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作者:盛哥的美好生活

反向打卡“低分餐廳”、追求新中式穿搭、上夜校、注重養生、整頓社交、找搭子……最近幾年,“這屆年輕人”頻繁登上熱搜,成長于Z世代的“90後”“00後”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打破傳統的思維架構,選擇在旁人眼中看似“反常”、不符合這個年齡段該做的生活方式。在這背後,其實是這屆年輕人從自身實際出發、敢于創新,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湧入低分餐廳的年輕人:“叛逆”般反向消費背後的務實

今年年初,“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飯店”的話題,引發了網友深刻的共鳴。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出門聚餐前在各類APP上先查評分選餐廳,成為了“肌肉記憶”。手中“小屏”上的數字,仿佛是指引美食的羅盤。但本應該象征着高品質、好口碑高分餐廳卻反複“傷害”消費者,刷好評、軟營銷變成評分時代的“潛規則”。“4.8分店難吃到哭”“注水太厲害了”“好評都是刷出來的”等吐槽此起彼伏。

不少“一身反骨”的年輕人,“相信評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頭”,試着走進差評常見的低分餐廳,發現不少意料之外的美食,摸索出一套“低分餐廳探店指南”:在評分3.5至4分之間的餐廳中用餐更易“中獎”,特别是差評是清一色“服務态度差”“老闆态度惡劣”的餐廳,能開好幾年不倒閉,想必靠的就是出品過硬的美食。在美食之都廣州,相信大家更有體會,那些看上去越寒碜的大排檔,越有可能是個寶藏。

“不是高分餐廳吃不起,而是低分小店更有成本效益”,擠爆“3.5分小店”正是這屆年輕人反向消費的寫照。反向消費不是不消費,而是把商品的實用性、體驗感、成本效益放在首位,選擇“低價”“平替”産品。冬天裡,始祖鳥、加拿大鵝、北面等名牌羽絨服都out了,成本效益極高的軍大衣、花棉襖成了年輕人身上的新寵。搜尋五欄的透明書立,就能得到一個衣物收納架;筆筒化身化妝刷收納盒;菜單架當平闆支架、保溫袋變通勤包……

商場隻去B1、B2層,逛街隻逛打折區。精打細算的年輕人還發現:有的東西用一次就放着“吃灰”,天長地久不如曾經擁有,還是租更劃算,“以租代買”成為了時下年輕人青睐的新生活方式。

反向消費是年輕人對消費主義陷阱有力的回擊,當下的年輕人對自己的需求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炫耀性消費所帶來的虛榮心的滿足,已被精打細算的理性所取代。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年輕人擁抱中國式浪漫,新國潮迎來繁花時代

如果說反向消費是某種程度上的消費降級,那麼以漢服馬面裙等為代表的“新國潮”穿搭出圈,可以說是年輕人在文化消費上的更新。越來越多年輕人聚焦在深耕中華傳統文化與匠心演繹當中,推動了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需求的國潮乘風而起。

穿着馬面裙拍畢業照成為年輕人潮流,各大旅遊景區裡随處可見身着漢服盛裝打扮的遊客。

傳統旗袍疊穿漢服半裙、宋錦外套搭配闊腿褲、盤扣襯衫配馬面裙,結合了中國傳統元素和當下審美時尚的改良漢服、新中式服裝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喜愛。

搜尋平台大資料顯示,從2011年到2021年這十年,“國潮”搜尋熱度漲幅528%;《國潮品牌年輕消費洞察報告》顯示,“90後”“00後”在全行業國潮品牌消費中貢獻了74%的份額。預計2025年,大陸漢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91.1億元。

在大陸的漢服生産銷售基地之一山東曹縣,一年的漢服銷售額超70億元。龍年春節期間,曹縣以馬面裙為主的漢服銷售額超過了3億元。更有商家戲稱,馬面裙太過于火爆,“勞工縫紉機都踩冒煙了。”

“新國潮”的風也吹向了婚慶市場,國風妝造、創意寫真預約火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國風婚禮,穿鳳冠霞帔、行三書六禮。資料顯示,自2020年以來,中式婚禮中的相關商品,比如,燈籠、仿真花、紙扇等銷量同比增長了三成以上;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的服裝租賃、音樂、攝影等服務訂單量保持着逐年增長的勢頭。

此外,“新國潮”衍生不少消費新熱點。煮茶茶具、“新中式”香薰、國風手串等備受年輕人喜愛,戴一件國潮古法金飾也成了一種黃金消費新時尚。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上班與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上夜校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近段時間不少年輕人正以一種與衆不同的方式打開自己的業餘生活。美團、大衆點評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平台上“夜校”的搜尋量同比增長980%,相關筆記評價數同比增長226%。

上夜校有多火?比如目前最火的公辦夜校機構之一——上海市群衆藝術館,每次報名一開始,小程式就卡到當機,幾十萬人搶一個名額,大多數課程一分鐘之内就被“秒光”,有些甚至十幾秒就被搶完,場面堪比演唱會搶票。沒搶到課的人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花高價收課。

夜校課程涵蓋内容十分廣泛,既有紅酒評鑒、點心制作、戲劇鑒賞、橋牌等趣味性強的課程,又有PPT制作、iPad插畫、手機攝影等實用課程。

廣東、浙江等地也湧現出豐富多樣的夜校課程。廣州市青年文化宮青年劇場開展了多期青年文化夜校公開課,覆寫非遺、音樂、運動等,青年“拎包”即可入學,無需支付學費和材料費。佛山青年夜校教育訓練活動邀請了多位專業老師,為中國舞、普拉提、電鋼琴、爵士舞等課程授課。浙江省文化館針對青年群體拓展了多樣化課程,時間和内容向年輕人傾斜,增加工作日晚間和周末的教育訓練班數量,增添咖啡鑒賞、尤克裡裡等當下流行的課程。

為何上夜校在年輕人間這麼流行?業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青少年藝術教育與老年大學火熱,但面向中青年的課程數量少、價格高、品質參差不齊,夜校剛好彌補了這一市場空缺。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小時候學奧數、學畫畫等,更多是父母的決定,很多人長大後才真正發現自己喜歡什麼,上夜校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自主選擇的興趣班,可以填補兒時的遺憾。也有人想通過夜校提升自我,學習專業技能。還有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夜校能讓你重燃對生活的熱情,讓你有所期待。”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脆皮年輕人,尋求養生“自救”

“睡了一覺身上酸”“伸個懶腰胳膊抽筋了”“打噴嚏緻腰椎間盤突出”,當“脆皮年輕人”正成為網絡熱梗的時候,他們已悄然通過“花式養生”的方式實作“自救”。有人算了一筆賬,自己月均“養生賬單”超過1000元:“口服的保健品要200元,買各種泡腳包、熱敷貼要400元,推拿按摩要480元……”

《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資料顯示,2023年18至35歲的年輕人消費榜單排名中,健康消費跻身年輕人消費意願的第3名。2022年釋出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年輕人正身體力行地成為當下養生消費主力軍,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于健康養生,其中18至35歲的年輕消費人群占比高達83.7%。

這屆年輕人的養生方式有着“趕潮養生”的特點,最具特色的養生方式當屬“朋克養生”。“熬最長的夜,泡最濃的茶,敷最貴的面膜”“可樂泡黨參、蹦迪穿護膝”,一邊消耗一邊找補。“邊作邊補”的幽默背後,是年輕人權衡釋放壓力與追求健康的無奈。

更正經的養生方式則是“飲食養生”和“佛系養生”。早段時間,“中藥房酸梅湯”火了,去中醫館買酸梅湯成了年輕人養生“新招”。飲料要喝零卡無糖的,點外賣選擇主打輕食、膳食滋補的商家,偶爾吃黑芝麻丸挽救發際線,喝人參水改氣色,年輕人與自己的愛好口味和解,用食補保持身心健康。

還有年輕人走上“佛系路線”,養生沐足、火罐刮痧、按摩推拿……在社交平台APP上搜尋“醫院按摩”,三甲醫院的推拿科已經被年輕人占領。按摩店取代了喧嚣的酒吧,成為很多年輕人夜生活的首選。八段錦、太極拳、艾灸等新中式養生回歸年輕人視野并被廣泛接受。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已讀亂回:社交減法與邊界感确立

逢年過節面對親戚們連珠炮式的發問,已經成為很多人社交場合的噩夢,但這難不倒思維活躍的這屆年輕人,他們用“已讀亂回”的另類溝通方式,席卷了各大社交場合,看似“句句有回應”,實則什麼也沒說,完美應對了親戚的盤問。

“你什麼時候回來的?”“前兩天。”

“什麼時候回去?”“過兩天。”

“有沒有男(女)朋友啊?”“有一些。”

“工資多少?”“不多不少。”

工資多少、婚戀情況等都是個人隐私,有的親戚也許沒有見過幾次面,卻總想把大家的底細挖個底朝天。“已讀亂回”,反映出當代年輕人注重邊界感、追求一種保持“安全距離”的社交方式。

熱衷于各類社交活動、結交更多人脈的傳統社交方式正在被部分年輕人抛棄。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59.4%的受訪者覺得朋友圈中的“無效社交”多。飯局社交、假意的噓寒問暖、人情面子等被越來越多的青年拒絕。

婚禮可以是極簡的,不少年輕人甚至發起了“份子錢互免”活動,互相約定不給份子錢,讓婚禮社交回歸人情味的本質。朋友圈可以是“不營業”,或是“恒久的一條線”。下班後可以是“不社交”,各回各家,自得其樂。“零糖”社交成趨勢,沒有爆棚的分享欲和傾訴欲,和朋友聯系不必過于頻繁,互相留給對方獨處空間。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社交的新模式:“萬物皆可搭”

“飯搭子離職了,比失戀還痛苦!”當極簡社交成為衆多年輕人的選擇時,另一種新型社交模式——“找搭子”興起。“搭子”一詞,更是入選2023年十大流行語中。

“研友太難找了,有可以連麥自習的學習搭子嗎?”“急需旅遊搭子,可以一起拍照的那種”“遊戲搭子快來,輸赢不重要”……現在,在社交平台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尋搭啟事”。所謂“搭子”是基于共同興趣愛好或目标的親密關系平替,介于“強關系”(熟人)和“弱關系”(普通同僚、同學)之間,包括但不限于飯搭子、旅遊搭子、咖啡搭子、運動搭子、追劇搭子等,主打的就是一種垂直細分領域的精準陪伴。

《2023年輕人搭子社交報告》顯示,近九成年輕人聽說過“搭子”社交。在找“搭子”這件事上,越年輕的人熱情越高,每4個“00後”就有一人有“搭子”。年輕人找“搭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認識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起行動。

口味相同的人們組成“飯搭子”,這樣既能夠解決獨自吃飯隻能吃到單一菜品的弊端,也能夠共同分擔成本;飲品店推出的“第二杯半價”,“奶茶搭子”便能夠挺身而出,一起享用第二杯半價的奶茶;“旅遊搭子”能互相鼓勵,在漫長旅程增添一份陪伴。

那麼為什麼人們逐漸傾向找尋“搭子”,而不是朋友呢?首先,“搭子”的入選條件非常簡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似的口味、相近的取向偏好都可能成為年輕人“搭子”的原因。其次基于“興趣”打造的社交關系,打破了原有的地域邊界,有機會嘗試更多可能性,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最重要的是,“搭子”自帶邊界感,無需刻意維護這段關系,既興趣相投又沒有過度冒犯,簡化了人際關系,也減少了社交投入,“朋友需要彼此付出,而搭子交往起來更輕松無壓力”。

當然,始于志趣相投的“搭子”,也會終于友情。資料顯示,超八成年輕人曾将“搭子”更新為朋友。基于興趣連接配接和輕盈陪伴開始的“搭子”關系,已經是年輕人獲得新朋友、擴充交際圈的有效途徑。

霸榜熱搜的這屆年輕人,正在過一種極具松弛感的生活

出品:大洋網

撰文:楊梓麟

海報:李紫萱

監制:巫雯錦

資料來源: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央廣網、廣州日報、光明網、人民論壇網、廣東共青團、澎湃新聞、極目新聞、新聞坊、潮新聞、太原晚報、江蘇經濟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