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山玫瑰燕山龍”——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遼西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作者:花家地考古文博文摘

#以書之名#

遼西地區是中華文明程序研究的核心區域之一,在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考古學家張忠培的界定,遼西地區是指醫巫闾山以西,北至西拉木倫河兩側,包括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淩河、小淩河及其支流地區。這片區域在長達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文化特征,而且在與黃河流域諸文化長期互動融合過程中,愈益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對中國曆史發展程序産生了深遠影響。

“華山玫瑰燕山龍”——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遼西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内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出土的紅山文化彩陶罐,繪有來自中原的玫瑰花、中亞的菱形方格紋和紅山本土的龍紋等圖案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交流

在距今約7000年的前仰韶時代,遼西地區與黃河流域的文化互動就已經開啟。遼西地區的興隆窪文化最早創生出“之”字紋,這種文化因素一經形成便迅速向外擴散。向南首先到達易水流域的北福地一期文化,繼而進入豫北冀南地區的磁山文化,最後直達伊洛鄭州地區的裴李崗文化,率先開辟出一條南北文化交流的大通道。這條文化路線,成為此後相當長時間裡遼西地區與黃河流域人員往來的走廊。

距今7000年至6000年的仰韶時代早期,兩地文化互動變得愈發緊密。活躍于華北平原地區的後岡一期文化一路向北,跨過燕山到達遼西地區,為這裡的趙寶溝文化與紅山文化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使當地筒形罐文化系統也出現了鼎釜系統的文化因素。作為回報,趙寶溝文化最具特點的尊形器傳入半坡文化之中。

距今6000年至5500年的仰韶時代中期,遼西地區與黃河流域延續着上一階段文化交流态勢,并且展現出一系列新的時代特點。考古學家蘇秉琦以“華山玫瑰燕山龍”的詩句,凝練而形象地概括了渭河流域的廟底溝文化、遼西紅山文化的特征。對于這兩支考古學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蘇秉琦認為,中原和燕北兩大文化區的連接配接與融彙,最終催生了紅山文化壇廟冢這樣代表大陸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最高水準的遺迹,由此展現出中華文明的曙光。

距今55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時代晚期,繁盛一時的廟底溝文化終結,其後裔在不同地區演變為多個新的區域性考古學文化。此時,紅山文化已進入最後階段,它很快與伊洛鄭州地區的秦王寨文化建立起文化往來關系,二者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程序的重要引領力量。

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龍山時代,遼西地區出現了小河沿文化。它與黃河中遊地區的文化交流較之此前階段似乎略有減弱,但壺、豆及仿生型陶器的大量出現表明,其與黃河下遊地區大汶口文化的聯系日益增強。

“華山玫瑰燕山龍”——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遼西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小黑石溝墓地出土夔龍紋環耳鬲,夔龍正面。( 圖檔來源:内蒙古人民政府網站)

青銅時代的文化交流

距今4000年左右,晉南豫西地區誕生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考古學一般認為,二裡頭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對象。與此同時,夏家店下層文化于遼西地區強勢崛起,推動了彼時方國林立局面的形成。

“華山玫瑰燕山龍”——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遼西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小黑石溝墓地出土夔龍紋環耳鬲。 (圖檔來源:内蒙古人民政府網站)

憑借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文化實力,二裡頭文化在與同時期其他文化的互動中始終發揮着主導作用。二裡頭文化曾對夏家店下層文化施加了文化影響,将明顯具有禮器性質的爵、觚(gū)及鬹(guī)等器物傳播至遼西地區,暗含着某種禮儀制度與價值觀念的擴散,也見證了兩地社會上層的往來。而夏家店下層文化也将極具特點的、繁缛抽象的彩繪紋飾輸送到中原地區,成為夏商時期青銅紋飾的重要素材。二者的交流,延續了兩地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文化互動傳統,推動青銅時代的文化往來,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晚商時期,遼西地區出現了魏營子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赤峰地區及遼甯省西部地區發現有多處這一時期的銅器窖藏及墓葬,出土的青銅禮器包括鼎、鬹、甗(yǎn)、壺、盤、鬲(lì)、卣(yǒu)等。特别是在遼甯省西部地區發掘的墓葬中,發現了這些青銅禮器與魏營子文化典型陶器共存的證據,證明它們處于同一時期,而這些青銅器應來源于中原地區。中國考古學家烏恩嶽斯圖推測,這些銅器的擁有者,應是魏營子文化時期的上層貴族,他們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接受了來自中原王朝贈予的重器,兩地文化聯系之密切可見一斑。

魏營子文化之後,活躍于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開始在遼西地區繁衍生息。夏家店上層文化以素面陶器、各類具有鮮明草原地區風格的銅器為主要特征,然而該文化一些高等級貴族大墓中也發現有成組的青銅禮器,包括鼎、簋(guǐ)、罍(léi)、壺、盉(hé)、匜(yí)、尊、盨(xǔ)等。這些由中原地區直接輸入的器物,表明不僅僅是器物的向北傳播,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的禮制等政治理念在地域上的拓展。夏家店上層文化獨立鑄造的銅容器基本都是仿自身陶器而作,特點鮮明。但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銅鬲上附典型中原風格的夔(kuí)龍形器耳,生動展現了兩種文化走向融合的景象。

“華山玫瑰燕山龍”——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遼西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小黑石溝墓地出土夔龍紋環耳鬲,夔龍耳。( 圖檔來源:内蒙古人民政府網站)

在青銅時代,遼西地區的考古學文化繼續根植于原有文化傳統,并積極借鑒周邊地區的文化因素,進而孕育出發達的區域性文明。尤其是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有力地增進了雙方的活力,在物質與文化制度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

通過對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梳理可以看出,文化因傳承而源遠流長,因吸收而異彩紛呈,因融合而相容并蓄,因創新而生機盎然,多種因素互相作用,共同推動着遼西地區文化發展的總體程序。考古學文化表明,遼西地區先秦時期的文化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終保持着與包括中原在内的各地區的密切交流,在互動中推動了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作者系赤峰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