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瓜生長特性及春播栽培技術(一)

作者:青錢柳

西瓜生長特性及春播栽培技術(一)

段志坤

西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原産于非洲沙漠地區,漢代時從西域傳入大陸。西瓜為夏季水果之王,以成熟果鮮食為主,營養豐富,并具有解渴、清熱、消暑、利尿、解毒、降血壓等保健功效。西瓜在大陸南北均可栽培,宜春播為主。本文對西瓜生長特性及春播栽培技術作一介紹,以促進大陸西瓜産業健康發展,實作高産、優質、高效。

1西瓜生長特性

1.1西瓜形态特性

(1)種子。扁平,卵圓或長卵圓形,種皮色澤因種類和品種而異,有黃、白、黑、褐、紅等顔色,表面平滑或具裂紋、麻點。種子的木質化程度較高,吸收水分較慢,是以播前多需浸種催芽。種子内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浸種時間不能太長,普通西瓜以6~8小時為宜,以免吸水過多,導緻缺氧而影響種子的發芽或産生爛種。種子發芽适溫為25~30℃,最高35℃,最低15℃。幹燥種子耐高溫,生産上可利用這一特性進行幹熱處理,以鈍化病毒或殺死病原,達到消毒防病的目的。

(2)根。西瓜為耐旱作物,根系發達,主根入土深度在1米以上,水準側根入土深度為3~4米,吸水吸肥力強,具有較強的耐旱力。但根系纖細,易損傷,受傷後不易發生新根,且根系生長需要充分供氧,不耐水澇,生産上要采用護根措施,少損傷根系,推廣營養缽或穴盤育苗,選擇深、松、肥、排水良好且地勢較高的土壤種植,在瓜墩附近覆草、覆沙或覆寫地膜,并加強清溝排水工作。

(3)莖。西瓜的莖又稱瓜蔓,為草質、蔓性,前期呈直立狀,而後匍匐在地面生長。莖在解剖學上具有雙韌維管,維管束内具有内韌皮部和外韌皮部,輸導組織發達,有強大的輸送養分和水分的能力。莖上有節,節上着生葉片,葉腋間着生苞片、帶分枝的卷須和根原始體,以及雄花或雌花,接觸土面時可在節上發生不定根。主蔓長度在3米以上,分枝力強,其上可以形成4~5級側枝。生産中需進行整枝和壓蔓,搭架栽培還要吊蔓和引蔓。西瓜在一生中有3次分枝高峰:伸蔓期為第1次分枝高峰,在主蔓上第2、3、4、5節間發生3~~5個側枝,長勢強的能接近主蔓,在整枝時可留作基本蔓。主、側蔓第二、三雌花開放前後為第2次分枝高峰,在雌花節前後各形成3~4個子蔓或孫蔓。

其後因坐果,植株的生長中心轉移到果實的生長上,側枝形成數目減少,生長勢減弱。果實成熟後為第3次分枝高峰,植株的生長得到恢複,在基部的不定芽和生長勢較強的側枝上重新發生新枝,生産上可利用這類新枝二次結果。

(4)葉。西瓜的葉分為子葉和真葉。幼苗出土後最早出現的2片橢圓形的葉稱為子葉,以後生出的葉稱為真葉。在真葉出現以前,子葉是西瓜賴以生存的唯一同化器官。子葉生長的好壞取決于種子本身的品質和栽培條件,種子發育充實,出苗時溫度高,水分充足,則子葉肥厚。是以,根據幼苗子葉的生長狀況可判斷幼苗是否健壯。

真葉為單葉、互生,由葉柄、葉片組成。多數品種有較深的缺刻,呈掌狀裂葉。葉片的形狀與大小與着生的節位有關。第1片真葉呈矩形,無缺刻,而後随葉位的升高,裂片增加,缺刻加深。第4片以上真葉具有品種特征,第1片真葉葉面積10厘米²左右,第5片真葉可達30厘米²,而第15片真葉可達250厘米²。西瓜葉片從肉眼可見的稚葉到成葉需10~15天,葉片的壽命為30天左右。

西瓜葉片的大小和品質與整枝技術有關。西瓜植株通過适當整枝,葉數明顯減少,葉型較大,葉質厚實,葉色深,同化效能高,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并能增強抗病力。相反,放任生長,不進行整枝,葉數很多,葉型較小,葉片較薄,葉色較淺,維持葉片功能的時間較短。生産上還可根據葉柄的長度診斷植株的長勢:葉柄較短,标志着植株生長健壯;相反,葉柄伸長,則是徒長的标志。

(5)花。西瓜的花為單性花,有雌花、雄花之分,雌雄同株,有些品種,部分雌花的小蕊還可發育成雄蕊而成雌型兩性花。雄花發生的節位比雌花低,早熟品種在主蔓第3~4節,晚熟品種在主蔓第8~9節開始發生,而雌花着生的節位因品種而異,早熟品種主蔓第5~7節出現第一雌花,中熟品種在主蔓第7~10節出現第一雌花,晚熟品種在主蔓第11節以上出現第一雌花。雄花萼片5片,花瓣5枚,黃色,基部聯合,花藥3個,呈扭曲狀。雌花柱頭寬4~5毫米,先端三裂,雌花柱頭和雄花的花藥均具蜜腺,靠昆蟲傳粉,是典型的蟲媒花。

西瓜的花芽分化較早,在2片子葉充分發育時,第1朵雄花芽就開始分化。當第2片真葉展開時,第1朵雌花分化,為花朵性别的決定期。4片真葉期為理想坐果節位的雌花分化期。育苗期間或在苗期,氣溫特别是夜溫較低,在兩葉期以前,日照時數較短、營養充足、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适宜均可增加雌花的數目。

西瓜的花為半日花,清晨開放,午後閉合,開花時間短,生産上要抓住時機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西瓜的兩性花多在植株營養生長狀況良好時發生,其子房較大,容易結實,且形成較大的果實,對生産商品瓜影響不大。兩性花比率高的品種用作配置雜種一代的母本,必須在花藥開放前徹底去雄,否則将引起自花授粉,産生假雜種。

(6)果實。西瓜的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帶種子的胎座組成。外果皮為厚壁木質化的石細胞組成的機械組織,其厚度及其細胞間的木質化程度,決定不同品種間果皮的硬度及其耐貯運的程度。中果皮由肉質薄壁細胞組成,較緊實,通常無色,含糖量低,一般不食用。中果皮厚度與品種及栽培條件有關。食用部分為内果皮和帶種子的胎座,主要由大型薄壁細胞組成,細胞間隙大,其間充滿汁液。

西瓜果實的大小、形狀、色澤因品種不同而異。多為楠圓形或圓形,大的重量15~20千克,小的1.0~1.5千克。果皮色澤有深綠、淺綠、黑、白、黃等,很多品種具深綠色網紋或條帶,食用部分成熟後有紅、白、黃色,肉質有沙熟和緊肉之分,前者易倒熟,不耐貯運,後者耐貯運。

西瓜果實所含的糖,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若以蔗糖甜度為100%,則葡萄糖為74%,果糖為173%。成熟度不同的西瓜,各種糖類的含量不同,甜度也不同。最初葡萄糖含量較高,以後果糖含量逐漸增加,葡萄糖含量相對降低,至西瓜十成熟時,果糖含量最高,蔗糖含量最低,風味最甜。十成熟之後,葡萄糖、果糖的含量相繼減少,蔗糖含量顯著增加。可以看出,采收過早、過晚都會影響西瓜的品質。

1.2西瓜的生育周期和特性

西瓜全生育期約100天,其生育過程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和結瓜期。

(1)發芽期。種子萌動至2片子葉平展。發芽期的長短與地溫有關,地溫為25~30℃條件下需經10天左右。

此期主要靠種子貯藏的養分生長。地上部幹重的增長量很少,根系的生長較快,生理活動旺盛,對肥水需求很少。

(2)幼苗期。第1片真葉露心至四五片真葉出現,又稱團棵期。在15~20℃條件下通常需20~25天。此期下胚軸和子葉的生長逐漸停止,主要是葉片和莖的橫向生長。莖蔓節間短縮,植株直立,葉片較小,雖然地上部生長不快,但是苗端已分化20多片葉片,花原基和側枝開始旺盛分化,地下部根系迅速增長,生産上應特别注意根系的營養需求。

(3)伸蔓期。幼苗團棵至坐果節位雌花開放,在20~25℃條件下,需要20天左右。節間伸長,植株由直立生長轉為匍匐生長,标志着植株開始旺盛生長,植株幹重增長加快,是莖葉生長的主要時期,主、側蔓間尚無養分轉移,雄花、雌花陸續分化、孕蕾和開放。是以,田間管理要促、控結合,既要建立強大的營養體系,促進莖葉生長,又要控制營養生長過旺,促進花果。

(4)結瓜期。坐果節位雌花開放,經定個、變瓢至果實成熟,在适宜的條件下需28~40天。如讓其二次結果,可以延續至秋季。結瓜期又可分為坐瓜期、膨瓜期和成熟期。

雌花開放至果實退毛(茸毛脫落)為坐瓜期,在25~30℃條件下需5~6天完成。

這是決定果實坐住與否的關鍵時期,栽培上要控制肥水,制約瓜蔓長勢和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確定果實“坐得住”。

果實退毛至體積定型為膨瓜期,需18~25天完成。此期是果實生長最旺盛的階段,是獲得優質、高産的關鍵時期,生産上要及時供給大肥、大水,讓西瓜能夠“發得起”。

果實定型至成熟為成熟期,也稱變熟期,一般需5~10天。此期以果實内的物質轉化和種子發育為主,是決定西瓜品質的關鍵時期,栽培上要注意防澇,少澆或不澆水;同時,要适量噴施葉面肥,防止蔓、葉早衰,使其葉面積及同化效能保持在較高的水準,并采取“墊瓜”“翻瓜”等措施來提高果實的品質。

2春播栽培技術

2.1 選地

西瓜要求空氣幹燥,喜光、怕澇,需肥、需水量較大,生産上應選擇地勢高燥、開闊向陽且土層深厚、肥沃、結構疏松、有排灌條件、pH值5~8的地塊種植。以沙壤土最佳,這種土壤通氣良好,吸熱快,散熱快,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獲得優質高産。西瓜對土壤的适應性廣,沙土、黏土、酸性紅黃壤、沿海鹽堿地均可栽培,新墾地病害少,雜草少,可以獲得較好的收成。采用沙土種植,應在種植穴内換上深、寬各20~30厘米的肥沃沙壤土;在黏土上種植,應注意冬前深耕,增施有機肥,生長期可在瓜根附近加鋪1層沙土,以改良土壤。土壤過酸(pH值<5)、過堿(pH值>8),以及低窪易積水的地塊不宜種植西瓜。西瓜對輪作要求十分嚴格,水旱輪作需3年,旱地輪作5年,如連作或輪作周期短,枯萎病發生重,易造成死藤、減産,甚至絕收。是以,選地時要求水田3年内、旱地5年内未種過西瓜,且前若最好是水稻、麥類、花生、玉米、蕃薯、油菜、棉花等作物。前若地為蔬菜作物,或與西瓜同科(葫蘆科)的西葫蘆、甜瓜等作物,也不宜種植西瓜,前者土壤中積聚的病菌較多,後者有共生病害,可以互相感染傳播,種瓜後均易引起發病。

2.2整地作畦

(1)挖西瓜豐産溝。西瓜枝葉茂盛,生長迅速,産量高,瓜中含有大量水分,需要深、松、肥、濕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生産上應開挖豐産溝,以促進西瓜根系生長,誘根深紮廣布,確定獲得豐産。

西瓜豐産溝簡稱瓜溝,就是在西瓜的種植行挖1條深溝,然後将熟土和基肥填入溝内,以備作哇。瓜溝多為東西走向、南北排列,寬40厘米左右、深50厘米左右,兩頭要挖通。有坡度的耕地,應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肥和便于排灌為主,不要過分強調睦向,應使瓜畦與坡向垂直延伸。先把翻出的熟土放在西瓜溝兩邊,再把下層生土緊靠熟土放在外側。挖溝時要盡量取直,兩壁也要垂直,溝寬要求均勻一緻,溝底要平整。溝底土壤堅實,應用鐵或頭刨一遍,以加深疏松和風化土層。瓜溝要提前開挖,以上年封凍前最佳,挖出的土不要馬上回填,以利土壤充分風化并積納大量雨雪。一般可待西瓜播種或定植前15~30天作哇時再回填。

西瓜生長特性及春播栽培技術(一)

(2)施基肥、平溝。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養分全面,肥效緩慢、持久,能夠改良土壤,各地可就地取材,但不能用城市垃圾、污泥,醫院糞便、垃圾和工業垃圾。土雜肥、肥、餅肥要提前準備,與磷肥混合堆,覆以薄膜加以密封,使之充分發酵、腐熟,有條件的建議使用商品有機肥。基肥的施用量應占全年總量的70% ~80% ,一般每畝施土雜肥或肥2000~3000千克,加餅肥100~150千克。西瓜需磷、鉀量較大,基肥中要适當增加磷、鉀肥的比例,每畝可以加人硫酸鉀型(15-15-15)複合肥50~80千克、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40~50千克。糟、地老虎等地下害蟲較嚴重的地方,應結合平溝和施基肥,每畝加入3% 辛硫磷顆粒劑1.5~2.0千克。

回填時,先用條頭沿瓜溝兩側各創一飯,使挖溝時挖出的熟土及瓜溝兩側上層熟土落入溝内,然後将基肥中的有機肥、磷肥和1/2辛硫磷顆粒劑沿溝撒入,與土攪勻,施入瓜溝底部,将基肥中的硫酸鉀複合肥和1/2辛硫磷顆粒劑施入瓜溝20厘米深的表層土壤,回填土一般要高出地面15~20厘米,經降水或灌水沉實,使之與原地面高度相同或略高。溝底翻出的生土,留在地面上風化,不要填入溝内。

(3)作畦。①平畦:地勢高的地方和北方地區采用較多,由大時、小睦2個畦組成,畦面與地面相平或略高,時高(時溝深)15~20厘米。

将瓜溝位置整平,做成寬約50厘米的小時,稱為播種畦或定植時,用來播種或定植瓜苗。将瓜溝中挖出的生土放在小時,整平做成大哇,稱為爬蔓時,作為伸展瓜蔓和坐果留瓜之用。②高畦:南方春季雨多易澇,多采用高畦栽培。畦高(畦溝深)20~30厘米,有3種規格,一種畦寬2米,兩畦之間有1條寬30~40厘米的排灌溝,稱為時溝,在日中央種1行西瓜,瓜蔓爬向日面兩側,或在畦面一側種1行西瓜,瓜蔓爬向對側;第2種畦寬4米,在畦面兩側各種1行西瓜,使瓜蔓對爬。同樣在時間挖一條寬30~40厘米的排灌溝;第3種畦寬1米,在哇中央種1行西瓜,瓜蔓在兩株之間對爬。

(4)挖排灌溝。為便于排灌,應結合挖瓜溝和做畦,開挖畦溝、腰溝、圍溝(“三溝”)。具體做法是:在兩畦間開畦溝(深15~30厘米),瓜田四周開圍溝(深40~50厘米),瓜田正中開腰溝(深40~50厘米),做到溝邊直、溝底平、溝溝相通,以利排水、灌水通暢。

(5)鋪膜。確定西瓜早熟高産,無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應在播種畦、定植時覆寫地膜。西瓜地覆膜,多采用幅寬70~100厘米、厚度0.008~0.015毫米的透明薄膜,可增溫、保水、防草,保持土壤疏松,促進根系生長,減少耕鋤,節省用工,其反光作用還有驅避黃守瓜成蟲的作用。直播的西瓜,先播種後鋪膜;育苗移栽的西瓜,先鋪膜後定植。鋪設地膜時,要先打碎土塊,清除時面硬草、枝權和石塊,使畦面平整或呈龜背狀,土壤牆情不好的要灌足底水,一般以土壤手擦成團、落地散開時蓋膜為宜。将地膜拉緊鋪平,使之緊貼地面,膜的四邊各留10厘米,埋入土中壓緊封嚴。蓋膜後不久即可見到膜下懸浮水滴。鋪膜後要注意保護地膜不破損,如有破損,應及時修補或用土壓住破口;地膜表面如有泥土,應清理幹淨,以增加透光。

西瓜生長特性及春播栽培技術(一)

2.3定植或播種

育苗移栽、直播兩種栽培方法均可。每畝栽培密度500~700株為宜,畦寬2米或4米的平畦、高畦采用50~70厘米的株距,哇寬1米的高畦采用2~4米的株距。

(1)育苗移栽。采用營養缽育苗,培育大苗移栽。苗床設在日光溫室或塑膠大棚、薄膜拱棚内,大陸南方多在3月上中旬播種。挑選顆粒飽滿、無蟲蛀、無黴變、無機械損傷的種子,經曬種、消毒、浸種催芽,使大部分種子露芽時,在營養缽中間挖一播種穴(穴深2~3厘米),噴透底水,平放1~2粒種子(種芽尖朝下),用細濕土蓋平,使播種面深度一緻。再鋪1層塑膠薄膜,以保溫、保濕。出苗時揭去平鋪薄膜,并繼續保溫。待當地終霜期過後,外界氣溫穩定在15℃以上、幼苗生長至3~4片真葉時,打開棚室兩端的門,或揭掉棚膜,進行通風降溫鍛煉,以适應大田環境,并選擇晴天進行移栽。定植前1天,給苗床澆1次水,濕透營養缽,以免移栽時散坨傷根。定植時,按預定株距在定植哇中心線上開“十”字形口,将切開的地膜向四周掀開,再用移植鏟向下挖定植穴,穴深與營養缽高相同或瓜苗土坨上面與哇面相平為宜,一般深8~10厘米,将幼苗從營養缽中倒出,放入穴内,覆土并澆透定植水,最後将掀開的地膜切口蓋平,用少量土将地膜口封嚴。

(2)直播。一般以當地終霜期前後,外界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以上,10厘米深土溫穩定在15℃以上為安全播種期。在大陸南方,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如不需二次結瓜,播種期可推遲到4月中下旬。晴天上午沿播種時中心線開2~3厘米深的播種溝,噴透底水,然後按預定株距點播,平放4~5粒幹種子,種子間距1厘米左右,催芽的種子1~2粒即可,将種芽尖朝下平放排開,蓋上細濕土後立即在播種睦面覆寫地膜,以保溫、保濕。播種後要注意檢查出苗情況,及時破膜放苗,即在子葉出土時,于8:00-9:00或16:00以後在出苗部位開割“十”字形的出苗孔,将瓜苗放出,并用土将地膜口封嚴。

2.4 苗期管理

(1)補苗。發現病株、缺苗,要及時補栽。直播西瓜,可結合間苗進行補苗,缺苗多時應及時用催芽的種子補種,這樣出苗快,苗齡相差不大。為便于補苗,播種時應同時在行間空地多點傳播一些,專供補苗之用。育苗移栽的瓜田,可将剩下的營養缽内健壯的瓜苗補栽上去,使補栽的瓜苗與大田苗齡相近。

(2)間苗。直播的西瓜通常需間苗2次,第1次在第2片真葉展開後進行,去弱留強,每穴留2株健壯的幼苗;第2次在團棵前後,幼苗長出第4~5片真葉時,結合定苗補苗選留1株最好的苗。育苗移栽的西瓜,一般隻結合定苗間苗1次,即定植到大田後,待幼苗長出第5片真葉時,每個定植的營養土塊或營養缽上選留1株生長最好的苗。為防病蟲危害造成缺苗或留作補苗用,定苗時間應适當晚些。

(3)中耕。播種(定植)時采用地膜覆寫,土壤疏松,不需要中耕。爬蔓一般不鋪膜,中耕後在時面覆上山草或稭稈保牆。

(4)蹲苗。苗期應控制澆水,注意“蹲苗”,以促進幼苗根系向深處發展,防止徒長。做到不幹不澆水,澆水量一次不能過多。生産上可根據植株表現來判斷,在晴天中午觀察,幼苗先端小葉向下并攏,葉色變深,表示幼苗缺水;葉緣變黃,表示水分過多;幼苗瓜蔓遠端向上翹起,表示水分正常。植株長大以後,發現中午有葉片開始萎焉,但中午過後尚可恢複,這說明植株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