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作者:談詩論詞

華夏民族淳樸善良,熱愛勞動,古人日出而作,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着辛勤的雙手,豐衣足食,更創造了無數的物質财富。勞動者是光榮的,他們自食其力,不畏艱辛;勞動者是偉大的,他們勤勞勇敢,品質高尚。廣大勞動人民雖然默默無聞,他們的事迹卻又經常可歌可泣。

自古以來,歌頌勞動者的詩詞層出不窮。農戶晨理荒穢、帶月荷鋤,漁夫扁舟沉浮、出沒風波,還有蠶婦入城賣絲、歸還灑淚,山家盼望天晴、焙茶曬谷,諸如此類的優秀作品數不勝數。下面分享的是“五一”佳節,欣賞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字裡行間充滿了贊美之意。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伐木贈董漢芩

現當代 · 聶绀弩

棄被抛裘入老林,一冠一鋸一提琴。

滿懷流水高山意,一片蒼松翠柏心。

冬至襖冠争蝶舞,夜深弓鋸共龍吟。

明朝風卷人琴去,墓志滇南董漢芩。

詩的大意是:丢下被子、扔掉皮襖,前往深山老林去伐木,随身攜帶的隻有破帽、舊鋸和提琴。溪澗淙淙,仿佛在訴說着高山流水的經典故事;詩人對朋友的一片心意,就像蒼松翠柏紮根青山那樣堅定。

寒冬到來,用力伐木時也會滿頭大汗,敞開的衣襟、放松的帽翅,就像蝴蝶一樣争相飛舞;夜深人靜,琴弓拉弦聲和鋸子伐木聲交織在一起,宛如龍吟一般在山谷裡回響。如果明晨大風卷走人和琴,是否可以在你的墓碑上刻上“滇南董漢岑”的字樣?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詩人與來自雲南的才子董漢芩一起上山勞動,董才子喜歡音樂,閑暇時經常拉小提琴,既能自娛自樂,又可排遣心中郁悶。是以當他收拾完伐木工具之後,依然不忘拿上自己心愛的小提琴。由于需要帶到山上的東西很多,他們隻好“棄被抛裘”,輕裝深入“老林”。

介紹完準備工作之後,詩人接下來又繼續抒寫彼此間的友情。“流水高山意”化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詩人對董才子的欣賞之意;“蒼松翠柏心”,比喻意志堅定、品德高潔的精神品質。如此評價,彰顯出詩人與其感情深厚,也為結尾打下伏筆。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頸聯描述伐木的場景,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濃縮了山中工作的情況。寒冬時天氣很冷,他們卻揮汗如雨;茫茫夜色中,詩人伐木,才子拉琴,刀斧和弓弦共鳴,真可謂苦中作樂。“襖冠争蝶舞、弓鋸共龍吟”,采用比喻手法,極其形象,令人如臨其境。

結尾乃是調侃之辭,由于山風太大,詩人擔心他們睡着後會被狂風刮到懸崖下面,于是幽默地操心起董才子的後事。這兩句呼應颔聯,傳達出彼此深厚的友情。全文比喻生動,描寫細膩,堪為佳作。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電焊工

作者:羅景萍

焊槍一把手中拿,襟抱常飛七彩花。

閃亮高空雲浪裡,綻開幽壑野山崖。

汗流盛夏追風雨,冷落隆冬伴雪沙。

多少天南連地北,人間描畫萬程霞。

詩的大意是:師傅手中拿着一把焊槍,胸襟處經常飛濺起七彩的火花。有時在雲浪翻湧的高空作業,焊槍發出的光亮,就像一顆顆閃爍的流星;有時在陡峭的山崖焊接,綻放的火花,又會輕盈地飛落到幽深的壑底。

盛夏之際,不停滾落的汗珠,仿佛在追逐着風雨;隆冬季節,遇冷凝結的鐵疙瘩,又會陪伴着地面的冰雪。一年中總是天南地北地奔波勞累,師傅們用辛勤的雙手,為世人描繪了一幅絢爛的霞光。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燒電焊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技巧,而且還對體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勞工師傅們有時必須彎腰,有時還要躺倒,尤其是高空作業時更是如履薄冰。他們穿着厚厚的工服,手中還要抓緊防護鏡,為了及時完成任務,師傅們經常要連續操作幾個鐘頭,實在非常辛苦。

詩人為了寫好這首詩,即使沒有親身體驗操作過程,也一定經過了細緻觀察。開篇采用比喻手法,将電焊時四濺的火花比作“七彩花”,極其貼切。颔聯分别描繪“高空、幽壑”的獨立畫面,傳達出操作的難度和工作的艱辛。

兩首七律,比喻形象,充滿了贊美之意

頸聯尤其出彩,汗水揮灑、鐵花濺落,展現出一幅辛勤勞動、不舍晝夜的壯觀場面。一個“追”字,煉字精準,刻畫出汗珠和雨水混合在一起的情形。“伴雪沙”三字,更是道出作業環境極其艱苦,也反襯了勞工師傅們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高貴品質。

結尾表達贊美之情,擔任電焊工的師傅們大多是出身貧寒,又沒有太多的文化,隻好幹一些又髒又累的工作。詩人憐惜他們“天南地北”地不停奔波,同時也贊美師傅們“描畫萬程霞”,評價極高,又充滿詩情畫意,值得大家拍手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