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作者:醫師胡主任

“老頭,走路走快點,慢吞吞的。”“走個路也要催,催命啊。”張大叔和劉阿姨是一對夫妻,年齡都在59歲,雖馬上要過60歲,但身體還比較健康。夫妻倆會經常出去散步,活動活動身體,以此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這天上午趁太陽還沒出來,他們就去了附近的廣場散步,劉阿姨看張大叔走得很慢,才說出了前面這句話。以前劉阿姨從來不關注走路的速度,隻要出來走動了就是好的,畢竟張大叔以前很懶,這好不容易才跟出來散散步,不能有太多要求。

而現在劉阿姨如此關注走路的快慢,是因為前幾天聽别人說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要更長壽,兩者之間的壽命能相差15年,劉阿姨本來是不相信的,抱着懷疑的态度自己也上網查了,結果确實是這樣,還有具體的研究實驗能證明。

“老頭子,走路走快些,能活得久一些。”張大叔自然是不信的,“誰說的啊,走路快慢還跟壽命有關系了,那那些練競走的豈不是都能長命百歲。”張大叔還舉出了好幾個生活中的例子,而劉阿姨也拿出手機給他看,夫妻倆一邊走一邊争論,各執己見,回到家也沒有争出個是以然來。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深入探究。走路快還有哪些好處,我們又該如何将走路的益處最大化。

一: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

走路被認為是最溫柔的運動方式,可以起到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多種功效,很多人更關注步數的多少,認為走得多對身體更好。但其實在促進身體健康方面,更應該關注走路的步速。

走路快的人要更長壽,美國《梅奧診所學報》在幾年前進行了關于走路快慢與壽命關系的研究,此項研究涉及人群47.5萬人,時間長達7年,研究結果表明不管是體重多少,走路快的人都要更長壽,而且有具體資料表明,兩者壽命可相差十五年。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除此之外,在一些具體的疾病方面,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風險更低。比如患心衰的疾病風險,日本東京大學就有相關研究,研究發現中老年人走路快一些,心衰風險會明顯降低。這是因為走路快可以加速促進血液循環,供給心髒的血液也會增多,心髒功能增強,自然患病幾率就會降低。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走路快的人,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會降低,悉尼大學和南丹麥大學一起研究的一項結果表明,步行時加快點速度,達到每分鐘走112步,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癡呆62%。走路快的人血壓更穩定,患高血壓的風險會降低,大陸暨南大學也證明了這一論點,特别是在超重肥胖的中老年人群中表現明顯。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走路快的人能有效保護大腦,預防腦梗死、腦出血等腦卒中疾病發生。德國明斯特大學對多名志願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在特定時間2分鐘内走路走得更快的人,其大腦結構更穩定,結構完整性更好,在記憶力等認知方面也更強。

走路快的人還能控制血糖穩定,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更能消耗體内的血糖水準,胰島素使用率提高,進而更有效的降低血糖。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中也刊登過相關研究,研究表明步速越快,糖尿病風險越低,比如正常步速時,糖尿病風險降低15%,而非常快地走路時,糖尿病風險降低39。研究還發現,步速每增加1KM/h,其糖尿病風險就會降低9%。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走路快有很多好處,但不意味着越快越好,步速也有個度,不能暴走。暴走會給身體帶來幾種傷害,如骨、關節、肌肉的損傷,走路時過快對這些部位的沖擊也是比較大的,剛開始僅僅是疼痛,後面發展為骨關節炎,嚴重時影響肌肉韌帶和鼓膜,還有可能出現行走障礙。

走路太慢不行,走路太快也不行,那麼走路走多快才合适呢,接着往下看。

二:走路走多快才合适?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中說到,每分鐘走100步,或是從心率來評估應達到最大值的60%,才算走路快,這才是最合适的走路步速。還可以以自身的舒适度來衡量步速是否合适。

比如走路時還可以大聲唱歌或是與同伴不停的說話,這就說明步速還太慢。如果氣喘籲籲,已經筋疲力盡,很難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這就說明步速太快,自己的體力也跟不上。當呼吸稍急促,但還能和同伴舒适的聊天,有一些疲勞感,但還能堅持,就說明步速合适,已經達到快走的階段。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當然有些中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或是心肺功能的減弱,走路是很慢的,一時半會也不能馬上快起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在家中鍛煉鍛煉下肢力量,增強下肢肌肉的能力。比如先在短距離内步行幾個來回,先讓下肢肌肉慢慢适應,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一個周期後可逐量增加距離,并适當的增加步幅,提高步速。

想要發揮走路的帶給身體好處的最大化,我們不能隻關注步速,在這些方面也要引起重視。

三:如何讓走路獲益最大?

很多人動起來就能獲益,雖是如此,但日常的基礎活動所帶來的健康效應也是不穩定的。在走路步數上,我們也要有一定的數值,《歐洲預防心髒病雜志》發表過一篇研究,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要走3967步才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研究還表明,走路走得越多,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就越大。是以像很多人隻走成百上千步,想必也不會帶來很多益處。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走路運動時應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走路時的運動強度也需要關注,很多人認為強度就是步數或步速,其實不是,觀察運動強度是否合适,比較标準的是看心率,一般健康人群在運動時應将心率控制在120-180次/分鐘,中老年人群或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應将心率控制在(170-年齡)-(180-年齡)次/分鐘。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走路運動時關注姿勢,這也是我們常忽視的地方,大家通常認為走路已經是很正常的一項基礎活動,姿勢的正确與錯誤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但其實錯誤的姿勢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傷害。很多人走路時總低頭含胸,看着腳走路,這樣容易出現疲勞感,還不利于呼吸。正确的姿勢應該是擡頭挺胸,下巴與地面平行,眼睛目視前方,觀察周圍的障礙物,也能及時避開危險,預防摔倒。

部分人群走路時不擺臂,這樣容易影響機體的平衡感,增加摔倒的風險,還有的擺臂幅度過大,容易導緻上臂肌肉酸痛,甚至拉傷,還會降低行走速度。

正确的姿勢應該是上臂自然下垂,走路時随着步伐自然擺動雙臂,一般擺臂幅度在30-45度左右為宜。如果是快走時,可以像競走運動員一樣将雙臂握拳,彎曲至90度,擺臂的次數也随着步速的加快而增加。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男性們通常都走外八字,像外八字、内八字的走路姿勢都是不正确的,這樣對腳部的受力不均勻,引發疼痛,而且也不雅觀。正确的姿勢是走正,可以在走路時找到一個筆直的參照物,兩隻腳的腳跟腳尖都對齊直線,剛開始時慢慢行走,避免錯誤姿勢。

還有些人走路時拖拖拉拉,腳掌拖地或是腳尖先着地,這樣不僅會損傷關節、肌肉、足弓等部位,看上去也不美觀。正确的走路姿勢是先腳跟,再過渡至腳掌、腳尖。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每個健康人群都能學會走路,但想要正确走路,将走路的益處發揮至最大,還需要多學習正确的走路方式及姿勢。

走路運動的時間也有講究,不建議在早晨空腹狀态下走路,因為空腹狀态下血糖較低,特别是糖尿病人群,本身血糖不穩定,如果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來消耗血糖,更容易發生低血糖等意外。

走路時裝備也要準備齊全,選擇一雙鞋底偏軟的運動鞋,減輕走路時對腳部的壓力,穿上舒适透氣的運動服,也能使走路運動過程中更舒适。還可以帶一瓶水或糖果,及時補充水分,預防低血糖。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研究發現:二者或相差15年壽命

借着張大叔和劉阿姨的争論,引出了這篇文章探究的問題,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誰更長壽?答案是走路快的人更長壽,有研究表明兩者壽命可相差15年。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運動時應提提速,将走路給身體帶來的好處發揮出來,除了步速外,走路的強度、步數、姿勢、時間、裝備等各個方面都應該引起重視,争取将好處發揮至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徐小平,.走路的學問[J].食品與健康,2024,(04):34-35.

【2】走一走更健康[J].緻富天地,202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