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電影《大内密探零零發》中,有一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男主(周星馳飾)因為工作不順心,回家經常對着妻子大發脾氣。

終于有一天,妻子(劉嘉玲飾)忍無可忍,憤怒地回應:

“誰得罪你了,你去把他罵回來,你不要拿我當出氣筒!”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而丈夫的回答,卻格外紮心:

“因為我跟你熟啊!我就拿你當出氣筒怎麼了,不服氣?走呀!”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這樣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

《大學》有雲:

“齊其家在修其身者。”

很多人在外面的世界裡,能夠保持禮貌和克制,但一回到家,卻失去了耐心和尊重。

殊不知,人生的修行,正是從善待家人開始。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對親人發脾氣,是一種無能

豆瓣網友@李鳴鳴呀分享了她初入職場時的一件事。

那年年底,同僚小曾因為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報表中遺漏了一個資料,被老闆當着衆人的面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好在送出前上司及時發現這個失誤,才避免了公司可能失去的大單。

受到訓斥後,小曾默默地重新核算報表。

這時,他接到了一個電話,卻突然對電話那頭的人大發雷霆:

“這點小事,你能不能别再煩我了!”

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感到震驚。

因為小曾平時總是待人謙遜有禮,對待客戶更是耐心周到,大家從未見過他如此失态。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當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時,小曾有些尴尬地解釋:

“沒事沒事,是我老婆的電話。”

然而,正是這次失控,讓大家對小曾有了全新的認識。

事後,人事部經理更是出于一些考慮,取消了他前往公司總部學習的名額。

也許有人會說,在家在外兩副面孔,是人之常情。

确實,面對複雜紛繁的世界,戴上社交面具,有利于保護自己,維護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同時家人的包容與了解,也讓我們得以有放松和喘息的空間。

然而,有些人卻将這種兩面性的行為發揮到了極緻。

他們對家人态度惡劣,卻對外人讨好谄媚。

這樣的人,不僅無法赢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而且讓人懷疑他們的人品與情商。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有句話說得好: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要知道,隻有沒能耐的人,才會在家裡顯露自己的蠻橫。

一味地對伴侶發火,隻能顯示出自身的粗魯與無知。

不斷地與孩子計較,更是愚蠢至極。

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行。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不要因為被愛,就肆無忌憚

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向周國平提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沒想到,一貫溫文爾雅的周國平表示,這個錯誤,自己也常犯。

他接着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最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顔悅色。

我們總是習慣于在親近的人面前展露最真實的自己,卻往往忽略了這份真實可能帶來的傷害。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俗話說,家隻是方寸之間,若裝滿了惡言與怨氣,便騰不下溫暖與愛。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每一次的惡語相向,都如同一把鋒利的刀,雖看不到傷口,卻在親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每一次的肆意妄為,都如同在原本已受傷的心上再添新傷,将那些傷口割得更深更痛。

家人,是我們生命中最信任、最堅實的後盾。

他們無私地付出,默默地承受,隻為給我們一個溫暖的港灣。

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可以随意發洩情緒,将他們的包容與了解當作肆無忌憚的借口。

家,是情感的避風港,是最能承載我們喜怒哀樂的地方。

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份溫暖。

而不是把它變成情緒的垃圾桶,讓家人承受我們不願自我限制的後果。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在這個社會,沒有一份工作是輕松自在的,也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受委屈的。

我們時常會遭遇各種挑戰和困難,甚至會感到力不從心,内心積聚怨憤與不滿,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

然而,無論面對何種情況,我們都不能讓壞脾氣傷害到身邊最親的人。

發脾氣或許是一種本能,但能駕馭脾氣,才是真正的本事。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好脾氣不是忍出來的

莎士比亞說:

“始于憤怒者,必終于羞愧。”

有人說,他也不想這樣,但是自己控制不了。

他也很想改掉自己的老毛病,但無論多麼努力克制,也總會在某個瞬間忍不住爆發。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理智上知道不對,内心也内疚自責,卻又總是對着家人情緒失控?

那或許是因為,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心理學著作,用溫暖的童話形式揭示了成年人的情感世界。

書中強調:

憤怒作為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法被完全壓制。

它如同一個逐漸發燙的瓦斯罐,當内部的氣體不斷積累,終會爆發。

許多人試圖通過忍耐來控制憤怒,但這樣做無法真正克制,隻會讓情緒的壓力如同慢慢充氣的氣球。

因為不斷忍着、憋着,一旦到達極限,任何輕微的觸碰都可能使其瞬間爆炸。

而這時,情緒的力量已經變得難以駕馭,如同脫缰的野馬。

是以有些人盡管努力忍耐,也往往以失敗告終。

越忍耐越挫敗,越挫敗越委屈。

但其實,問題的關鍵,還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纾解情緒。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情緒是一種能量,需要疏通,而非壓制,需要平衡調節,而非放任自流。

對待内心的“瓦斯罐”,最好的方式不是緊閉閥門,而是慢慢打開它,讓憤怒的情緒在适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逐漸釋放。

所謂養成好脾氣,不是忽略,而是看見,不是隐忍不發,而是及時減壓。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脾氣,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被情緒所奴役。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寫在最後

品牌管理界的佼佼者盧永峰,在創業初期經曆了重重考驗,那段日子對他來說充滿了挑戰與壓力。

然而,即便面臨再大的困境和情緒波動,他始終堅守着一個原則:

絕不在家人面前擺臉色。

朋友問他:

“為什麼你在家從不發脾氣?”

他說:

“家,是愛和溫暖的安樂窩。

腳底的灰塵應該留在家門外,心裡的灰塵也是。”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的洪流中奮力前行,有時難免會被負面情緒所絆。

但家,那個充滿愛與關懷的溫馨之地,絕不應成為我們情緒的宣洩之所。

不要讓一時的情緒左右你的行為,不要讓家人成為你情緒的犧牲品,更不要仗着親人對自己的好,就肆意“欺負”他們。

願我們時常清掃内心的灰塵,學會掌控脾氣,把情緒關在家門之外。

— END —

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