來的,遲遲交不出車子,除了會影響小米的市場形象之外,還會影響雷軍的公衆形象。冒昧揣摩一下,雷軍一下子向母校——武漢大學捐贈13億資金,有可能也是小米汽車問世的一部分。

譚談新能源汽車(三)高調問世的小米汽車能“高開高走”嗎?

更重要的,當今國内的電動汽車市場,競争還是非常激烈的,比亞迪、“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鴻蒙智行、吉利等,都是競争力非常強的企業,小米要想從這些企業當中脫穎而出,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過于高調的問世,在帶來較強影響力的同時,也會給下一步發展增加很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足夠的生産和後續服務能力,就有可能會被高調狠狠撞疼了腰。

我們願意相信雷軍,也願意相信小米汽車,給願意創新創造創業創輝煌的企業家,就應當給予積極的支援和最好的認可。但是,我們也希望企業家們能夠知彼知己,能夠積極穩妥、穩步前行,不要過于急于求成。小米在高調問世的同時,如何把高調持續下去,在生産、供應、售後方面也同步高調,不讓彼此差距過大,也是需要認真抓好的一項工作。

譚談新能源汽車(三)高調問世的小米汽車能“高開高走”嗎?

客觀地講,小米在今天問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是,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成熟,廣大居民已經對電動汽車有了比較高的接受度,而不像前些年,大多數居民對電動汽車不感興趣,相關的配套措施也跟不上。特别是電池,品質差、風險大、價格貴。現在,這方面的顧慮基本打消,即便是最難接受的電池,也不再有很多擔憂。自然,對電動汽車生産企業和經營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4月份電動汽車占比超過燃油汽車,就是非常顯著的特點。未來電動汽車的需求,也會穩步增加。

挑戰是,由于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成熟,具有良好生産制造能力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競争性越來越強。更重要的,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競争力持續增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特别是國際市場競争力不斷增強,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動作也越來越多,諸如“産能過剩”“政府補貼”“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手段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厲,小米汽車能否也到國際市場一決高下,不僅要突破國内電動汽車品牌已經形成的包圍圈,還要能夠應對西方國家的政府堡壘,可謂是非常艱難的事。

我們可以給予小米汽車更多的期待,但更希望小米汽車能夠正視困難,在高調問世後能夠低調經營。因為,宣傳推廣已經達到目的,持續高調就有可能使宣傳推廣産生副作用。小米汽車,需要的是小米手機性格,不張揚,但很實用,不高調,但很實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