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老了,别留錢給子孫,留以下幾樣東西,才是家庭的福氣

作者:布衣粗食

毫無疑問,天下所有老人,都希望家庭吉利,子孫富貴。

可是,老人要如何做,才能願望成真呢?

多數老人,行為都搞反了,總是過摳門的生活,把錢财留給子孫。

老人的遺産多了,子孫争吵不休,個個都希望不勞而獲。更可怕的是,兒女是以反目成仇,打官司,導緻家庭四分五裂。

錢是身外之物,真正屬于我們的,以下幾樣東西。若老人能夠留下來,家庭福氣滿滿。

人老了,别留錢給子孫,留以下幾樣東西,才是家庭的福氣

01

留德給子孫,家有“善福”。

做個摳門的老人,不如做個德高望重的老人。

道德素質很高的老人,可以一輩子言傳身教,給子孫榜樣的力量。

若是一個家庭裡,老人無德,那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征兆。

自古以來,人們都相信“厚德載物”。道德就像一個碗,錢财就像一粒飯。道德多了,碗就大了,能裝下的财物就多了。

德不配财,必有災殃。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說明了不義之财、貪得無厭的禍害。

在西漢時,東海蘭陵有個叫疏廣的人,做了太子的老師;他的侄兒疏受,也被皇帝器重。

人們把疏廣、疏受并稱為“二疏”,名氣很大。

疏廣、疏受年邁退休的時候,皇帝給了黃金二十斤,太子給了黃金五十斤。

回到老家,子孫們都很開心,認為大家都要發财了。但是疏廣、疏受卻把黃金分給了當地的窮人,并說:“坐享其成,不是教育子孫的方法,自食其力才是。”

多年後,子孫勤勤懇懇勞動,父老鄉親都來幫忙耕種,很快就富起來了。

當地人都富起來之後,修建了一座城池,叫“二疏城”。城裡修建了二疏祠,歌頌疏家的恩德。

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了,去求助父老鄉親,常常聽這樣一句話:“當初,你爸爸照顧了我們;當年,真的要感謝你的爺爺......”

原來,祖輩留下的恩德,就像一棵大樹,好幾百年,都能為子孫遮風擋雨。

作家雨果說:“善良既是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

善良的家庭,在金錢上會吃虧,但是在人情上會赢。當人情多了,金錢又會回到家裡來。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哪能沒有飯吃的道理?

人老了,别留錢給子孫,留以下幾樣東西,才是家庭的福氣

02

留地給子孫,家有“勤福”。

《增廣賢文》裡說:“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任何年代,土地是賴以生存的根本。人是可能生活在土地之外的。

就算你在城裡,手指不沾泥,腳下沒有土,但是挖地三尺,仍舊是泥土。吃的蔬果,仍舊帶着泥土的芬芳。

把土地留給子孫,一時半會也許用不上,但是人生有了基本保障。老家的地,也算是人生的退路。

春秋時,楚國的官員孫叔敖,帶着父老鄉親一起修水利,開墾土地,興起了種植的高潮。

他年邁的時候,把兒子們喊過來,說:“楚王給我很多封地,我都沒有要。我死後,楚王一定會封賞你們。你們呢,就要寝丘之地。”

兒子們很疑惑,因為寝丘地處偏遠,并且人們認為,那裡是鬼神居住的地方。

孫叔敖繼續說:“因為别人都嫌棄的地,才可以長期儲存......”

果然,兒子們依靠寝丘的土地,改變了生活,并且戰火紛飛的時候,也沒有受到幹擾。

老人要記住:“勞動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這個世界,永遠不會讓勤勞的人挨餓。

也許,勤勞不能讓自己變成萬貫家财的人,但是保障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生活有了保障,再去思考如何發家緻富,這就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格局。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子孫,活在大城市裡,不知道糧食從哪裡來,變成闊少爺、大公主。

留下土地,還有耕種的技術,子子孫孫都安穩。

如果你一家人都長期在城裡,已經沒有老家的土地了。那就留下耕種的道理、勤勞的本性。

工作可以從基層開始,從最接地氣的地方開始,那就不會挑三揀四了,人生也會迅速有立足點。

人老了,别留錢給子孫,留以下幾樣東西,才是家庭的福氣

03

留智給子孫,家有“才福”。

司馬光說了這樣一個觀點:“留書給子孫,未必能讀。”

是的,每一代人喜歡讀的書,是不一樣的。

你喜歡曆史,兒子喜歡漫畫;你喜歡哲學,兒子喜歡小說。

更氣人的是,兒女對你保留的書,當成了廢品。

聰明的老人,不會直接留書給子孫,而是在子孫上學的時候,逼着他們讀書,得到好的文憑。

子孫踏入社會,老人就把生活的閱曆告訴子孫。

北宋的蘇轼,在 被貶黃州的時候,就告訴兒子:“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因為蘇轼太愛展示自己的才華了,是以寫了諷刺朝廷的詩文,導緻自己被朝廷懲罰。

以後,子孫就要知道,智者低調的道理。

《增廣賢文》裡說:“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與兒孫。若要十分都使盡,遠在兒孫近在身。”

能力有多少,決定了财富的數量,也決定了守住财富的可能性。

幾代人的經驗積累起來,子孫就少走彎路,還會促進家業的發展。

人老了,别留錢給子孫,留以下幾樣東西,才是家庭的福氣

04

福氣,也是需要推陳出新的。

我們辛辛苦苦一輩子,不能到老了,把福氣弄丢了,讓子孫從零開始擷取福氣。而是要子孫把我們的福氣,當成人生的出發點。

金錢是福氣的表象,不是福氣的根基。若要根基牢固,就要一生行善、腳踩實地、提升認知。

人啊,一息尚存,聚福不止。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