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戈雜談四大名著2--從西遊記唐僧看管理者最重要的兩項素質

作者:秦戈智甘

唐僧為父報仇後再次出場前,能讓人感受到至少在台面上是一個超級無敵的得道高僧。

唐太宗修建水陸大會,選得大小明僧共計一千二百名,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舉辦前先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魏征與蕭瑀、張道源選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就是唐僧,按原書第十一回理由是: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号仙音,無般不會。

三方面優勢:根源好,德行高,自身業務懂得多。

等出場後,我們看看唐僧在取經這個項目的具體表現。

秦戈雜談四大名著2--從西遊記唐僧看管理者最重要的兩項素質

唐僧

1 無能、道德不高和缺點衆多的唐僧

1.1 打诳語的出家人

接了西天取經的差事後,太宗問他幾時可回,這位在取經路上動不動自我标榜和教訓徒弟“出家人不打诳語”、中國古往今來最著名的得道高僧,此時卻大言不慚、大放厥詞、大言炎炎地表示:“隻在三年,徑回上國。”(第12回唐僧原話)。然而事實我們很清楚,這件事整整花了十四年!

當然有的人可能為會唐僧辯解,畢竟事後的事情不知道,這個事情唐僧能力差對業務不熟衆所周知,說錯也可以了解。問題是如果能力差反而可以原諒,那誰還願意能力強?而且不知道就不知道,你說得客觀一點,具體一點不行嗎,不懂不要那麼自信不行嗎?比方說按這個距離最樂觀來回要三年吧,但不知道有沒有突發事件和困難。就算打小沒見過妖怪,那至少考慮讨論下路上交通是否友善、有沒有人煙、有人的時候要飯對方肯不肯,等等。這樣是不是顯得比較務實、對于具體事項會進行思考而不是不過腦子虛得不牢靠?

而且,唐僧在知道的情況下也照樣會說謊。我們來看下。

和孫悟空相遇,第14回,第一次遇到強盜後,唐僧哄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咒。

第54回女兒國,為了能倒換關文,孫悟空教唐僧騙女王成親。唐僧不但不予以斥責,反而深以為然。原文是: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道:“深感賢徒高見。”在電視劇裡唐僧和女王還你濃我濃情深意重,原著中唐僧壓根就沒對女王動情,犧牲色相逢迎女王的時候還很委屈,原文:三藏沒及奈何,隻得依從,揩了眼淚,強整歡容,移步近前。等計劃成功,那是毫無留戀,棄如敝履,自戳謊言。原文: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

秦戈雜談四大名著2--從西遊記唐僧看管理者最重要的兩項素質

女兒國國王

第二次遇到強盜時,第56回原文寫唐僧,隻得打個诳語道:“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後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罷。”

通天河上的老鼋請求唐僧詢問佛祖自己年壽,但唐僧答應之後忘了問。第99回再次相遇,老鼋問他這件事,那沒問就是沒問,唐僧答不上來。

我們看原文大多也能體諒唐僧,但這是不是與唐僧的高大形象就不符了?是以說名著就是名著,有需要的時候就毫不留情地扒開表面上的虛假的高大上的底褲,展現一個人符合人性的真實的處理方式。

1.2 自私、薄情地驅逐孫悟空

在取經途中,唐僧曾三次驅逐孫悟空,如果看改編的電視劇之流,人們很容易誤會唐僧是因為心地善良、珍惜人命驅逐了孫悟空,在同情孫悟空的同時覺得唐僧情有可原,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是以很有必要看下原著,看看真正的名著是如何現實地刻畫唐僧的。

第一次是在第14回,孫悟空剛剛被唐僧收服,殺死了強盜後,原文寫道:

三藏道:“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指攔路搶劫)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隻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蝼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沖撞了你,你也行兇,執着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這段話,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暴露了唐僧本身的想法,他主要是怕孫悟空連累他。

第二次是在第27回,孫悟空三次識破白骨精的變化,打死三次變化的人形并在第三次将其本身擊斃。

我們看下唐僧的原話:

“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

怎樣,主要還是怕被孫悟空連累。

秦戈雜談四大名著2--從西遊記唐僧看管理者最重要的兩項素質

白骨精

第三次是在第56回,孫悟空打死了幾個強盜,唐僧再次将孫悟空趕走。原著是這樣描述的。

行者上前,奪過刀來,把個穿黃的割下頭來,血淋淋提在手中,收了鐵棒,拽開雲步,趕到唐僧馬前,提着頭道:“師父,這是楊老兒的逆子,被老孫取将首級來也。”三藏見了,大驚失色,慌得跌下馬來,罵道:“這潑猢狲唬殺我也!快拿過!快拿過!”八戒上前,将人頭一腳踢下路旁,使釘钯築些土蓋了。沙僧放下擔子,攙着唐僧道:“師父請起。”那長老在地下正了性,心中念起《緊箍兒咒》來,把個行者勒得耳紅面赤,眼脹頭昏,在地下打滾,隻教:“莫念!莫念!”

唐僧這次沒來得及怪孫悟空殺人,先怪孫悟空唬殺自己,馬上就念緊箍咒。

我們看了改編的電視劇之類就已經覺得唐僧不堪了,在原著中唐僧其實更加不堪。改編後的西遊記唐僧是因為珍惜人的生命那還是有點優點的,原著更加露骨,唐僧就不是真的慈悲為懷,雖然多少也會說幾句場面話,但更重要還是因為怕被孫悟空連累、孫悟空吓到自己,才趕走孫悟空,這樣一個為自己考慮的唐僧是不是更符合平時日常中的有些低水準的無能上司?能力強的人才會有所擔當,能力差的人自顧不暇。是以說名著就是名著,不屑讓讀者看虛的表面的東西,而是讓讀者看更符合人性的東西。

但是任由唐僧如此胡為,取經事業就得崩盤。唐僧自己越來越認識到孫悟空的重要性,在改編後的電視劇之類,至少唐僧發現白骨精的第二次驅逐是誤會,其實在原著中一次都沒有讓唐僧覺得是誤會,三次都是唐僧認識到孫悟空的重要性才重新接納了他。現實就是這樣,哪怕一個人的确做過些傷害對方的事,但他如果非常有用能帶來更大的利益就沒事,如果這個人平庸無能哪怕他一點都不敢傷害别人,别人還是會看不上他。名著寫實就是如此地深入現實。

還有就是唐僧三次驅逐孫悟空,其實每次孫悟空都比之前的存量功勞更大,對唐僧的恩情更重,但唐僧絲毫不念舊情,薄情寡信。這也很現實。像劉邦朱元璋屠殺功臣,雖然之前功臣對自己幫助很大,但是以後沒多少用處了,甚至害處可能大于好處,那就很有可能遭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待遇。人要盡量保持自己有用而非有害,這是合作的基礎,如果實在沒那麼有用了也許隻能盡早急流勇退。

1.3 吹牛一流,實幹為零

除了在唐太宗面前,唐僧吹噓說自己三年就能完成取經。回到法門寺和尚們讨論的時候,這些和尚很現實,提到各種困難: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唐僧對此的答複是:“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說下洪誓大願,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回轉,願聖主皇圖永固。”這話說的從場面上很漂亮,其實從思維上毫無實際的應對。

果然一實踐就打臉。出邊界幾十裡,在一山嶺,就被妖怪抓了,見到妖怪前,原文就寫“三藏心慌”,見到妖怪後,更是“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之前大言不慚的“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一點都對不上了。幸虧太白星解救。

随後在兩界山遇到毒蛇和老虎,又隻得放下身心,聽天所命。幸虧獵戶劉伯欽搭救,之後遇到孫悟空。不過後面屢次遇到妖怪,總是表現的戰戰兢兢,膽小懦弱。

1.4 遇事不明,聽信讒言,濫用權力,迫害骨幹。

取經這個事情,孫悟空毫無疑問是最有能力的,是團隊的主心骨,相比之下,豬八戒無能懶惰,結果唐僧就是信任和寵愛豬八戒,不肯相信孫悟空還要迫害他。

第27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花了很大力氣給唐僧解釋,本來信了三分,但是豬八戒幾句話就馬上相信了,不但念緊箍咒,還最終把孫悟空趕走。

第38回,将溺死的烏雞國國王背出後,豬八戒一句讒言,唐僧又念起了緊箍咒。

在40回紅孩兒,唐僧甚至話聽得不順耳,都要迫害孫悟空。原文是,行者道:“師父莫怪,若是跌傷了你的手足,卻還好醫治;若是被妖精撈了去,卻何處跟尋?”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緊箍兒咒》,卻是沙僧苦勸,隻得上馬又行。

不過好在,六耳猕猴之後,唐僧對孫悟空徹底改變,再也不念緊箍咒,完全信任孫悟空。

1.5 隻顧自己,不顧他人

在前文唐僧驅逐孫悟空我們已經能看出來他是個隻顧自己的人,不過原著還有其他刻畫。

第48回通天河,鯉魚精凍住河面。唐僧隻顧自己取經,不顧百姓的安危,妖怪還沒除掉,鯉魚精可能會回來報複,堅持趁冰封河面過河。

2 合格的上司

一個團隊的好的一把手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合格的職業經理人,這樣的人第一個素質是能貫徹組織意識和方向;第二個素質是能搞定事情,否則的話他再聽組織的話但是搞不定事情,就算組織是他親爹開的也會覺得他坑爹的。至于懂不懂業務以及下屬是否覺得他豬頭是其次的,和平年代體制内公司内大多是需要這樣的管理者。這樣的管理者其實是打勞工氣質而不是老闆氣質。

第二種是領袖氣質的人,或者說是真正老闆氣質的人。毫無疑問這是人中龍鳳。他深刻了解業務,有能力能帶領大家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手下成長,盡量合理地配置設定利益,并甚至為團隊長遠而規劃,這種人的屬下會有些人願意追随這種人。宋江就是第二種類型,以後的文章争取加以解釋,太複雜太難了一篇文章肯定解釋不了多少。這種人太優秀了在體制内很少見,就算有也不見得有機遇被體制内重視,因為比他職位高的人恐怕見識不如他認為他的想法有問題而不重視他。但亂世之雄往往是第二種類型,像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這種氣質非常足。毛主席這種氣質也非常足,但我們知道他受了多次打壓,比方他打下了井岡山不但沒受到嘉獎反而受到處分。

唐僧是第一種類型的上司。而且隻是具有了必要素質,其他素質都不具備。

西天取經是西天佛教想擴大佛教在唐朝的影響力,唐王李世民因受到冤魂騷擾需要佛經超度冤魂,雙方一拍即合的項目。

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轉世,因前世輕慢佛法而被貶下界,需要通過取經來重新獲得如來的認可;唐太宗修建水陸大會,選壇主的時候唐僧作為最有德行和才華的高僧得以當選,并願意為唐太宗西天取經,唐太宗以禦弟待之。

是以可以看出,對于西天取經這個項目,唐僧得到了相關兩方上司的認可。同時,在整個取經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唐僧雖然有種種缺點,但他最重要的優點就是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哪怕是生命危險,他取經的意志從沒動搖,堅決如初。可以說他對貫徹組織意志從來沒有任何問題,雖然他有種種缺點,表現得不懂業務識别不出妖怪,解決不了問題,錯怪骨幹孫悟空甚至将其驅逐,聽信豬八戒的讒言,膽小懦弱,無能做不了任何事。

但是唐僧隻是貫徹組織意志,還無法完成西天取經這個項目。無法靠自己沒事,靠能做事的人,這個人就是孫悟空。雖然初期唐僧不信任甚至迫害孫悟空,但唐僧後來終于徹底轉變了,後半部再也沒有念緊箍咒甚至驅逐孫悟空,而是老老實實地聽孫悟空的話。這個時候唐僧終于蛻變成一個合格的上司。自己能力不足,心甘情願配合好最牛的屬下,哪怕做他的傀儡,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自己會喪失些上司的威風,别人可能也有看法。

比方阿鬥就心甘情願地配合好諸葛亮,成就了諸葛亮的聲望和業績,雖然也有些聲音覺得阿鬥還是出色的,但恐怕更多的人看不上劉阿鬥,當然很大的原因是演義的加成。但我們來看個反例,中國有個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晉惠帝,是個白癡,在八王之亂以後,實際上他喪失了權力,東海王司馬越是身邊最大的實力派,但晉惠帝因為自己是皇帝覺得應該自己說了算,司馬越隻好将他毒死。再有就是司馬懿,魏國的皇帝沒有像蜀漢皇帝對待諸葛亮那樣對待司馬懿,搞了一個什麼都不是的富二代曹爽打壓、惡心司馬懿,逼得過了古稀之年的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事變。如果司馬懿像諸葛亮那樣受重視,也許他沒那麼必要在臨終前2年玩命一搏。不過司馬懿情況很複雜,不是那麼簡單能下定論的。

如果唐僧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能取到西經,甚至還能在取經過程中指點徒弟,帶領他們成長提高自然是更好。不過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始終是唐僧能夠貫徹組織的意志,一心去取西經,同時能取到西經,雖然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孫悟空的能力。他自己壓根就沒什麼能力,甚至人品也不怎麼樣,豬八戒和沙僧雖然能力無法和孫悟空相比,但至少貢獻也明顯比唐僧大。

當然對于體制内的管理者來說,不要覺得能貫徹上級的意志和協助骨幹做成事情,其他事情就可以亂來了,能夠盡量多學點多做點實事,少花點心思在虛的東西比方什麼流程啊、自吹啊,多關心下屬,收斂一點少用權力讓下屬難受,盡量不要總是肆無忌憚地丢人現眼,少被手下或者合作方背地裡痛罵,如果能轉變成第二種上司,這不是錦上添花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