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美援助老兵王曉林向村裡的三名年輕老兵講述了這場戰鬥的故事
北京10月26日電(張占林宇鵬)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反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之際,記者來到上海金山采訪反美援軍老兵王曉林,他正在向村裡三名老兵講述反美援朝情況。
反美援朝老兵王小林的勳章由林毅鵬拍攝
1952年,19歲的王曉林響應黨和政府的号召,應征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北韓戰争。據王曉林介紹,與他一起上北韓戰場的370名戰友中,隻有27人幸存下來。"他們來了兩架飛機,投下了三枚炸彈,炸彈爆炸了,我們五人死亡,兩人受傷,其中一枚炸彈碎片埋在我的後腦勺上。醫生對我說,你是個大個子,這塊炸彈碎片成半厘米就要報帳了(犧牲)。王曉林對年輕的老兵們說。
1953年5月至7月,志願軍發動了幾次反攻戰役,王小林的部隊按照訓示與步兵作戰,六個月内參加了21次戰鬥。北韓戰争期間,王曉林和他的戰友摧毀了1006輛敵方坦克和544輛裝甲車。1956年,志願軍政務部準許王曉林為第27團炮兵司令員,并授予二等技術大師稱号。王曉林釘釘說:"(當時)每一個志願軍戰士都下定了決心,什麼決心,是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保國,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決心,不怕,怕什麼,不怕死,怕死不會上戰場。"
聽老一輩講述戰場經曆的故事,年輕老兵感受千裡。老兵曹轶傑興奮地說:"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都是老一輩為我們做過貢獻的人,讓我們現在才能享受到和平,是以還是很感動的。"
照片 林玉鵬,反美援助北韓的老兵,當他參軍時
在北韓打了五年仗,王曉林選擇回老家從事水利工作,還參與了上海太浦江項目金山段的建設。在他的眼睛和耳朵裡,他的兒子和孫子接過他的接力棒,光榮地加入了軍隊,已經成為海軍和武警。作為一名黨齡60多年的共産黨員,王小林全力投入力量。上海市金山區雁塘鎮黨總支部副書記張岩告訴記者,作為老黨員,王小林前後繳納了四次黨專費。因為今年是黨的成立100周年,他想表達一種感恩的黨情緒,再次繳納了1萬元的專項黨費,前後五次都繳納了2萬多元。
事實上,大多數參與反美援助北韓的士兵都活着回來,釋放了盔甲,回到了戰場上,過着隐藏在城市中的生活,他們的故事鮮為人知。反美援助老兵張俊輝在上海市金山區延鎮村。1950年11月,19歲的張俊晖成為第一批參加北韓戰争的志願軍士兵之一,并編入第25軍直炮訓練旅。後來由于身體原因,張俊輝隻在3年時間就參戰歸來,寶家偉滿血的帶着回到了家鄉,埋藏在我心底深處,也許是出于這種遺憾,他很少和家人提起這段過去。當再次回憶起這段經曆時,這位90歲的老人不禁為我們唱起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壯麗、高尚、跨越鴨綠江、和平、祖國,就是保護家鄉,是中國的好孩子,團結而緊密......"
唱完《中國志願軍戰歌》後,張俊輝舉起右手向軍人緻敬,林毅鵬
一張老照片,一枚勳章,深刻地诠釋了革命先輩們為崇高的理想,為國家和人民所追随,無所畏懼的生死英雄事迹。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反美援助北韓志願軍的血腥鬥争,不怕犧牲的鬥争精神是我們不斷傳承的寶貴資源。老兵不老,精神不朽!(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