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作為一代明君,在位六十多年,為大清朝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時代。然而,在他臨終之際,卻兩次"點名"要求一個男人陪葬。這個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隆科多。令人費解的是,隆科多不僅地位顯赫,而且一直忠心耿耿,為何康熙要兩次點他的名?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雍正皇帝登基後,不但沒有遵從父皇遺旨,反而将隆科多囚禁起來,直到隆科多死去。這其中又有何内情呢?雍正為何對隆科多如此苛刻,直到最後才明白父皇的高明用意?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康熙臨終前的隆科多
大清王朝康熙年間,朝中有一位顯赫的大臣,他就是隆科多。隆科多出身名門,其父佟國維是一等公,地位崇高。隆科多自幼飽讀詩書,博覽群書,加之天資聰穎,很快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
年少有為的隆科多早早就進入了朝廷,憑借過人的智謀和能力很快就獲得了康熙皇帝的賞識。康熙皇帝将隆科多提拔為步軍統領,掌管着朝中重兵,可謂是權傾朝野。不僅如此,隆科多的姐姐更是被康熙欽點為孝懿仁皇後,可見隆科多在朝中的地位有多麼不凡。
作為步軍統領,隆科多屢建奇功,尤其是在平定準葛爾之亂時,更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憑借着過人的軍事才能,隆科多很快就成為了朝中最受康熙皇帝器重的大臣之一。康熙皇帝對隆科多賞識有加,不僅将他提拔為顧命大臣,更是将他視為親信,無論軍國大事都會與隆科多商議。
隆科多對康熙皇帝也忠心耿耿,可謂是死心塌地。每當康熙皇帝有所吩咐,隆科多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完成,從未有過半點怠慢。就連康熙臨終前兩次點名要求隆科多陪葬,隆科多雖然心有不甘,但也沒有絲毫怨言,仍舊對康熙皇帝孺子可教。
可以說,隆科多是康熙皇帝最得力的臣子,也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大臣。他不僅出身顯赫,而且才能出衆,加之忠心耿耿,可謂是當世無雙的人才。正是有了隆科多這樣的助手,康熙皇帝才能長治久安,開創大清盛世。
二、康熙兩次"點名"隆科多陪葬
大清王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雖然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但他晚年時期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年過八旬的康熙,時常卧病在床,朝政大權也早已交予了四阿哥胤禛主理。
就在這個時候,康熙突然下了一道旨意,要求步軍統領隆科多陪葬。這道旨意一出,朝野上下無不震驚。隆科多乃是康熙賞識有加的心腹大臣,他不僅身份顯赫,而且忠心耿耿,怎能被要求陪葬?
面對康熙的旨意,隆科多自然是萬分不情願。他立刻找到了已被指定為儲君的胤禛求情,希望胤禛能為他解圍。作為隆科多的左膀右臂,胤禛自然也不願失去這位助手,于是他毅然前往康熙的行宮,為隆科多求情。
康熙見到胤禛後,似乎并未生氣,反而很快就收回了成命。隆科多獲救後,對胤禛更是感激涕零,發誓今後必定唯命是從。然而,這隻是康熙的一個伎倆而已。
過了沒多久,康熙又一次下旨,要求隆科多陪葬。這一次,隆科多吓得跪地求饒,生怕康熙真的會讓他陪葬。胤禛見狀,再次前去求情,康熙這才作罷。
其實,康熙之是以兩次"點名"隆科多陪葬,并非是真心實意。他的目的,是要敲打隆科多的威風,讓他對胤禛更加恭順聽話。作為一代明君,康熙深知隆科多的家世顯赫,地位尊崇,若是不加以限制,将來必定會為胤禛帶來麻煩。
是以,康熙才會使出這一計策,讓隆科多對胤禛心存戒懼。果不其然,在康熙駕崩後,隆科多對雍正皇帝确實唯命是從,沒有任何造次的舉動。可惜,這種恭順沒能持續太久。
三、雍正繼位後對隆科多的态度轉變
康熙皇帝駕崩後,雍正皇帝很快就繼位登基,開啟了他的統治時期。作為新科皇帝,雍正自然希望朝中大臣能夠一心一意輔佐自己治理天下。然而,隆科多的表現卻讓雍正大為光火。
一開始,隆科多對雍正還是恭順有加,完全按照康熙皇帝生前的囑托去做。但漸漸地,隆科多開始變得飛揚跋扈起來。他憑借着自己在朝中的顯赫地位和雍正的親信關系,開始肆無忌憚地做一些有違紀律的事情。
比如,隆科多經常擅自在朝堂上發号施令,甚至公然違背雍正的旨意。有一次,雍正下旨要處置一名大臣,隆科多卻當衆力挺那名大臣,導緻雍正的旨意無法執行。更有甚者,隆科多還多次在朝堂上與雍正唱反調,公開頂撞皇帝的權威。
除此之外,隆科多還大肆鋪張浪費國家财富,過着奢靡無度的生活。他在京城郊區豪斥巨資修建了一座巍峨宏偉的宅邸,裡面珍奇異寶、金銀财寶應有盡有。而且,隆科多還大開殺戒,納了數十名美貌妃嫔進入後宮,過着聲色犬馬的生活。
面對隆科多如此跋扈的行為,雍正皇帝雖然惱火,但卻無可奈何。畢竟隆科多不僅是自己的親信,更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地位超然。如果雍正對他嚴加懲治,恐怕會引起朝野震動。
于是,雍正隻能暗中觀察隆科多的一舉一動,尋找他犯錯的把柄。與此同時,雍正也在暗中培植自己的親信大臣,以期将來能夠制衡隆科多的權勢。
就這樣,雍正和隆科多之間的沖突日益加深。一開始,雍正對隆科多還是愛将痛棰,希望他能夠改過自新。但隆科多的所作所為卻越來越過分,終于讓雍正下定決心,要狠狠地懲治這個朝中的"禍患"。
四、隆科多被囚禁期間的新發現
雍正皇帝雖然将隆科多軟禁起來,但并未對他加以嚴刑拷打。畢竟隆科多曾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地位超然。雍正不敢對他太過苛刻,生怕引起朝野震動。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雍正對隆科多的态度也開始發生轉變。原因就在于,他漸漸發現了隆科多在獄中的一些陰謀詭計。
最初,雍正隻是懷疑隆科多在獄中仍未死心,暗中勾結外援謀反。為了掌握更多證據,他命人嚴密監視隆科多的一舉一動。果不其然,很快就有内應前來通風報信。
原來,隆科多在獄中并未就此死心,反而暗中聯絡了不少朝中要員,企圖在獄中集結力量,奪回自己應有的權力。他不僅向這些朝臣們許以重賞,更是暗示隻要他重新執掌大權,定會重用有方。
雍正獲知這一情況後,大為震怒。他立刻命人将隆科多的黨羽一網打盡,繩之以法。與此同時,他也加強了對隆科多的監視,生怕這個陰謀再度醞釀。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雍正又發現了一件令他震驚的事情——隆科多不僅在獄中謀反,更是結黨營私,大肆斂财。原來,隆科多憑借着自己在朝中的權勢,早就暗中壟斷了不少産業,并在全國各地設有分舵,專門收取錢财。
這些錢财,隆科多一部分用于賄賂朝中大臣,另一部分則是囤積家财,過着奢靡無度的生活。更有甚者,隆科多還在獄中繼續指揮這一切,不斷斂取民脂民膏。
面對隆科多如此猖狂的行徑,雍正徹底失去了對他的信任。他痛恨隆科多不僅勾結外援謀反,更是大肆斂财,剝削百姓。于是,雍正下定決心,要徹底鏟除這個禍患。
五、隆科多的最終下場
隆科多被軟禁後,生活環境并不算太糟。由于他曾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地位超然,雍正皇帝也不敢對他太過苛刻,生怕引起朝野震動。是以,隆科多雖然被囚禁,但在獄中的生活還算體面。
他被關押在一間寬敞的牢房裡,房中陳設齊全,甚至還有書籍和文房四寶供他消遣。每日三餐也都是上等的膳食,營養豐盛。獄卒們對隆科多也都是客客氣氣,畢恭畢敬。看似囚犯的生活,卻比一般人家還要優渥。
然而,盡管如此,隆科多的内心仍舊充滿了憤懑和不甘。他本是朝中顯赫的大臣,掌管重兵,權傾朝野。如今卻淪落到這般田地,着實讓他痛心疾首。
更令隆科多感到悲哀的是,他的家人和黨羽也都遭到了連累。隆科多的妻子和兒女被打入冷宮,生活窘迫;而那些曾追随他的黨羽,更是被雍正一網打盡,繩之以法。隆科多雖然性命無虞,卻也深感孤立無援。
就這樣,隆科多在牢獄中度過了幾年的光景。期間,他曾數次想方設法營救自己,但都被雍正皇帝及時發現并加以制止。隆科多的黨羽也漸漸遠離了他,生怕被牽連其中。
最終,隆科多在獄中郁郁而終。據說,他臨終前還曾痛罵雍正的昏庸無道,但也隻是一陣牢騷,并未引起任何波瀾。就這樣,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大臣,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雍正皇帝得知隆科多的死訊後,也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好了"。對于這個曾被自己視為左膀右臂的老臣,雍正早已看透了他的陰謀詭計,對他的死也并不感到惋惜。
隆科多的下場,不啻是一個前車之鑒。他本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地位顯赫,卻被權力沖昏了頭腦,最終釀成大錯。雍正對他的嚴懲,也是維護皇權的無奈之舉。隆科多的一生,正如那句古語所說:"多行不義必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