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幹眼幹、渾身幹,我不滋陰,反而補陽,一劑知、二劑已!

作者:中醫王耀鋒

今天這個患者很特殊,因為很少見,是以特意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她是5年前開始出現口幹、眼幹、鼻幹、手腳幹,耳後感覺特别熱,後背總感到酸痛,總之就是渾身哪哪都幹,西醫診斷為幹燥綜合征,在當地找了很多醫生,調理思路都是以滋陰清熱、養陰生津為主,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因為這種問題,心态都發生了變化,特别容易急躁,隻要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想發火,兩口子沒少吵架,後經病友介紹找到我。

口幹眼幹、渾身幹,我不滋陰,反而補陽,一劑知、二劑已!

詳細問診之後,得知平時除了幹燥以外,還特别容易上火,小便次數也比較多,晚上起夜3-4次,睡眠品質也不好,經常在淩晨3-4點之間睡醒,最關鍵的是,雖然全身幹燥,但是卻比較怕冷,手腳冰涼,舌象顯示,舌質淡紅,舌苔白膩,中間和舌根均有裂紋,那原因就出來了,她屬于脾腎陽虛、陽不化津證!什麼意思呢?

口幹眼幹、渾身幹,我不滋陰,反而補陽,一劑知、二劑已!

中醫講,脾胃是主運化的,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而“津血同源”,氣血又可以轉化為津液,不過有個前提是體内的陽氣得充足,就好比你生火做飯,隻有火足夠旺的情況下,鍋裡面的水才能被蒸騰氣化成水蒸氣,放在人身上就是隻有脾陽和腎陽充足的時候,氣血才會轉化成津液,然後去滋養全身,而患者怕冷,手腳涼,本身就屬于陽虛,再加上之前一直用的是滋陰的方法,隻會更傷陽氣,而陽氣不足,就更加無法氣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口幹眼幹、渾身幹,我不滋陰,反而補陽,一劑知、二劑已!

是以調理思路應該以溫陽補陽為主,由于陽虛的時間久了,是以需用上大辛大熱的藥來補火助陽,給予四逆東加減,用附子、幹姜、肉桂來補火助陽、溫陽化津;再用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來益氣健脾,增強脾胃的運化;接着龍骨、牡蛎、烏梅來重鎮安神、收斂固澀,目的在于把補進去的陽氣給牢牢收好

口幹眼幹、渾身幹,我不滋陰,反而補陽,一劑知、二劑已!

患者服用5劑就回報說幹燥症狀減輕,尿頻、睡眠等均有所改善;于是二診時在原方中加入仙鶴草來補虛,繼續調理2個療程,回報諸症全消,随訪半年多都未曾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