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作者:故裡夢長安

新中國的十位開國大将貢獻突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比如粟裕軍事指揮超群、黃克誠戰略眼光長遠、譚政政工能力極強等等。

但要說拉起過隊伍投向革命的大将,那就隻有兩位。這特殊的功勞,是後來授銜需要考慮的重大因素。

那麼,這兩人分别是誰呢?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粟裕後期發展能力的确很強,三年遊擊戰争基本是獨立發展,新四軍、華野、三野時也都讓隊伍越來越壯大。

但最開始他參加革命是在葉挺獨立團,南昌起義時僅為班長,跟着朱老總上井岡山後地位也不算高,他沒有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經曆。

黃克誠早年在國民革命軍中北伐,反動派揮起屠刀後,他返鄉搞農運工作。朱老總在湘南發動起義時,他投奔起義軍,後一同上了井岡山。

他在土地革命時期曾擔任過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是彭老總的親密搭檔兼戰友。不過,職務雖高,卻是組織任命的,并非“帶資入股”。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蕭勁光曾去莫斯科留學,還曾作為東方民族代表給列甯守靈,中共早期受蘇聯影響很大,有這淵源在,他早期地位非常高。

隻是,蕭勁光1930年才回國,沒有參與過根據地的開辟,後來也是直接空降到蘇區。再往後的職務,都是黨任命的,他也不屬于拉起隊伍那一類。

羅瑞卿早前曾在上海搞過地下工作,到蘇區後軍、政都涉及過,1933年又轉到保衛戰線,屬于全能型人才。但他去蘇區時,幾乎是孤身前往,沒有讓人跟着一起參加革命。

譚政是政工大将,他基本都負責後方的工作,很少到前線去指揮,一生握筆杆子的機會比槍杆子多,當初也是受到發小陳赓感召參加革命的。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陳赓能力沒得說,但他早期生涯相當波折。在黃埔軍校時屬于學生中的領頭人物,但“中山艦事件”不久便脫離國民革命軍,很快又被派往蘇聯學習。

回國之初他得組織安排成為北伐軍第2方面軍任特務營營長,然而僅過去四個月,武漢國民政府也進行清黨,陳赓隻能将特務營交出去。

南昌起義時,他被調到賀龍的第2軍3師6團1營擔任營長。南下的途中因腿部負傷,沒能跟着去開辟根據地,到上海治療完畢又留在中央特科近4年。

直到1931年9月才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好不容易有機會立戰功,一年後又因為腿傷跑到上海,還不幸被捕了。等重獲自由,陳赓就轉到中央蘇區,這才有長征時的幹部團團長。

從這些經曆能看得出來,陳赓多虧是在人民軍隊裡,否則沒有嫡系部隊還四處調動,在舊軍閥中大機率要被邊緣化。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王樹聲早年在家鄉搞農民運動,參加過黃麻起義,但後來都被打散,連他自己成了木蘭山72遊擊好漢。

許光達早年搞兵運,被湖南軍閥何健通緝後輾轉多地,是受組織派遣去往洪湖蘇區的。

上面八人的情況說完,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兩位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大将就是徐海東、張雲逸了。

徐海東是窯工出身,曾在國民革命軍中以代理排長的身份參加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傳回家鄉拉起一支農民自衛隊,擔任大隊長。

黃麻起義時,他率自衛隊參加,可惜不幸被打散。面對困難的時局,徐海東沒有氣餒,他又去組織了一支遊擊大隊,擔任分隊長。這支遊擊隊是後來紅25軍的重要組成部隊。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鄂豫皖根據地的鬥争十分艱難,紅四方面軍主力出走時,徐海東作為紅27軍79師師長留守,是蘇區為數不多的進階幹部。

後鄂豫皖省委重建紅25軍,徐海東改任紅25軍74師師長(不久兼任副軍長),與軍長吳煥先一同指揮作戰。在部隊長征之時,吳煥先犧牲,徐海東就成了紅25軍的靈魂人物。

他們到達陝北後,與紅26軍、27軍組成紅15軍團,多次擊退敵人進攻并為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

憑借着堅定站在中央一方、為中央雪中送炭的功勞,即便徐海東缺席了大半抗日戰争、全部解放戰争,依然被授予大将軍銜!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張雲逸那是相當老的老資格,早年是同盟會成員,參加過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護國戰争、北伐戰争,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元老級人物。

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張雲逸拒絕國民黨的拉攏,選擇追随共産黨。他與張發奎關系極好,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組建警衛團時,張雲逸力薦盧德銘擔任警衛團團長。

警衛團後來參與了著名的秋收起義,盧德銘則是秋收起義總指揮,雖然張雲逸沒有參加秋收起義,但在背後有很大的功勞。

1929年,張雲逸被派往廣西南甯搞兵運工作,在桂系的眼皮子底下竟成功拉起一支隊伍,不得不說他威望真是高啊!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1929年12月,百色起義爆發,部隊很快被編為紅7軍,由張雲逸擔任軍長。憑借着這支武裝,右江蘇區随即宣告成立,強盛時紅7軍一度發展到了7000多人。

可惜由于反動派勢大,右江蘇區又相對孤立,紅7軍主力隻得向江西轉移,後并入紅一方面軍。

不過,這支張雲逸拉起來的隊伍,在黨史上意義深遠,從中走出了李天佑、韋國清、韋傑、冼桓漢、莫文骅、覃健等開國将軍。

往後的土地革命、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張雲逸都在軍中擔任着要職。他一生經曆大小數百次戰鬥,卻沒受過什麼嚴重的傷,這也是一種福氣!

開國十大将個個貢獻突出,但真正拉起隊伍參加革命的,隻有這兩位

其實從1952年開始,張雲逸就因為健康問題陸續辭掉了身上的上司職務,但中央沒有忘記他的貢獻,仍為他授予大将軍銜、享受三級行政待遇。

三級屬于元帥的标準,組織如此安排,也是在表示對張雲逸的尊重。毛主席曾說張雲逸:“老成持重,威望頗高,見證我軍整個過程的元老”。這句話總結得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